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6.03.09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IPC分类号C02F3/32
摘要
一种全季候运行的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涉及一种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人工湿地和地下渗滤组合,人工湿地和地下渗滤串联,人工湿地出水作为地下渗滤进水;人工湿地系统从上到下依次是水生植物层、表面层、潜流层、砾石层和防渗层,其中进水管设置在砾石层,出水管设置在潜流层;表面层种植水生植物,用来降解污染物和水体复氧;表面层用土壤和沙子按照比例组成的混合物填充;人工湿地防渗层位于系统池体的四周和底部,由渗滤膜组成,污水经渗滤层汇集到集水层,通过集水管排出渗滤系统;在此过程中污水中小部分悬浮物颗粒物,大部分有机物、氨氮、总磷等物质通过基质吸附和微生物的作用而去除。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全季候运行的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人工湿地和地下渗滤组合,人工湿地和地下渗滤串联,人工湿地出水作为地下渗滤进水;人工湿地系统从上到下依次是水生植物层、表面层、潜流层、砾石层和防渗层,其中进水管设置在砾石层,出水管设置在潜流层;表面层种植水生植物,用来降解污染物和水体复氧;表面层用土壤和沙子按照比例组成的混合物填充;潜流层用土壤、沙子、煤渣按照比例组成的混合物填充;砾石层由砾石组成;人工湿地防渗层位于系统池体的四周和底部,由渗滤膜组成;进水管和出水管为高密度聚乙烯管,其中位于人工湿地一侧被纱布包裹,周围用砂子填充;该系统处理方式为:经化粪池预处理后的污水由人工湿地一侧进水管进入系统,经由湿地单元净化后至另一侧出水管,在这一过程中,污水中的大部分悬浮颗粒物(SS)、部分有机物、氨氮、总磷等污染物得到去除;人工湿地出水管与地下渗滤布水管相连;经人工湿地处理后的污水通过人工湿地出水管和地下渗滤布水管进入地下渗滤布水层中,并在不透水皿内积累,使得不透水皿达到动态饱和状态,然后污水在土壤毛细力的作用下向四周未饱和的渗滤区爬升,爬升到一定高度后,在重力作用下,污水向下运动;最终,污水经渗滤层汇集到集水层,通过集水管排出渗滤系统;在此过程中污水中小部分悬浮物颗粒物,大部分有机物、氨氮、总磷等物质通过基质吸附和微生物的作用而去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季候运行的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渗滤系统从上到下依次是草本植物层、覆盖层、布水层、渗滤层、集水层和防渗层;覆盖层种植绿色草本植物,用于降解污染物和复氧;布水层中铺设不透水皿,不透水皿正上方是布水管,不透水皿内填充砾石,布水层由土壤、活性污泥以及煤渣按照比例配制成的基质组成;渗滤层由土壤、砂子、煤渣按照比例组成;集水层由砾石组成,内铺设集水管;所述集水层下方以及池体四周是渗滤系统防渗层,由渗滤膜组成,防止污水穿透渗滤系统而污染地下水;布水管和集水管为侧壁和底部均匀打孔的高密度聚乙烯管,其中集水管的管径比布水管的管径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季候运行的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湿地系统的出水管和地下渗滤系统的布水管相连接,其中出水管略高于布水管,满足污水重力自流需要,减少建设成本;布水管和集水管铺设角度为3~6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季候运行的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透水皿和和防渗膜为高密聚乙烯膜;所述纱布为100-300目的聚乙烯纱布。
说明书
