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6.02.19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IPC分类号C02F3/34; C02F3/02; C02F3/1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污泥减量系统,包括处理池、曝气系统及固定化微生物反应罐;固定化微生物反应罐内具有容置腔,容置腔内隔设有网片,网片将容置腔分隔形成分别位于网片上、下侧的装料区、进水区;进水区连接有污水进水管;装料区自下而上依次填装形成镇流层和微生物载体层,装料区内对应微生物载体层上方预留有用于放入菌种的微生物菌种区;装料区顶部开设有连通处理池内的净化出水口;藉此,处理池的水反复经循环泵抽引依次进入固定化微生物反应罐的污水进水管、进水区、镇流层、微生物载体层、微生物菌种区再流回到处理池中,使污水不断得到净化,其大幅度减少混合液悬浮固体用量,有效实现污泥减量,从而降低污泥处理装置的配置成本及运行成本。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泥减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处理池、设置于处理池底的曝气系统及根据处理池容积而配置相应数量的固定化微生物反应罐;该处理池具有原水进水口、产水出水口;该固定化微生物反应罐内具有容置腔,该容置腔内隔设有网片,该网片将容置腔分隔形成位于网片上侧的装料区和位于网片下侧的进水区;该进水区连接有污水进水管;该装料区自下而上依次填装形成有镇流层和至少一个微生物载体层,该镇流层包括有若干镇流颗粒,该微生物载体层包括有若干附着有微生物的载体,该装料区内对应微生物载体层上方预留有用于放入菌种的微生物菌种区;该装料区顶部开设有连通处理池内的净化出水口;处理池的水反复经循环泵抽引依次进入该固定化微生物反应罐的污水进水管、进水区、镇流层、微生物载体层、微生物菌种区再流回到处理池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减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化微生物反应罐包括有底盖、基座和装料腔体,该底盖设置于基座底部,该基座上端与装料腔体之间可拆卸式密封连接;前述污水进水管连接于基座上,前述网片设置于装料腔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泥减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端与装料腔体之间通过上连接件、下连接件、夹设于上连接件与下连接件之间的橡胶圈及锁固螺丝实现活性连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泥减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进水管包括有接头组件及软管,该软管连接于循环泵与快速接头之间;
该接头组件包括有竖向设置的快速接头、横向设置的带牙直通接头、连接于快速接头底端与带牙直通接头一端之间的第一弯头及连接于带牙直通接头另一端的第二弯头;该带牙直通接头穿过基座的壁体伸入进水区内;该第二弯头位于进水区内,该第二弯头的出水侧向上连通进水区;处理池内的污水经第二弯头自下而上垂直经过固定化微生物反应罐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泥减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料腔体顶部侧面位置装设有用于连接加长装料腔体的连接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减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载体层和微生物菌种区构成一个微生物载体套组,根据不同的微生物菌种所起的作用,将多个微生物载体套组依次串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减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镇流颗粒为硬质惰性颗粒,所述镇流颗粒的缝隙占整个镇流层至少40%的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污泥减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镇流颗粒为冲洗石砾或玻璃珠。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减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化微生物反应罐全部沉入处理池内水中或部分露于处理池内水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减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系统包括有鼓风机、布气管道及设置于布气管道上的若干曝气盘。
说明书
一种污泥减量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污泥减量系统。
背景技术
