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污水人工湿地系统

发布时间:2018-3-13 11:48:27

  申请日2016.03.24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处理污水的人工湿地系统,包括:反应装置,反应装置包括进水口以及出水口;兼氧处理装置,兼氧处理装置包括进液口以及出液口,兼氧处理装置进液口一侧侧壁设有卵石过滤层,兼氧处理装置出液口一侧侧壁上设有导流层,兼氧处理装置底壁上设有第一承托层,第一承托层之上依次设置细砂粘土层和第一保温层,卵石过滤层与细砂粘土层之间设置有隔板,隔板底部开设有通孔;泵;好氧处理装置,好氧处理装置底壁上设有第二承托层,第二承托层上方设有粗砂污泥层,粗砂污泥层上方设有第二保温层,好氧处理装置粗砂污泥层与兼氧处理装置出液口连通。本发明人工湿地系统工艺流程简单、抗冲击性强、能耗低。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处理污水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反应装置(1),所述反应装置(1)包括进水口(11)以及出水口(12),所述进水口(11)用于把污水引进所述反应装置(1),所述出水口(12)用于将所述反应装置(1)处理后的污水排出;

  兼氧处理装置(2),所述兼氧处理装置(2)包括进液口(21)以及与所述进液口位置相对的出液口(22),所述兼氧处理装置(2)的进液口(21)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卵石过滤层(23),所述兼氧处理装置(2)的出液口(22)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导流层(24),所述兼氧处理装置(22)的底壁上设置有第一承托层(25),所述卵石过滤层(23)与所述导流层(24)之间的第一承托层(25)之上依次设置细砂粘土层(26)和第一保温层(27),所述卵石过滤层(23)与所述细砂粘土层(26)之间设置有隔板(28),所述隔板(28)的底部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29);

  泵(3),所述泵(3)用于将所述反应装置(1)的出水口(12)排出的污水引入所述兼氧处理装置(2)的进液口(21);

  好氧处理装置(4),所述好氧处理装置(4)的底壁上设置有第二承托层(41),所述第二承托层(41)的上方设置有粗砂污泥层(42),所述粗砂污泥层(42)的上方设置有第二保温层(43),所述好氧处理装置(4)的粗砂污泥层(42)与所述兼氧处理装置(2)的出液口(22)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污水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21)与所述卵石过滤层(23)相连通且位于所述卵石过滤层(23)的上部,所述出液口(22)与所述导流层(24)相连通且位于所述导流层(24)的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污水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处理装置(4)的粗砂污泥层(42)与所述兼氧处理装置(2)的出液口(22)相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复氧曝气装置(7),所述复氧曝气装置(7)用于将氧气引入所述复氧曝气装置(7)内的污水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污水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处理装置(4)还包括与所述复氧曝气装置(7)相连通的第一端口(44)以及与所述第一端口(44)位置相对的第二端口(45),所述第二端口(45)用于将所述好氧处理装置(4)处理后的水排出,所述好氧处理装置(4)内水的容量不超过所述好氧处理装置(4)容量的2/3,所述第一端口(44)位于所述粗砂污泥层(42)内,所述第二端口(45)位于所述好氧处理装置(2)内水的水位之下且低于所述第一端口(4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污水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处理装置(4)的粗砂污泥层(42)内设置有多个导流板,所述多个导流板与所述第二承托层(41)相垂直并且与所述好氧处理装置(4)的所述第一端口(44)和所述第二端口(45)所在的侧壁相平行;所述多个导流板至少包括第一导流板(5)和第二导流板(6),所述第一导流板(5)的底端与所述好氧处理装置(4)的底壁相固接,所述第一导流板(5)的顶端位于所述好氧处理装置(4)内水高度的2/3处,所述第二导流板(6)的底端低于所述第一导流板(5)的顶端,且所述第二导流板(6)的顶端不低于所述好氧处理装置(4)内水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理污水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板(5)与所述第二导流板(6)交替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污水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污水的人工湿地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好氧处理装置(4)的第二端口(45)相连通的稳定塘(8),所述稳定塘(8)内种植植物(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污水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装置(1)为埋入地下的厌氧反应装置,所述反应装置(1)的底壁与水平面呈2°-5°倾角,并且所述反应装置(1)的底壁靠近进水口(11)的一侧高于底壁靠近出水口(12)的一侧,所述反应装置(1)的底壁靠近出水口(12)的一侧端部还设有泥斗(1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污水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11)设置有过滤杂质的格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污水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层(27)与所述第二保温层(43)的上方种植植物(9)。