一种全季候运行的污水土地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季候运行的污水土地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集中式污水处理技术的有效补充,污水生态处理技术以其近自然的思想,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作为一种污水生态处理技术,污水土地处理工艺是指将预处理后的污水以一种经济有效的方式,有控制地均匀投配于土壤,利用土壤、微生物与植物共存体系的自我调控机制对污染物进行综合利用和净化,使水质得到改善,实现污水资源化与无害化。人工湿地和地下渗滤工艺是污水土地处理主要工艺,近年来工程应用日趋广泛。两者都是利用系统内部基质、微生物和植物体系通过基质截留、物化吸附、微生物降解、植物吸收等机理实现水质净化,具备建造和运行费用低、易于维护等优点。其中人工湿地水力负荷高,但是在低温寒冷季节水生植物枯萎,导致污染物去除率严重降低,水质达标困难;地下渗滤存在水力负荷低,对进水悬浮颗粒物浓度要求严格等局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季候运行的污水土地处理系统,该系统有效弥补人工湿地和地下渗滤单一工艺自身局限与不足,克服人工湿地因低温条件下水生植物枯萎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同时有效削减地下渗滤进水悬浮颗粒物浓度,提高系统水力负荷,实现污水生态处理工程全季候运行,保障处理后出水水质稳定。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全季候运行的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人工湿地和地下渗滤组合,人工湿地和地下渗滤串联,人工湿地出水作为地下渗滤进水;人工湿地系统从上到下依次是水生植物层、表面层、潜流层、砾石层和防渗层,其中进水管设置在砾石层,出水管设置在潜流层;表面层种植水生植物,用来降解污染物和水体复氧;表面层用土壤和沙子按照比例组成的混合物填充;潜流层用土壤、沙子、煤渣按照比例组成的混合物填充;砾石层由砾石组成;人工湿地防渗层位于系统池体的四周和底部,由渗滤膜组成;进水管和出水管为高密度聚乙烯管,其中位于人工湿地一侧被纱布包裹,周围用砂子填充;该系统处理方式为:经化粪池预处理后的污水由人工湿地一侧进水管进入系统,经由湿地单元净化后至另一侧出水管,在这一过程中,污水中的大部分悬浮颗粒物(SS)、部分有机物、氨氮、总磷等污染物得到去除;人工湿地出水管与地下渗滤布水管相连;经人工湿地处理后的污水通过人工湿地出水管和地下渗滤布水管进入地下渗滤布水层中,并在不透水皿内积累,使得不透水皿达到动态饱和状态,然后污水在土壤毛细力的作用下向四周未饱和的渗滤区爬升,爬升到一定高度后,在重力作用下,污水向下运动;最终,污水经渗滤层汇集到集水层,通过集水管排出渗滤系统;在此过程中污水中小部分悬浮物颗粒物,大部分有机物、氨氮、总磷等物质通过基质吸附和微生物的作用而去除。
所述一种全季候运行的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所述地下渗滤系统从上到下依次是草本植物层、覆盖层、布水层、渗滤层、集水层和防渗层;覆盖层种植绿色草本植物,用于降解污染物和复氧;布水层中铺设不透水皿,不透水皿正上方是布水管,不透水皿内填充砾石,布水层由土壤、活性污泥以及煤渣按照比例配制成的基质组成;渗滤层由土壤、砂子、煤渣按照比例组成;集水层由砾石组成,内铺设集水管;所述集水层下方以及池体四周是渗滤系统防渗层,由渗滤膜组成,防止污水穿透渗滤系统而污染地下水;布水管和集水管为侧壁和底部均匀打孔的高密度聚乙烯管,其中集水管的管径比布水管的管径大。
所述的一种全季候运行的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所述人工湿地系统的出水管和地下渗滤系统的布水管相连接,其中出水管略高于布水管,满足污水重力自流需要,减少建设成本;布水管和集水管铺设角度为3~6度。
一种全季候运行的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所述不透水皿和和防渗膜为高密聚乙烯膜;述纱布为100-300目的聚乙烯纱布。
本发明的优点与效果是:
该系统可有效弥补人工湿地和地下渗滤单一工艺自身局限与不足,实现两者优势互补,既克服了寒冷气候对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同时又有效削减了地下渗滤进水悬浮颗粒物浓度,提高系统水力负荷,实现污水处理全季候运行和处理后出水水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