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发布时间:2018-3-5 9:00:38

  申请日2016.05.09

  公开(公告)日2016.09.14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型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包括主箱体,主箱体内部设置的三块隔板将主箱体分隔为依次连接的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和清水池,缺氧池连通进水口,底部设置有穿孔布水管和穿孔曝气管,上部通过污水导管连通好氧池;好氧池与沉淀池之间设有空气提升器,好氧池上部水平设置有污泥回流管,污泥回流管一端连通空气提升器,另一端穿过好氧池与缺氧池连通;沉淀池与清水池之间设置有用于好氧池内污水和沉淀池内污泥流过的通道;清水池连通出水口。本实用新型利用空气提升器将沉淀池的污泥回流至缺氧池,提高沉淀池的利用率,可用于处理较小水量的生活污水,设备投资少、体积小,污水处理效果好,且操作简单,维护方便。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小型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包括主箱体,所述主箱体内部依次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将所述主箱体分隔为依次连接的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和清水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缺氧池的一侧的上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进水管道连通所述缺氧池底部纵向设置的穿孔布水管;所述缺氧池的底部还横向设置有穿孔曝气管;

  所述第一隔板上设置有污水导管,所述污水导管的下端伸入到所述好氧池的底部;

  所述第二隔板的下部设置有空气提升器,所述好氧池的上部水平设置有污泥回流管,所述好氧池与所述第二隔板之间还设置有提升导管,所述污泥回流管的一端通过所述提升导管连通所述空气提升器,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隔板伸入到所述缺氧池下部;

  所述第三隔板包括上部竖直设置的清水溢流板和下部由所述沉淀池向所述好氧池倾斜延伸的污泥导流板;所述第二隔板设置于所述污泥导流板与所述主箱体的底端相结合位置的上方,且所述第二隔板的底端与所述主箱体的底部之间设置有用于所述好氧池内污水和所述沉淀池内污泥流过的通道;

  所述清水溢流板的顶端与所述主箱体顶部之间设置有用于所述沉淀池内清水自流入所述清水池的清水溢流口;

  所述清水池的另一侧的上部设置有出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靠近所述沉淀池一侧的上部设置有污泥溢流堰,所述污泥溢流堰的一端与所述提升导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污泥回流管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型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池上部靠近所述污水导管处还设置有缺氧池溢流堰板。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小型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底部设置有微孔曝气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小型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池与所述好氧池内均设置有高效生物填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小型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池的上方、所述好氧池的上方以及所述沉淀池和所述清水池共同的上方分别设置有人孔。

  说明书

  一种小型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型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逐渐提上日程。但是农村地区污水处理存在一个较大的难题是农村分布比较散乱,污水收集比较困难。按照常规的接触氧化法或者MBR工艺制作污水处理设备,会因为污水水量过小,设备内各工段间距较小导致不方便制作,而设备过小又易导致沉淀池沉淀效果差,出水水质波动大。在此情况下,小型的生活污水处理设备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污水处理设备越来越被广泛的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小型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该设备结构简单、设备体积小、操作维护方便,可应用于较小水量生活污水的处理。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小型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包括主箱体,所述主箱体内部依次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将所述主箱体分隔为依次连接的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和清水池,

  所述缺氧池的一侧的上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进水管道连通所述缺氧池底部纵向设置的穿孔布水管;所述缺氧池的底部还横向设置有穿孔曝气管;

  所述第一隔板上设置有污水导管,所述污水导管的下端伸入到所述好氧池的底部;

  所述第二隔板的下部设置有空气提升器,所述好氧池的上部水平设置有污泥回流管,所述好氧池与所述第二隔板之间还设置有提升导管,所述污泥回流管的一端通过所述提升导管连通所述空气提升器,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隔板伸入到所述缺氧池的下部;

  所述第三隔板包括上部竖直设置的清水溢流板和下部由所述沉淀池向所述好氧池倾斜延伸的污泥导流板;所述第二隔板设置于所述污泥导流板与所述主箱体的底端相结合位置的上方,且所述第二隔板的底端与所述主箱体的底部之间设置有用于所述好氧池内污水和所述沉淀池内污泥流过的通道;

  所述清水溢流板的顶端与所述主箱体顶部之间设置有用于所述沉淀池内清水自流入所述清水池的清水溢流口;

  所述清水池的另一侧的上部设置有出水口。

  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好氧池靠近所述沉淀池一侧的上部设置有污泥溢流堰,所述污泥溢流堰的一端与所述提升导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污泥回流管连通。

