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6.03.15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IPC分类号C02F11/1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泥干化进料装置,包括机筒、位于所述机筒内的螺旋机构、驱动所述螺旋机构转动的驱动机构和位于所述机筒内的阻挡件,所述机筒内沿送料方向依次布置有螺旋送料通道和出料端,所述阻挡件位于所述螺旋送料通道与所述出料端之间,所述阻挡件固定于所述机筒的内壁、并与所述内壁配合形成至少两个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螺旋送料通道和所述出料端连通。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阻挡件将大的机筒端口分隔成至少两个出料口,多个出料口的边框对污泥前行产生一定的阻力,使得污泥在推送过程中逐渐降低速度,污泥间的间隙越来越小,使得螺旋机腔内的空气因间隙减少而减少,从而避免大量空气通过螺旋机腔进入干化系统。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泥干化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筒、位于所述机筒内的螺旋机构、驱动所述螺旋机构转动的驱动机构和位于所述机筒内的阻挡件,所述机筒内沿送料方向依次布置有螺旋送料通道和出料端,所述阻挡件位于所述螺旋送料通道与所述出料端之间,所述阻挡件固定于所述机筒的内壁、并与所述内壁配合形成至少两个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螺旋送料通道和所述出料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干化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出料端的刀盘,所述刀盘包括垂直于所述出料端布置的至少一个刀片,所述刀盘可绕其中心轴线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干化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所述螺旋机构包括轴芯和呈螺旋状布置于所述轴芯的外周的叶片,所述轴芯与所述电机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泥干化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位于所述轴芯与所述电机之间的轴头,所述机筒远离所述出料端的一端安装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设有与所述轴头的外周形状配合的安装孔,所述轴头一端与所述电机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轴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泥干化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件包括与所述机筒同轴布置的内圈和位于所述内圈与所述内壁之间的至少一个分隔件,所述分隔件一端与所述内圈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内壁连接,所述分隔件、所述内圈和所述内壁之间配合形成所述出料口,所述刀盘还包括连接圈,所述刀片周向布置于所述连接圈的外周,所述轴芯远离所述电机的一端穿过所述内圈并套设于所述连接圈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泥干化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为四个,四个所述分隔件围绕所述内圈的外周周向均匀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泥干化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为四个,四个所述刀片围绕所述连接圈的外周周向均匀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污泥干化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包括靠近所述出料端的第一筒体和与所述第一筒体连接的第二筒体,所述阻挡件均位于所述第一筒体内、并安装于所述第一筒体的内壁。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污泥干化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筒的外周还设有与所述螺旋送料通道连通的进料口。
说明书
污泥干化进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干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污泥干化进料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螺旋喂料机的一端上侧为料仓,另一端下侧为出料口,出料口与干化系统的回转窑进料端直接连通。该螺旋喂料机结构存在如下缺陷:一是其密封性不好,容易出现漏风情况,使得其中的污泥含氧量较多,进而增加干化系统的含氧量;二是送泥不稳定,污泥进料量不稳定可直接导致其出料量不稳定,进而导致干化系统的进料量也不稳定,最终导致污泥干化后的含水率不稳定,使得工况处于不稳定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减少螺旋机筒内氧气含量并促进污泥稳定送料的污泥干化进料装置。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污泥干化进料装置,包括机筒、位于所述机筒内的螺旋机构、驱动所述螺旋机构转动的驱动机构和位于所述机筒内的阻挡件,所述机筒内沿送料方向依次布置有螺旋送料通道和出料端,所述阻挡件位于所述螺旋送料通道与所述出料端之间,所述阻挡件固定于所述机筒的内壁、并与所述内壁配合形成至少两个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螺旋送料通道和所述出料端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出料端的刀盘,所述刀盘包括垂直于所述出料端布置的至少一个刀片,所述刀盘可绕其中心轴线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所述螺旋机构包括轴芯和呈螺旋状布置于所述轴芯的外周的叶片,所述轴芯与所述电机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位于所述轴芯与所述电机之间的轴头,所述机筒远离所述出料端的一端安装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设有与所述轴头的外周形状配合的安装孔,所述轴头一端与所述电机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轴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挡件包括与所述机筒同轴布置的内圈和位于所述内圈与所述内壁之间的至少一个分隔件,所述分隔件一端与所述内圈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内壁连接,所述分隔件、所述内圈和所述内壁之间配合形成所述出料口,所述刀盘还包括连接圈,所述刀片周向布置于所述连接圈的外周,所述轴芯远离所述电机的一端穿过所述内圈并套设于所述连接圈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隔件为四个,四个所述分隔件围绕所述内圈的外周周向均匀布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刀片为四个,四个所述刀片围绕所述连接圈的外周周向均匀布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筒体包括靠近所述出料端的第一筒体和与所述第一筒体连接的第二筒体,所述阻挡件均位于所述第一筒体内、并安装于所述第一筒体的内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筒的外周还设有与所述螺旋送料通道连通的进料口。
下面对前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泥干化进料装置,污泥在机筒内由螺旋机构向出料端推送。由于靠近出料端设有阻挡件,阻挡件将大的机筒端口分隔成至少两个出料口,多个出料口的边框对污泥前行产生一定的阻力,使得污泥在推送过程中逐渐降低速度,污泥间的间隙越来越小,污泥的量会逐步增加并将整个螺旋机腔填满,使得螺旋机腔内的空气因间隙减少而减少,从而避免大量空气通过螺旋机腔进入干化系统。同时,阻挡件的设置也减缓了污泥前行速度,使得污泥推送稳定,从而保证最终污泥干化效率稳定。本实用新型充分有效地减少了机筒内的氧气含量,同时靠近出料端阻挡件形成的若干个出料口也可保证黏度较大的污泥顺利通行。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刀盘,受挤压后的污泥通过从出料端出来时被阻挡件分隔成若干部分,这些污泥之后再通过旋转的刀盘,被切割成片状。污泥经过刀片切碎后,污泥比表面积进一步增加,保证污泥干化受热均匀,从而保证污泥干化效率的稳定性。同时污泥进行切割后才进入干化系统,污泥输送量在此过程中可进一步达到稳定推送的目的,即喂料稳定,可稳定工况。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刀盘套设于螺旋机构中的轴芯上,使得电机带动螺旋机构转动的同时也可带动刀盘转动,减少了整个装置的能耗,同时也简化了装置结构,减少了制作成本。
所述机筒包括靠近所述出料端的第一筒体和与所述第一筒体连接的第二筒体,所述阻挡件均位于所述第一筒体内,使得所述阻挡件和所述第一筒体连接为一体,成为一个附加件。因而本实用新型也适用于在现有的螺旋喂料机的筒体端部上增设上述的附加件,在解决技术问题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结构,进一步减小了制作难度和制作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