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6.05.04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IPC分类号C02F1/72; B01D53/78; B01D53/6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垃圾渗沥液除臭装置,其包括等离子体发生器、臭气处理池、洗气塔和回收池,等离子体发生器包括腔体,腔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口一和出口一,在腔体的顶部连接有用于产生脉冲正负电流的电源,在臭气处理池内放置有待除臭的垃圾渗沥液,在臭气处理池底部设置有呈圆锥状的盘管,盘管上分布有若干个小孔,出口一通过第一管道与盘管连接,臭气处理池壁顶部设置有出口二,出口二通过第二管道连接洗气塔,所述洗气塔内设置有喷淋器。将盘管设置为圆锥状,从下到上自由基的扩散依次减弱,可以增大自由基与渗沥液的接触时间,利用氧化反应的进行,通过洗气塔内的碱液喷淋器采用多级喷淋,提高了二氧化氮和三氧化硫的脱除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垃圾渗沥液除臭装置,其包括等离子体发生器、臭气处理池、洗气塔和回收池,所述等离子体发生器包括腔体,所述腔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口一和出口一,在所述腔体的顶部连接有用于产生脉冲正负电流的电源,在所述臭气处理池内放置待除臭的垃圾渗沥液,在所述臭气处理池底部设置有呈圆锥状的盘管,所述盘管上分布有若干个小孔,所述出口一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盘管连接,所述臭气处理池壁顶部设置有出口二,底部设置有出口三,所述出口二通过第二管道连接所述洗气塔,所述洗气塔内设置有喷淋器,顶部设置有排气口,底部设置有出口四,所述出口四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回收池入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渗沥液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器自上而下设置有三组,并且两两之间相互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渗沥液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盘管的底部连接。
说明书
一种垃圾渗沥液除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垃圾渗沥液除臭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垃圾渗沥液除臭装置。
背景技术
生活垃圾最常用的处理方式是深埋,垃圾长时间堆放会产生恶臭,其组成大致包括含硫化合物(如硫醇、硫醚等)、含氮化合物(如氨、胺类等)、卤代烃、烃类及芳香烃、含氧有机物(如醇、酚、醛、酮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含硫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目前,垃圾渗沥液恶臭控制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物理方法主要包括掩蔽法、吸收法、吸附法,操作简单、见效快,但处理效果差且成本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化学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洗涤法、氧化法、焚烧法,虽然效率高,但是污染大气环境,且设施投资高、运行费用贵,生物方法主要包括生物过滤法、生物吸收法和土壤堆肥法等,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但筛选及培养菌种难、见效慢,探索一种新型的除臭技术成为研究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垃圾渗沥液容易产生恶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垃圾渗沥液除臭装置,在该处理装置的垃圾渗沥液收集池底部设置呈圆锥体状的盘管,可增大氮氧自由基与恶臭气体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氧化效率,并且通过洗气塔内的碱液喷淋器采用多级喷淋,提高了二氧化氮和三氧化硫的脱除率。
其技术解决方案包括:
一种垃圾渗沥液除臭装置,其包括等离子体发生器、臭气处理池、洗气塔和回收池,所述等离子体发生器包括腔体,所述腔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口一和出口一,在所述腔体的顶部连接有用于产生脉冲正负电流的电源,在所述臭气处理池内放置待除臭的垃圾渗沥液,在所述臭气处理池底部设置有呈圆锥状的盘管,所述盘管上分布有若干个小孔,所述出口一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盘管连接,所述臭气处理池壁设置有出口二和出口三,所述出口二通过第二管道连接所述洗气塔,所述洗气塔内设置有喷淋器,其顶部设置有排气口,底部设置有出口四,所述出口四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回收池入口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喷淋器自上而下设置有三组,并且两两之间相互平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盘管的底部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等离子体发生器、臭气处理池内的盘管及洗气塔相互配合,当装置运行时,等离子体发生器在电源的作用下,将从进口一进入的气体中的含氧自由基、含氮自由基通过第一管道输送至盘管,在盘管中小孔的作用下,含氧自由基、含氮自由基等与待除臭渗沥液相互作用,可以延长自由基与垃圾渗沥液的接触时间,增大接触面积,将盘管设置为圆锥状,从下到上自由基的扩散依次减弱,可以增大自由基与渗沥液的接触时间,利用氧化反应的进行。
通过洗气塔内的喷淋器对排出的含有臭氧的气体进行清洗,其中臭气中的主要成分含氮化合物和含硫化合物被氧化成二氧化氮和三氧化硫,处理后的垃圾渗沥液排出,混合气体通过臭气处理池顶部的出口二进入洗气塔,脱除二氧化氮和三氧化硫,起到净化气体的目的。
喷淋器自上而下设置为三组,可以有效的增加气液相的接触面积和时间,增大洗气液的洗气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