  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缺氧池上部靠近所述污水导管处还设置有缺氧池溢流堰板。

  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好氧池底部设置有微孔曝气系统。

  其中,所述缺氧池与所述好氧池内均设置有高效生物填料。

  其中,所述缺氧池的上方、所述好氧池的上方以及所述沉淀池和所述清水池共同的上方分别设置有人孔。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小型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包括主箱体,主箱体内部依次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将主箱体分隔为依次连接的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和清水池,缺氧池的一侧的上部设置有进水口,进水口通过进水管道连通缺氧池底部纵向设置的穿孔布水管;缺氧池的底部还横向设置有穿孔曝气管;第一隔板上设置有污水导管,污水导管的下端伸入到好氧池的底部;第二隔板的下部设置有空气提升器,好氧池的上部水平设置有污泥回流管,好氧池与第二隔板之间还设置有提升导管,污泥回流管的一端通过提升导管连通空气提升器,另一端穿过第一隔板伸入到缺氧池下部;第三隔板包括上部竖直设置的清水溢流板和下部由沉淀池向好氧池倾斜延伸的污泥导流板;第二隔板设置于污泥导流板与主箱体的底端相结合位置的上方,且第二隔板的底端与主箱体的底部之间设置有用于好氧池内污水和沉淀池内污泥流过的通道; 清水溢流板的顶端与主箱体顶部之间设置有用于沉淀池内清水自流入清水池的清水溢流口;清水池的另一侧的上部设置有出水口。上述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进水口通过进水管道连通缺氧池底部纵向设置的穿孔布水管,此结构可起到均匀布水和搅拌的作用,使污水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充分接触,提高处理效率。

  2.缺氧池的底部横向设置有穿孔曝气管, 可利用穿孔曝气产生的气泡定时搅拌缺氧池底部沉淀的污泥,防止污泥沉积进而减少与污水的接触面积影响处理效果,同时方便缺氧池内的微生物在缺氧状态下将大分子的有机物水解为小分子的有机物,在降解一部分有机物的同时也提高了污水的可生化性。

  3.第二隔板的下部设置有空气提升器,好氧池的上部水平设置有污泥回流管,好氧池与第二隔板之间还设置有提升导管,污泥回流管的一端通过提升导管连通空气提升器,另一端穿过第一隔板与缺氧池连通,利用空气提升器将污泥提升通过污泥回流管将污泥回流至缺氧池,替代污泥回流泵回流污泥,不破坏絮状污泥的活性,提高处理效率的同时提高沉淀池的利用率。

  4.第三隔板包括上部竖直设置的清水溢流板和下部由沉淀池向好氧池倾斜延伸的污泥导流板;第二隔板设置于污泥导流板与主箱体的底端相结合位置的上方,且第二隔板的底端与主箱体的底部之间设置有用于好氧池内污水和沉淀池内污泥流过的通道,此结构可使沉淀池沉淀的污泥沿污泥导流板下方的通道自流至空气提升器下方,污泥由空气提升器提升沿污泥回流管回流至缺氧池,通过周而复始的循环,实现污泥的自动回流,防止污泥流失并完成污水净化的工作。

  由于好氧池靠近沉淀池一侧的上部设置有污泥溢流堰,污泥溢流堰的一端与提升导管连通,另一端与污泥回流管连通,污泥溢流堰的设置可使由空气提升器提升至好氧池上方的污泥沿污泥回流管回流至缺氧池,保证污泥的流向, 进而保证污泥的处理效率。

  由于缺氧池上部靠近污水导管处还设置有缺氧池溢流堰板,可使缺氧池上部的污水自流至污水导管进入好氧池进行好氧处理,保证污水的流向及污水处理效率。

  由于好氧池底部设置有微孔曝气系统,可为好氧池提供一定的溶解氧,方便好氧池内的好氧微生物将有机物氧化为CO2和H2O,降低污水中的有机物含量。

  由于缺氧池的上方、好氧池的上方以及沉淀池和清水池共同的上方分别设置有人孔,方便对每个区域分别进行检修,操作方便、灵活。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小型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解决了小水量污水处理时常规水处理设备因为污水水量过小导致设备内各工段间距较小不方便制作以及沉淀池沉淀效果差影响出水水质的缺陷,利用空气提升器将沉淀池的污泥回流至缺氧池,提高沉淀池的利用率,可用于处理较小水量的生活污水,设备投资少、体积小,污水处理效果好,且操作简单,维护方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