蚯蚓处理城镇污泥的方法

发布时间:2018-3-29 14:41:59

  申请日2015.11.18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IPC分类号C02F11/0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蚯蚓处理城镇污泥的方法,该方法是指对含水率为75%~80%的城镇脱水污泥进行造粒,得到造粒污泥;然后在温度为15~25℃的条件下,将蚯蚓投入所述造粒污泥中进行处理即可。本发明简单、易行,且成本低廉。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蚯蚓处理城镇污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含水率为75%~80%的城镇脱水污泥进行造粒,得到造粒污泥;然后在温度为15~25℃的条件下,将蚯蚓投入所述造粒污泥中进行处理即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蚯蚓处理城镇污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城镇脱水污泥造粒后的粒径为3~8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蚯蚓处理城镇污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蚯蚓投入量按所述造粒污泥重量的5~50%计。

  说明书

  一种蚯蚓处理城镇污泥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镇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蚯蚓处理城镇污泥的方法。

  背景技术

  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一直是城镇污泥处理处置的指导原则。污泥高温堆肥与蚯蚓堆肥都是环境友好和可持续的污泥处理方法。蚯蚓堆肥因是一种简单易行、经济有效的方法而倍受推崇。

  蚯蚓堆肥是蚯蚓与微生物协同作用的结果,堆肥环境条件应满足蚯蚓与微生物共同需要。蚯蚓以微生物为食,其捕食对象、机械运动、黏液分泌、粪便排泄均会对基质中的微生物产生影响,影响程度则视基质营养物质的性质而定。

  城镇污泥有机质多由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组成,脱水后(含水率75%~80%)流动性极差,微生物代谢产物扩散受阻,氧向大块脱水污泥内部转移极为困难,使好氧微生物难以生存,极易腐败发臭,对蚯蚓产生毒害作用。

  虽然城镇污泥脱水后整体流动性变弱,但污泥表面水膜的微环境仍可能维持脱水前的状态,污泥表面水膜中氧的供给能满足微生物需求,但污泥内部氧的供给则难以满足微生物需求。如果能够增加脱水污泥比表面积,就能有效增加处于好氧状态下的水膜面积,维持污泥表面微生物种群的相对稳定,延续活性污泥高效降解有机物的特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单易行的蚯蚓处理城镇污泥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蚯蚓处理城镇污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含水率为75%~80%的城镇脱水污泥进行造粒,得到造粒污泥;然后在温度为15~25℃的条件下,将蚯蚓投入所述造粒污泥中进行处理即可。

  所述城镇脱水污泥造粒后的粒径为3~8mm。

  所述蚯蚓投入量按所述造粒污泥重量的5~50%计。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对城镇含水率75~80%的脱水污泥进行造粒,能耗极低,污泥造粒后可有效增加污泥比表面积。

  2、本发明在造粒污泥中引入蚯蚓,利用蚯蚓机械运动增加污泥颗粒表面摩擦,增强氧气在颗粒间的交换,增加水膜中代谢产物的扩散;借助蚯蚓的吞噬消化作用,加快有机质的降解速率;利用蚯蚓黏液对微生物的激发作用提高微生物代谢活性;借助蚯蚓排泄蚓粪中微生物的扩展作用,延续有机质的降解,促进氨化及硝化速率。

  3、本发明简单、易行,且成本低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