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污水井污水排放系统

发布时间:2018-3-12 11:57:12

  申请日2016.03.28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IPC分类号B63B13/00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船舶污水井污水排放系统,包括:联通管路、舷侧排水管和截止止回阀;所述联通管路进口与所述服务通道内污水井的井底相连,其出口与所述空舱内污水井相连;所述联通管路进口安装有平面阀;所述舷侧排水管水平设在所述空舱内污水井下部,且所述舷侧排水管排水端穿设在船舶外板中;所述舷侧排水管上设有所述截止止回阀,且所述截止止回阀通过传动装置与甲板操纵头相连。本船舶污水井污水排放系统不仅解决了空舱内污水井的污水排放至船舶外板的问题,又实现了所述服务通道内污水井与所述空舱内污水井统一排放污水,使得污水排放管路布置比较简单,施工成本低,减少了现场工人的施工量,同时,可操作性强,且能够及时排放污水。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船舶污水井污水排放系统,所述船舶的主甲板下左右两舷布置有服务通道(1),且所述服务通道(1)下层为空舱(2),所述服务通道(1)内及空舱(2)内分别设有污水井(3),其特征在于,所述船舶污水井污水排放系统至少包括:联通管路(4)、舷侧排水管(5)和截止止回阀(6);所述联通管路(4)进口与所述服务通道(1)内污水井(3)的井底相连,其出口与所述空舱(2)内污水井(3)相连;所述联通管路(4)进口安装有平面阀(7);所述舷侧排水管(5)水平设在所述空舱(2)内污水井(3)下部,且所述舷侧排水管(5)排水端穿设在船舶外板(8)中,且其排水口位于船舶外板(8)外侧;所述舷侧排水管(5)上设有所述截止止回阀(6),且所述截止止回阀(6)通过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截止止回阀(6)的传动装置与甲板操纵头(10)相连,所述甲板操纵头(10)安装在服务通道(1)内;所述截止止回阀(6)位于所述空舱(2)内污水井(3)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污水井污水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万向接头(91)和连杆(92),所述连杆(92)两端分别设有所述万向接头(91),其中一个所述万向接头(91)与所述甲板操纵头(10)相连,另一个所述万向接头(91)通过末端接头(93)与所述截止止回阀(6)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污水井污水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舱(2)内污水井(3)的井底设有支架(31),所述支架(31)上端与所述舷侧排水管(5)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污水井污水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舷侧排水管(5)的进水端向所述空舱(2)内污水井(3)的井底弯折,且其进水口与所述空舱(2)内污水井(3)的井底间距为50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船舶污水井污水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船舶外板(8)外的舷侧排水管(5)长度为3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污水井污水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船舶外板(8)内侧壁设有加强腹板(81),且所述加强腹板(81)套设在所述舷侧排水管(5)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污水井污水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联通管路(4)伸进所述空舱(2)内污水井(3)内的长度为50mm。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船舶污水井污水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空舱(2)内污水井(3)未贴靠在船舶外板(8)时,所述舷侧排水管(5)由舷侧内排水管(51)和舷侧外排水管(52)构成,所述舷侧内排水管(51)位于所述空舱(2)内污水井(3)中,所述舷侧外排水管(52)位于所述空舱(2)内污水井(3)外,且其排水端穿设在船舶外板中;所述舷侧外排水管(52)进水端和所述舷侧内排水管(51)排水端均穿设在所述空舱(2)内污水井(3)侧壁,且通过穿设在所述空舱(2)内污水井(3)侧壁中的套筒(53)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污水井污水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通道(1)内污水井(3)和空舱(2)内污水井(3)中分别设有液位报警器。

  说明书

  船舶污水井污水排放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水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船舶污水井污水排放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货舱区域主甲板和在干舷甲板高度附近的空舱或污水井都可以采用一根排水管通过重力直接将污水排舷外。在9400TEU集装箱船设计过程中,发现两舷服务通道下空舱的污水井由于高度限制,根据SOLAS规范要求污水排舷外管路上必须加装截止止回阀,但由于污水井下面就是压载水舱,同时船级社规范要求污水管经过压载水舱时不能有可拆卸的接头,所以本船不能使用在污水井下方直接布置排水管的方式。

  除了以上方式以外,还可以采用舱底泵或喷射泵及相应接管来抽除和排放污水井的污水,但对于本船型服务通道下空舱污水井数量众多且分布结构复杂,如果采用舱底泵或喷射泵则成本增加极大,同时由于这种方式管路布置较复杂,不仅会增加大量管路还会增加操作的复杂性。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简单,且易操作、实用性高的船舶污水井污水排放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船舶污水井污水排放系统,所述船舶的主甲板下左右两舷布置有服务通道,且所述服务通道下层为空舱,所述服务通道内及空舱内分别设有污水井;所述船舶污水井污水排放系统至少包括:联通管路、舷侧排水管和截止止回阀;所述联通管路进口与所述服务通道内污水井的井底相连,其出口与所述空舱内污水井相连;所述联通管路进口安装有平面阀;所述舷侧排水管水平设在所述空舱内污水井下部,且所述舷侧排水管排水端穿设在船舶外板中,且其排水口位于船舶外板外侧;所述舷侧排水管上设有所述截止止回阀,且所述截止止回阀通过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截止止回阀的传动装置与甲板操纵头相连,所述甲板操纵头安装在服务通道内;所述截止止回阀位于所述空舱内污水井中。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万向接头和连杆,所述连杆两端分别设有所述万向接头,其中一个所述万向接头与所述甲板操纵头相连,另一个所述万向接头通过末端接头与所述截止止回阀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空舱内污水井的井底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端与所述舷侧排水管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舷侧排水管的进水端向所述空舱内污水井的井底弯折,且其进水口与所述空舱内污水井的井底间距为50mm。

  进一步地,位于所述船舶外板外的舷侧排水管长度为30mm。

  进一步地,所述船舶外板内侧壁设有加强腹板,且所述加强腹板套设在所述舷侧排水管上。

  进一步地,所述联通管路伸进所述空舱内污水井内的长度为50mm。

  进一步地,当所述空舱内污水井未贴靠在船舶外板时,所述舷侧排水管由舷侧内排水管和舷侧外排水管构成,所述舷侧内排水管位于所述空舱内污水井中,所述舷侧外排水管位于所述空舱内污水井外,且其排水端穿设在船舶外板中;所述舷侧外排水管进水端和所述舷侧内排水管排水端均穿设在所述空舱内污水井侧壁,且通过穿设在所述空舱内污水井侧壁中的套筒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服务通道内污水井和空舱内污水井中分别设有液位报警器。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船舶污水井污水排放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所述服务通道内污水井与所述空舱内污水井所述联通管路相连;所述联通管路进口安装有平面阀;以及所述空舱内污水井下部设有所述舷侧排水管,且所述舷侧排水管排水端穿设在船舶外板中,且其排水口位于船舶外板外侧;所述舷侧排水管上设有所述截止止回阀,且所述截止止回阀通过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截止止回阀的传动装置与甲板操纵头相连,所述甲板操纵头安装在服务通道内;这样不仅解决了空舱内污水井的污水排放至船舶外板的问题,又实现了所述服务通道内污水井与所述空舱内污水井统一排放污水,使得污水排放管路布置比较简单,施工成本低,减少了现场工人的施工量,同时,可操作性强,且能够及时排放污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