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6.05.27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IPC分类号C02F9/0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化微动力式污水处理装置,属于污水处理领域。该装置通过上下2个方形箱体和一道中间通风承托层,被分隔成氧化单元和沉淀单元2个部分;上箱体为氧化单元,下箱体为沉淀单元,该装置为半地埋式装置。氧化单元通过中间通风承托层连通沉淀单元中心管,沉淀单元出水通过出水堰收集再连通出水管道。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投资少、占地面积小、运营成本低等,主要应用于小规模污水处理。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一体化微动力式污水处理装置,该装置通过上下2个方形箱体和一道中间通风承接板,被分隔成氧化单元和沉淀单元2个部分;上箱体为氧化单元,顶部安装有无动力风机,内部安装有布水系统和填充多孔滤料;下箱体为沉淀单元,安装有沉淀中心管、集水槽和排泥管,装置为半地埋式装置;氧化单元通过中间通风承托层连通沉淀单元中心管,沉淀单元出水通过集水槽收集出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微动力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箱体采用碳钢钢板焊接而成,氧化单元安装有布水系统及采用多孔滤料填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微动力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基顶部安装有无动力风机,并与氧化单元开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微动力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单元采用竖流式工艺,中心管为碳钢材质,单元上部内周布设出水槽,池下部设污泥斗,布设排泥管。
说明书
一体化微动力式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城镇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一体化微动力式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近些年我国城镇污水处理飞速发展,污水处理率已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水平;但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小城镇、农村污水却大多没有配套相应的处理措施;“十三五”期间将迎来小城镇污水处理的大发展时期,中小城镇和农村污水处理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一个市场。
目前国内小规模污水处理均大多数采用接触氧化工艺或者人工湿地、稳定塘等生态处理措施;接触氧化工艺由于要采用风机曝气,运行费用高,为很多农村污水处理所不能接受;而人工湿地、稳定塘等生态处理工艺虽然运行成本很低,但是占地大处理效果不是很好,在环保标准趋严的情况下,很难做到达标排放。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目前小规模污水处理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小规模污水处理的技术,以碳钢防腐结构为主体的一体化微动力式污水处理装置,解决传统技术一次性投资大、占地大、施工复杂难度大、周期长、电耗高、运营维护成本高的问题;装置采用多孔滤料接触氧化工艺,其结合无动力风机技术,组合成一体化微动力式污水处理装置,以实现生物除碳、脱氮、沉淀等多种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一体化微动力式污水处理装置,该装置通过上下2个方形箱体和一道中间通风承托层,被分隔成氧化单元和沉淀单元2个部分;上箱体为氧化单元,下箱体为沉淀单元;该装置为半地埋式装置。氧化单元通过中间通风承接板连通沉淀单元中心管,沉淀单元出水通过出水堰收集进入出水管道。
所述装置箱体用碳钢钢板焊接而成,箱体内壁采用专用防腐材料。
所述装置基础为30厘米厚度钢混结构,双层双向钢筋铺设;微动力式污水处理装置固定在钢混基础上。
所述氧化单元安装有无动力风机位于箱体顶部,顶部钢板开孔与风机连通。
所述氧化单元安装有进水布水系统位于反应单元上部,进水管连通布水系统均匀补水,离池顶100毫米。
所述氧化单元填充有多孔滤料占氧化单元体积的80%,多孔滤料为HDPE材质,多孔滤料由中间通风承接板支撑。滤料挂膜后不会堵塞,运行中产生的多余生物膜可以随污水冲刷,流到下面的沉淀单元。
所述中间通风承托层开设有通风孔,空气由设备外通风孔进入,然后向上流经多孔滤料由无动力风机排出。
所述无动力风机是利用设备内外温差产生的动力推动风机的涡轮旋转,产生由下而上垂直的空气流动,其根据空气自然规律和气流流动原理,以形成填料的好氧条件。该风机不用电,无噪音,可长期运转。
所述沉淀单元采用竖流式工艺,中心管为碳钢材质,单元上部内周布设出水槽,池下部设污泥斗,布设排泥管,多余污泥定期用污泥车吸出拉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这种集成化模式,将小规模污水处理的技术流程组合到一个一体化装置中来,仅由一台提升泵提供动力,与传统装置相比,具有结构紧凑,投资少、占地面积小、施工简单、低运营成本等优点。
所述装置通过将过滤、好氧、沉淀等工艺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体化小规模污水处理设备;可同时实现去除有机污染物、脱氮、沉淀等多项功能,不需要在该处理设备之后再设置后续沉淀及相关配套设备。
所述装置采用多孔滤料接触氧化工艺,其结合无动力风机技术,降低了污水处理装置的运营成本。多孔滤料具有比表面积大、亲水性好、不堵塞、生物活性高、挂膜快、处理效果好,具有脱碳和脱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