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6.05.17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IPC分类号C02F3/10; C02F3/34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耐高盐、高有机物废水生物处理装置,它包括装置本体,在所述装置本体中部设有中心筒,在所述中心筒下部设有双十型回流布水管,在所述中心筒中部设有双十型进水布水管,在所述中心筒上部设有溢水槽,在所述中心筒顶部设有进水管,在所述装置本体上部设有上填料支架,下部设有下填料支架,在所述上填料支架和下填料支架之间设有高醛纤维束生物填料层,在所述下填料支架下方设有非字型布气管。本实用新型结构设置合理,处理效果好,布气布水均匀。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新型耐高盐、高有机物废水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装置本体(1),在所述装置本体(1)中部设有中心筒(2),在所述中心筒(2)下部设有双十型回流布水管(3),在所述中心筒(2)中部设有双十型进水布水管(4),在所述中心筒(2)上部设有溢水槽(5),在所述中心筒(2)顶部设有进水管(6),在所述装置本体(1)上部设有上填料支架(7),下部设有下填料支架(8),在所述上填料支架(7)和下填料支架(8)之间设有高醛纤维束生物填料层(9),在所述下填料支架(8)下方设有非字型布气管(10),所述非字型布气管(10)与进气管(11)相连,在所述上填料支架(7)上方的装置本体(1)侧壁上设有回流管道(12),所述回流管道(12)下端与双十型回流布水管(3)上方的中心筒(2)筒壁相连,在所述回流管道(12)上设有循环泵(13),所述中心筒(2)设在装置本体(1)底部,所述中心筒(2)的顶部端口低于装置本体(1)的顶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耐高盐、高有机物废水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横截面为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耐高盐、高有机物废水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十型回流布水管(3)、双十型进水布水管(4)和非字型布气管(10)与装置本体(1)底面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耐高盐、高有机物废水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筒(2)的直径占装置本体(1)直径的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耐高盐、高有机物废水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水槽(5)设在中心筒(2)上部,与装置本体(1)侧壁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耐高盐、高有机物废水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字型布气管(10)包括水平长管(14),在水平长管(14)上设有第一组垂直管(15)、第二组垂直管(16)和第三组垂直管(17),同一组的垂直管长度相同,所述第二组垂直管(16)设在第一组垂直管(15)外部,第三组垂直管(17)设在第二组垂直管(16)外部,所述第一组垂直管(15)、第二组垂直管(16)和第三组垂直管(17)的长度依次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耐高盐、高有机物废水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11)设在水平长管(14)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耐高盐、高有机物废水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十型回流布水管(3)由均匀分布在中心筒(2)筒壁的四组回流垂直管(18)组成,每组回流垂直管(18)由两根长度相同的回流单管(19)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耐高盐、高有机物废水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十型进水布水管(4)由均匀分布在中心筒(2)筒壁的四组进水垂直管(20)组成,每组进水垂直管(20)由两根长度相同的进水单管(21)组成。
说明书
一种新型耐高盐、高有机物废水生物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废水生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废水生物处理装置,主要包括内循环系统、布曝气系统、布出水系统及生化填料系统,其内外循环系统不均匀,存在积泥现象,从而缩短了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停留时间,导致降低了去除率;布曝气、布水不均匀,从而降低去除率;填料采用弹性填料,生化挂膜困难,调试时间长且处理效果不理想;对高盐及高有机物耐冲击负荷低,一旦进水出现异常,整个系统去除率明显下降。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设置合理,处理效果好,布气布水均匀的新型耐高盐、高有机物废水生物处理装置。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耐高盐、高有机物废水生物处理装置,它包括装置本体,在所述装置本体中部设有中心筒,在所述中心筒下部设有双十型回流布水管,在所述中心筒中部设有双十型进水布水管,在所述中心筒上部设有溢水槽,在所述中心筒顶部设有进水管,在所述装置本体上部设有上填料支架,下部设有下填料支架,在所述上填料支架和下填料支架之间设有高醛纤维束生物填料层,在所述下填料支架下方设有非字型布气管,所述非字型布气管与进气管相连,在所述上填料支架上方的装置本体侧壁上设有回流管道,所述回流管道下端与双十型回流布水管上方的中心筒筒壁相连,在所述回流管道上设有循环泵,所述中心筒设在装置本体底部,所述中心筒的顶部端口低于装置本体的顶面。
所述装置本体的横截面为圆形。
所述双十型回流布水管、双十型进水布水管和非字型布气管与装置本体底面平行设置。
所述中心筒的直径占装置本体直径的1/5。
所述溢水槽设在中心筒上部,与装置本体侧壁相连。
所述非字型布气管包括水平长管,在水平长管上设有第一组垂直管、第二组垂直管和第三组垂直管,同一组的垂直管长度相同,所述第二组垂直管设在第一组垂直管外部,第三组垂直管设在第二组垂直管外部,所述第一组垂直管、第二组垂直管和第三组垂直管的长度依次减小。
所述进气管设在水平长管上。
所述双十型回流布水管由均匀分布在中心筒筒壁的四组回流垂直管组成,每组回流垂直管由两根长度相同的回流单管组成。
所述双十型进水布水管由均匀分布在中心筒筒壁的四组进水垂直管组成,每组进水垂直管由两根长度相同的进水单管组成。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置合理,采用双十型回流布水管和双十型进水布水管,改变循环方式,解决布水不均匀,当有污泥沉淀时可使污水与污泥混合搅拌不使其沉淀,采用高醛纤维束生物填料层,培养出的微生物易挂膜,从而提高挂膜速度,高醛纤维束组合填料采彩色,系统内投加光合细菌(经驯化),提高对生化系统的高生物毒性的冲击,出水可生化性提高0.1左右且COD去除率可提高至80%左右,采用占装置本体直径1/5的中心筒,水量充足,布水管出水高效有力,混合均匀充分,采用溢水槽,确保装置不会溢流,采用回流管和循环泵,将装置本体上部的混合液再次进行回流混合,进一步保证混合效果,确保反应充分,提高工作效率,本装置处理效果好,运行平稳,可以长时间持续工作,符合实际使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