自1970年,活性污泥法及各种形式的生物膜法成为污水处理的标准工艺流程,其工艺流程由一系列好氧池、缺氧池、填料塔组成,以处理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5日生物需氧量、化学需氧量、含氮污染物、有机氮、无机亚硝酸盐、硝酸盐以及总磷,其中,总磷采用生物除磷,除磷菌吸收大量磷后,以污泥的形式被排出,总磷得到处理;工艺流程的末端一般还设有消毒工艺单元,以消灭出水中的致病菌和病毒。
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出水可达到美利坚联合国的“二级出水标准”,也可直排地表、可作为工业回用水或灌溉水;活性污泥法的核心部分是“活性污泥”,处理池的“活性污泥”需要维持在一定浓度,活性污泥含各种各样的菌种,也称混合液悬浮固体或生物膜;混合液悬浮固体湿重测量单位是毫克每升(mg/L),干重测量单位是磅;生物膜的测量单位是膜厚(mm);混合液悬浮固体在沉淀池沉淀,而后一部分回流到处理池,一部分作为废弃活性污泥排出。初沉池作废排出的混合液悬浮固体称为废弃固体;废弃活性污泥及废弃固体生成量不固定,但通常是每降1kg5日生物需氧量(干重),产生0.5-0.8kg废弃活性污泥及废弃固体。
污水的微生物处理法种类繁多,这里就取应用最多的活性污泥法工艺流程作为背景技术来介绍(活性污泥法中,出水沉淀后,从出水中分离出来的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在1,500-5,000mg/L之间;生物膜法,从出水中分离出来的混合液浓度则在5,000-10,000mg/L之间):
活性污泥法很关键的运行参数是处理池的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浓度太低,混合液悬浮固体会漂浮,从终沉池溢出;浓度太高,水力停留时间会延长,出水水质也会受影响;以及,废弃污泥活性污泥及废弃固体的处置费用较高,一般会占到投资成本及运行成本的30%-40%,不利于污水处理的推广。
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泥减量系统,其大幅度减少混合液悬浮固体用量,有效实现污泥减量,降低污泥处理装置的配置成本及运行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污泥减量系统,包括有处理池、设置于处理池底的曝气系统及根据处理池容积而配置相应数量的固定化微生物反应罐;该处理池具有原水进水口、产水出水口;该固定化微生物反应罐内具有容置腔,该容置腔内隔设有网片,该网片将容置腔分隔形成位于网片上侧的装料区和位于网片下侧的进水区;该进水区连接有污水进水管;该装料区自下而上依次填装形成有镇流层和至少一个微生物载体层,该镇流层包括有若干镇流颗粒,该微生物载体层包括有若干附着有微生物的载体,该装料区内对应微生物载体层上方预留有用于放入菌种的微生物菌种区;该装料区顶部开设有连通处理池内的净化出水口;处理池的水反复经循环泵抽引依次进入该固定化微生物反应罐的污水进水管、进水区、镇流层、微生物载体层、微生物菌种区再流回到处理池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化微生物反应罐包括有底盖、基座和装料腔体,该底盖设置于基座底部,该基座上端与装料腔体之间可拆卸式密封连接;前述污水进水管连接于基座上,前述网片设置于装料腔体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座上端与装料腔体之间通过上连接件、下连接件、夹设于上连接件与下连接件之间的橡胶圈及锁固螺丝实现活性连接固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污水进水管包括有接头组件及软管,该软管连接于循环泵与快速接头之间;
该接头组件包括有竖向设置的快速接头、横向设置的带牙直通接头、连接于快速接头底端与带牙直通接头一端之间的第一弯头及连接于带牙直通接头另一端的第二弯头;该带牙直通接头穿过基座的壁体伸入进水区内;该第二弯头位于进水区内,该第二弯头的出水侧向上连通进水区;处理池内的污水经第二弯头自下而上垂直经过固定化微生物反应罐内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装料腔体顶部侧面位置装设有用于连接加长装料腔体的连接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微生物载体层和微生物菌种区构成一个微生物载体套组,根据不同的微生物菌种所起的作用,将多个微生物载体套组依次串联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镇流颗粒为硬质惰性颗粒,所述镇流颗粒的缝隙占整个镇流层至少40%的空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镇流颗粒为冲洗石砾或玻璃珠。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化微生物反应罐全部沉入处理池内水中或部分露于处理池内水面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曝气系统包括有鼓风机、布气管道及设置于布气管道上的若干曝气盘。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通过于处理池、曝气系统、固定化微生物反应罐的设置及相互配合,将处理池的水反复经循环泵抽引依次进入固定化微生物反应罐的污水进水管、进水区、镇流层、微生物载体层、微生物菌种区再流流回到处理池中,使污水不断得到净化,其大幅度减少混合液悬浮固体用量,有效实现污泥减量,从而降低污泥处理装置的配置成本及运行成本。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