  说明书

  处理污水的人工湿地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处理污水的人工湿地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镇的扩张和农村污水处理需求的扩大,传统的通过市政管网收集,城市集中污水处理的模式无法满足现有的水处理要求。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的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集中污水处理的不足。

  然而目前的分散式污水处理工艺大部分直接复制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形成了以活性污泥及其改进方法为主体的污水处理模式,并产生了不同类型的处理工艺和设备。这一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偏远地区的污水处理问题。但是该模式抗冲击性较弱,同时工艺的正常运行需要技术维护和较大能耗,造成了水厂使用率低,难于监管等问题。因此,结合当地地理、交通、居民分布以及经济水平实践情况,寻求投资小、运行费用低、操作简便、处理效果好的技术用于分散式污水处理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的分散式污水处理工艺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工艺流程简单、抗冲击性强、能耗低的处理污水的人工湿地系统,该系统适宜城市社区、小乡镇以及农村用,可以与小区生态景观建设相结合,实现水厂、景观、生态保护区一体化的污水处理过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处理污水的人工湿地系统,它包括:

  反应装置,所述反应装置包括进水口以及出水口,所述进水口用于把污水引进所述反应装置,所述出水口用于将所述反应装置处理后的污水排出;

  兼氧处理装置,所述兼氧处理装置包括进液口以及与所述进液口位置相对的出液口,所述兼氧处理装置的进液口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卵石过滤层,所述兼氧处理装置的出液口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导流层,所述兼氧处理装置的底壁上设置有第一承托层,所述卵石过滤层与所述导流层之间的第一承托层之上依次设置细砂粘土层和第一保温层,所述卵石过滤层与所述细砂粘土层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底部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

  泵,所述泵用于将所述反应装置的出水口排出的污水引入所述兼氧处理装置的进液口;

  好氧处理装置,所述好氧处理装置的底壁上设置有第二承托层,所述第二承托层的上方设置有粗砂污泥层,所述粗砂污泥层的上方设置有第二保温层,所述好氧处理装置的粗砂污泥层与所述兼氧处理装置的出液口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卵石过滤层相连通且位于所述卵石过滤层的上部,所述出液口与所述导流层相连通且位于所述导流层的上部。

  进一步的,所述兼氧处理装置的粗砂污泥层与所述好氧处理装置的出液口相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复氧曝气装置,所述复氧曝气装置用于将氧气引入所述复氧曝气装置内的污水中。

  进一步的,所述好氧处理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复氧曝气装置相连通的第一端口以及与所述第一端口位置相对的第二端口,所述第二端口用于将所述好氧处理装置处理后的水排出,所述好氧处理装置内水的容量不超过所述好氧处理装置容量的2/3,所述第一端口位于所述粗砂污泥层内,所述第二端口位于所述好氧处理装置内水的水位之下且低于所述第一端口。

  进一步的,所述好氧处理装置的粗砂污泥层内设置有多个导流板,所述多个导流板与所述第二承托层相垂直并且与所述好氧处理装置的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所在的侧壁相平行;所述多个导流板至少包括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的底端与所述好氧处理装置的底壁相固接,所述第一导流板的顶端位于所述好氧处理装置内水高度的2/3处,所述第二导流板的底端低于所述第一导流板的顶端,且所述第二导流板的顶端不低于所述好氧处理装置内水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流板与所述第二导流板交替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污水的人工湿地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好氧处理装置的第二端口相连通的稳定塘,所述稳定塘内种植植物。

  进一步的,所述反应装置为埋入地下的厌氧反应装置,所述反应装置的底壁与水平面呈2°-5°倾角,并且所述反应装置的底壁靠近进水口的一侧高于底壁靠近出水口的一侧,所述反应装置的底壁靠近出水口的一侧端部还设有泥斗。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设置有过滤杂质的格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保温层与所述第二保温层的上方种植植物。

  本发明的处理污水的人工湿地系统具有如下优点:

  1、水处理模式的创新。分散式水处理厂本身也是当地环境景观,经由环境学、景观学和生态学等多学科的融合,水处理系统兼顾污水处理(也可用于城市雨水处理)、环境景观、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甚至是生态教育等多项功能。

  2、结构的创新。水厂依地形地势而建,无固定形状模式。在景观建设的基础上增加防渗系统、依据目标水体水质选择填料、植物物种等,同时结合景观美学的设计可以增加喷泉、表面流、多段跌落等多种形式的增氧和厌氧过程相结合,在低能耗、低影响的条件下获得较之常规处理厂更稳定的出水效果,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用于难降解的含重金属以及农药、化肥等的点源和面源污染废水。

  3、全过程无化学试剂的投加,低能耗,在同等处理效果条件下运行成本大大降低,同时也减少了二次污染的风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