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6.01.28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IPC分类号C02F1/52; C02F1/5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污水除磷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该除磷絮凝剂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水,30~40份;高氯酸钾,4~8份;硅酸钠,20~30份;硫酸亚铁,25~35份;硫酸铝和硫酸镁的混合物,35~45份;其中,硫酸铝和硫酸镁的重量比为3~5:1。本发明所制得的除磷絮凝剂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磷、可降低污水中总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生物需氧量(BOD),而且本发明除磷絮凝剂的制备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高效污水除磷絮凝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水,30~40份;高氯酸钾,4~8份;硅酸钠,20~30份;硫酸亚铁,25~35份;硫酸铝和硫酸镁的混合物,35~45份;其中,硫酸铝和硫酸镁的重量比为3~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污水除磷絮凝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水,35份;高氯酸钾,6份;硅酸钠,25份;硫酸亚铁,30份;硫酸铝和硫酸镁的混合物,40份;其中,硫酸铝和硫酸镁的重量比为4: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污水除磷絮凝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水,30份;高氯酸钾,4份;硅酸钠,20份;硫酸亚铁,25份;硫酸铝和硫酸镁的混合物,35份;其中,硫酸铝和硫酸镁的重量比为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污水除磷絮凝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水,40份;高氯酸钾,8份;硅酸钠,30份;硫酸亚铁,35份;硫酸铝和硫酸镁的混合物,45份;其中,硫酸铝和硫酸镁的重量比为5:1。
5.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高效污水除磷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配制金属盐混合液:常温常压下,将硫酸亚铁、硫酸铝和硫酸镁与水混合,搅拌混匀形成金属盐混合液;
(2)调整金属盐混合液的pH值:在配制的金属盐混合液中,边搅拌边缓慢加入浓硫酸,使所有金属硫酸盐完全溶解,调整其pH值为1~2;
(3)金属氧化反应:常温常压下,对调整好pH值的金属盐混合液边搅拌边缓慢加入高氯酸钾进行氧化反应,反应时间为20~40分钟;
(4)待第(3)步的氧化反应完成后,在常温常压下,加入硅酸钠,搅拌均匀,放料包装为成品。
说明书
一种高效污水除磷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污水除磷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七八十年代中期的城市污水处理工艺以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居多,主要以除去化学需氧量(COD)为对象,对处理后出水中的氮、磷指标要求不高。近年来,城镇人们普遍用洗衣机洗涤衣物等,大量使用洗衣粉等含磷物质,这不但使城镇的污水量增大,而且使污水中的含磷量增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城镇的污水处理要求会越来越高,对污水处理的除磷、脱氮的指标将日趋严格。
现有城市污水处理技术中的生物脱氮技术,一般都能达到除氮指标的要求,而生物除磷技术却很难达到除磷指标的要求。因此,在城市污水处理中,迫切需要解决除磷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污水除磷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所制得的除磷絮凝剂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磷、可降低污水中总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生物需氧量(BOD)。本发明除磷絮凝剂的制备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
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高效污水除磷絮凝剂,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水,30~40份;高氯酸钾,4~8份;硅酸钠,20~30份;硫酸亚铁,25~35份;硫酸铝和硫酸镁的混合物,35~45份;其中,硫酸铝和硫酸镁的重量比为3~5:1。
优选地,所述高效污水除磷絮凝剂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水,35份;高氯酸钾,6份;硅酸钠,25份;硫酸亚铁,30份;硫酸铝和硫酸镁的混合物,40份;其中,硫酸铝和硫酸镁的重量比为4:1。
优选地,所述高效污水除磷絮凝剂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水,30份;高氯酸钾,4份;硅酸钠,20份;硫酸亚铁,25份;硫酸铝和硫酸镁的混合物,35份;其中,硫酸铝和硫酸镁的重量比为3:1。
