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低C/N比污水脱氮人工快渗装置

发布时间:2018-2-18 7:22:11

  申请日2017.01.10

  公开(公告)日2017.10.13

  IPC分类号C02F3/30; C02F3/34; C02F101/16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强化低C/N比污水脱氮效能的人工快渗装置,包括第一快渗单元、第二快渗单元和回流单元,其中,第一快渗单元包括进水池和第一快渗池,第二快渗单元包括集水池、布水器以及设置于布水器下方的第二快渗池,回流单元包括通过回流储水池和水泵,进水池、第一快渗池、集水池、布水器之间,以及第二快渗池、回流储水池、水泵之间均分别通过管道顺次连接,水泵的出水口与第一快渗池通过管道连接,回流储水池的水按照设定比例进行排放和回流。总体而言,该人工快渗装置,能有效提高低C/N比污水的脱氮效能,具有运行成本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稳定性高的优点,适于规模化生产,值得在业内推广。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强化低C/N比污水脱氮效能的人工快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快渗单元、第二快渗单元和回流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快渗单元包括进水池(1)和第一快渗池(4),所述第二快渗单元包括集水池(5)、布水器(9)以及设置于布水器(9)下方的第二快渗池(10),所述回流单元包括通过回流储水池(11)和水泵(12),所述进水池(1)、第一快渗池(4)、集水池(5)、布水器(9)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快渗池(10)、回流储水池(11)、水泵(12)之间均分别通过管道顺次连接,所述水泵(12)的出水口与第一快渗池(4)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回流储水池(11)的水按照设定回流比进行排放和回流。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化低C/N比污水脱氮效能的人工快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快渗池(4)采用上行流进水方式,其内由下及上依次设置缓冲段一、填料段一、过滤段以及出水段。

  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化低C/N比污水脱氮效能的人工快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快渗池(10)采用下行流进水方式,其内由上及下依次设置进水段、填料段二以及缓冲段二。

  4.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强化低C/N比污水脱氮效能的人工快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快渗池(4)所处水平位置不高于进水池(1),进水池(1)和第一快渗池(4)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调节阀一(2)和流量计一(3)。

  5.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强化低C/N比污水脱氮效能的人工快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器(9)所处水平位置不高于集水池(5),集水池(5)和第二快渗池(10)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定时器(6)、调节阀二(7)以及流量计二(8)。

  6.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强化低C/N比污水脱氮效能的人工快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储水池(11)和水泵(12)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流量计三(13),所述回流部分通过流量计三(13)控制回流比。

  说明书

  一种强化低C/N比污水脱氮效能的人工快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强化低C/N比污水脱氮效能的人工快渗装置。

  背景技术

  在传统快渗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工快渗系统是一种基建投资少、工艺过程简便、运行成本较低的新型污水生态处理技术,该技术在处理小城镇及农村生活污水和受污染的地表水时效果明显,对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氨氮(NH3-N)、悬浮物(SS)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等的去除率均能在80%以上,具有重要的应用和推广价值。然而,当污水C/N比偏低时,人工快渗池下部虽然具备缺/厌氧条件,但由于碳源不足,反硝化细菌活性较低,导致系统反硝化性能较差,总氮(TN)去除率低,仅为10%~30%,不能达标排放。含氮污染物大量排入江河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亚硝酸还可以和胺作用生成具有“三致”效应的亚硝胺,进而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如何提高人工快渗系统对低C/N比污水的脱氮效能已成为该工艺应用推广的技术难点,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污水处理专家的重视。

  目前,人工快渗系统的强化脱氮研究主要集中在优化填料配置、改变运行参数、增设饱水层、补充外加碳源、分段进水等方面。其中,优化填料配置、改变运行参数、增设饱水层等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反硝化菌的脱氮环境,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碳源不足的问题,长期效果并不理想;补充外加碳源则主要采用甲醇、乙醇、乙酸等小分子液体碳源,虽然能有效提高脱氮效率,但是却存在成本高、投加量不易控制、可能引发二次污染等弊端,难以工业化应用;分段进水是一种成本相对最低的增加缺(厌)氧段C/N比的方式,通常采用不同进水口组合和不同进水比例的对比研究来确定分段进水的位置和水量,但是由于污水在人工快渗系统反硝化段的水力停留时间较短,污染物往往得不到充分降解而随出水排出,在提高反硝化脱氮性能的同时极易造成其他污染物的超标排放。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强化低C/N比污水脱氮效能的人工快渗装置具有重要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强化低C/N比污水脱氮效能的人工快渗装置,该装置可以为解决传统人工快渗系统脱氮效率低的问题提供新途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强化低C/N比污水脱氮效能的人工快渗装置,包括第一快渗单元、第二快渗单元和回流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快渗单元包括进水池和第一快渗池,所述第二快渗单元包括集水池、布水器以及设置于布水器下方的第二快渗池,所述回流单元包括通过回流储水池和水泵,所述进水池、第一快渗池、集水池、布水器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快渗池、回流储水池、水泵之间均分别通过管道顺次连接,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与第一快渗池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回流储水池的水按照设定比例进行排放和回流。

  优选地,所述第一快渗池采用上行流进水方式,其内由下及上依次设置缓冲段一、填料段一、过滤段以及出水段。

  优选地,所述缓冲段一和过滤段均采用设定比例卵石、碎石均匀填充,所述填料段一采用无烟煤、麦饭石、蛭石均匀填充,所述出水段不作任何填充。

  优选地,所述填料段一一直处于淹水状态,进水流量为0.5L/h。

  优选地,所述第二快渗池采用下行流进水方式,其内由上及下依次设置进水段、填料段二以及缓冲段二。

  优选地,所述进水段不做任何填充,所述填料段二采用设定比例的无烟煤、绿沸石、火山石均匀填充,所述缓冲段二采用设定比例的卵石、碎石均匀填充。

  优选地,所述填料段二采用淹水/落干交替运行的方式,湿干比1:1~1:3,水力负荷周期6~8h。

  优选地,所述第一快渗池所处水平位置不高于进水池,所述进水池和第一快渗池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调节阀一和流量计一。

  优选地,所述布水器所处水平位置不高于集水池,所述集水池和第二快渗池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定时器、调节阀二以及流量计二。

  优选地,所述回流储水池和水泵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流量计三,所述回流部分通过流量计三控制回流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强化低C/N比污水脱氮效能的人工快渗装置,设置了通过管道依次循环连接的第一快渗单元、第二快渗单元和回流单元,通过第一快渗单元的反硝化阶段和第二快渗单元的硝化阶段,进入回流单元的出水含有较高浓度的硝态氮、较低浓度的氨氮和有机物,将其按设定回流比部分回流至第一快渗池与原污水同时进水,通过异养反硝化实现有机物和硝态氮的同步去除,有效降低出水的总氮浓度,从而提高了低C/N比污水的脱氮效能。同时,反硝化过程产生的碱度可为第二快渗池的硝化过程补充碱度。总体而言,该人工快渗装置具有运行成本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稳定性高的优点,且高效、节能、无二次污染,适于规模化生产,值得在业内推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