优选地,所述高效污水除磷絮凝剂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水,40份;高氯酸钾,8份;硅酸钠,30份;硫酸亚铁,35份;硫酸铝和硫酸镁的混合物,45份;其中,硫酸铝和硫酸镁的重量比为5:1。
上述高效污水除磷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配制金属盐混合液:常温常压下,将硫酸亚铁、硫酸铝和硫酸镁与水混合,搅拌混 匀形成金属盐混合液;
(2)调整金属盐混合液的pH值:在配制的金属盐混合液中,边搅拌边缓慢加入浓硫酸,使所有金属硫酸盐完全溶解,调整其pH值为1~2;
(3)金属氧化反应:常温常压下,对调整好pH值的金属盐混合液边搅拌边缓慢加入高氯酸钾进行氧化反应,反应时间为20~40分钟;
(4)待第(3)步的氧化反应完成后,在常温常压下,加入硅酸钠,搅拌均匀,放料包装为成品。
本发明的优点:
(1)本发明所制得的除磷絮凝剂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磷、可降低污水中总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生物需氧量(BOD);
(2)本发明除磷絮凝剂的制备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质性内容,但并不以此限定本发明保护范围。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实施例1:除磷絮凝剂的制备
原料配比:
水,35份;高氯酸钾,6份;硅酸钠,25份;硫酸亚铁,30份;硫酸铝和硫酸镁的混合物,40份;其中,硫酸铝和硫酸镁的重量比为4:1。
制备方法:
(1)配制金属盐混合液:常温常压下,将硫酸亚铁、硫酸铝和硫酸镁与水混合,搅拌混匀形成金属盐混合液;
(2)调整金属盐混合液的pH值:在配制的金属盐混合液中,边搅拌边缓慢加入浓硫酸,使所有金属硫酸盐完全溶解,调整其pH值为1.5;
(3)金属氧化反应:常温常压下,对调整好pH值的金属盐混合液边搅拌边缓慢加入高氯酸钾进行氧化反应,反应时间为30分钟;
(4)待第(3)步的氧化反应完成后,在常温常压下,加入硅酸钠,搅拌均匀,放料包装为成品。
实施例2:除磷絮凝剂的制备
原料配比:
水,30份;高氯酸钾,4份;硅酸钠,20份;硫酸亚铁,25份;硫酸铝和硫酸镁的混合 物,35份;其中,硫酸铝和硫酸镁的重量比为3:1。
制备方法:
(1)配制金属盐混合液:常温常压下,将硫酸亚铁、硫酸铝和硫酸镁与水混合,搅拌混匀形成金属盐混合液;
(2)调整金属盐混合液的pH值:在配制的金属盐混合液中,边搅拌边缓慢加入浓硫酸,使所有金属硫酸盐完全溶解,调整其pH值为1;
(3)金属氧化反应:常温常压下,对调整好pH值的金属盐混合液边搅拌边缓慢加入高氯酸钾进行氧化反应,反应时间为20分钟;
(4)待第(3)步的氧化反应完成后,在常温常压下,加入硅酸钠,搅拌均匀,放料包装为成品。
实施例3:除磷絮凝剂的制备
原料配比:
水,40份;高氯酸钾,8份;硅酸钠,30份;硫酸亚铁,35份;硫酸铝和硫酸镁的混合物,45份;其中,硫酸铝和硫酸镁的重量比为5:1。
制备方法:
(1)配制金属盐混合液:常温常压下,将硫酸亚铁、硫酸铝和硫酸镁与水混合,搅拌混匀形成金属盐混合液;
(2)调整金属盐混合液的pH值:在配制的金属盐混合液中,边搅拌边缓慢加入浓硫酸,使所有金属硫酸盐完全溶解,调整其pH值为2;
(3)金属氧化反应:常温常压下,对调整好pH值的金属盐混合液边搅拌边缓慢加入高氯酸钾进行氧化反应,反应时间为40分钟;
(4)待第(3)步的氧化反应完成后,在常温常压下,加入硅酸钠,搅拌均匀,放料包装为成品。
实施例4:除磷絮凝剂的制备(实施例1的对比实例,硫酸铝和硫酸镁的重量比为2:1)
原料配比:
水,35份;高氯酸钾,6份;硅酸钠,25份;硫酸亚铁,30份;硫酸铝和硫酸镁的混合物,40份;其中,硫酸铝和硫酸镁的重量比为2:1。
制备方法:
(1)配制金属盐混合液:常温常压下,将硫酸亚铁、硫酸铝和硫酸镁与水混合,搅拌混匀形成金属盐混合液;
(2)调整金属盐混合液的pH值:在配制的金属盐混合液中,边搅拌边缓慢加入浓硫酸, 使所有金属硫酸盐完全溶解,调整其pH值为1.5;
(3)金属氧化反应:常温常压下,对调整好pH值的金属盐混合液边搅拌边缓慢加入高氯酸钾进行氧化反应,反应时间为30分钟;
(4)待第(3)步的氧化反应完成后,在常温常压下,加入硅酸钠,搅拌均匀,放料包装为成品。
实施例5:除磷絮凝剂的制备(实施例1的对比实例,硫酸铝和硫酸镁的重量比为6:1)
原料配比:
水,35份;高氯酸钾,6份;硅酸钠,25份;硫酸亚铁,30份;硫酸铝和硫酸镁的混合物,40份;其中,硫酸铝和硫酸镁的重量比为6:1。
制备方法:
(1)配制金属盐混合液:常温常压下,将硫酸亚铁、硫酸铝和硫酸镁与水混合,搅拌混匀形成金属盐混合液;
(2)调整金属盐混合液的pH值:在配制的金属盐混合液中,边搅拌边缓慢加入浓硫酸,使所有金属硫酸盐完全溶解,调整其pH值为1.5;
(3)金属氧化反应:常温常压下,对调整好pH值的金属盐混合液边搅拌边缓慢加入高氯酸钾进行氧化反应,反应时间为30分钟;
(4)待第(3)步的氧化反应完成后,在常温常压下,加入硅酸钠,搅拌均匀,放料包装为成品。
实施例6:污水治理效果测试
取城市中含磷量高(6mg/L)的污水,分别从磷去除率、总悬浮物去除率、化学需氧量去除率、生物需氧量去除率四个方面测试实施例1~5制备的除磷絮凝剂对污水的治理效果。
结果见下表。
从上表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除磷絮凝剂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磷、可降低污水中总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生物需氧量(BOD)。
上述实施例的作用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质性内容,但并不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