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6.08.29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级生态组合的污水深度处理系统,所述系统根据水流方向设有格栅、沉砂池、提升泵站、配水井、生态池、滤池、改良型湿地、消毒段、计量装置;所述生态池依次包括生态组合区、混凝反应区、植物过滤沉淀区,所述滤池类型为水头损失小的纤维转盘滤池、连续流砂滤池或地埋式反洗滤池,所述改良型湿地依次包括配水井、配水渠、垂直流湿地、整流渠、潜流湿地、集水井、滤水井。本发明利用多级生态组合深度处理污水的系统可以营造良好的景观环境,减少常规污水厂建设对周边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多级生态组合的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根据污水处理流程依次包括格栅、沉砂池、提升泵站、配水井、生态池、滤池、消毒段、计量装置;其中,所述格栅、沉砂池、提升泵站作为前处理工段,所述配水井、生态池、滤池作为主体处理工段,所述消毒段、计量装置作为排放或回用工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生态组合的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改良型湿地,所述改良型湿地根据污水处理流程位于所述滤池和所述消毒段之间,并且所述改良型湿地作为所述排放或回用工段的组成部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生态组合的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池根据污水处理流程依次包括生态组合区、混凝反应区、植物过滤沉淀区;其中,所述生态组合区整体上沿竖向从下而上依次区分为污泥稳定区、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植物浮岛区;所述生态组合区在所述好氧区层沿水平向间隔排布若干生态缺氧单元和若干生态好氧单元,该些生态缺氧单元和生态好氧单元组成生态缺氧/好氧组合单元;所述植物过滤沉淀区沿竖向从下而上依次区分为污泥矿化区、污泥沉淀区、植物浮岛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级生态组合的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池的所述生态组合区还设置有布水装置、集水导流装置、供气系统、空气通入装置、混合液回流设备和投加碳源装置,所述混凝反应区设置有混凝剂投加装置,所述植物过滤沉淀区还预留有富磷污泥抽提设备空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生态组合的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池类型为水头损失小的纤维转盘滤池、连续流砂滤池或地埋式反洗滤池。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级生态组合的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良型湿地根据污水流向依次包括配水井、配水渠、垂直流湿地、整流渠、潜流湿地、集水井和滤水井;或所述改良型湿地根据污水流向依次包括配水井、配水渠、垂直流湿地或潜流湿地、集水井和滤水井。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级生态组合的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良型湿地的每个集水井后段工序设置两个以上滤水井,所述滤水井中铺设1.0-1.5m高滤料层,并且所述滤水井配套反冲洗系统。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级生态组合的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良型湿地包括多个改良型湿地功能区,每个所述改良型湿地功能区包括配水渠、垂直流湿地、整流渠、潜流湿地、集水井和滤水井。
9.如权利要求6或8所述的多级生态组合的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流湿地的坡度为0.5~1%;所述垂直流湿地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植物、厚0~200mm的滤料/粘土层、厚200~400mm的粗砂层、厚200~400mm的粒径10-20mm碎石层、厚300~500mm的粒径20-35mm碎石层、水泥砂浆土工布/PE膜、厚300~500mm的素填土夯实层。
10.如权利要求6或8所述的多级生态组合的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流湿地的坡度为0.5~1%;所述潜流湿地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植物、厚0~200mm的滤料/粘土层、厚200~400mm的粗砂层、厚200~400mm的粒径10-20mm碎石层、厚300~500mm的粒径20-35mm碎石层、水泥砂浆土工布/PE膜、厚300~500mm的素填土夯实层。
11.如权利要求6或8所述的多级生态组合的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Ⅲ-垂直流湿地和Ⅴ-潜流人工湿地前后端均设有1.5-2.5m长的粗滤料区。
说明书
多级生态组合的污水深度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污染治理与污水深度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多级生态组合的污水深度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水污染治理技术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物理化学方法、生物方法,通常经过以上几种方法组合处理后基本上可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污水深度处理是指城市污水或工业废水经一级、二级处理后,为了达到一定的回用水标准使污水作为水资源回用于生产或生活的进一步水处理过程。针对污水(废水)的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可进一步采用三级处理或多级处理工艺。污水深度处理常用于去除水中的微量COD和BOD有机污染物质,SS及氮、磷高浓度营养物质及盐类。但是常规污水厂在水污染治理与污水深度处理的同时对周边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在实现水污染治理与污水深度处理的同时消除常规污水厂建设对周边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利用生态方法处理污水是一种既传统又现代的水污染治理方法,污水通过多级生态组合处理后,既可以达标排放,也可以回用,并且生态组合处理可以营造良好的景观环境,减少常规污水厂建设对周边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级生态组合的污水深度处理系统,所述系统根据污水处理流程依次包括格栅、沉砂池、提升泵站、配水井、生态池、滤池、消毒段、计量装置;其中,所述格栅、沉砂池、提升泵站作为前处理工段,所述配水井、生态池、滤池作为主体处理工段,所述消毒段、计量装置作为排放或回用工段。其中,计量装置可以为计量槽或计量井。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多级生态组合的污水深度处理系统还包括改良型湿地,所述改良型湿地根据污水处理流程位于所述滤池和所述消毒段之间,并且所述改良型湿地作为排放或回用工段的组成部分。加入该改良型湿地后,所述多级生态组合的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处理后的水不仅可以达到现有排放标准,而且能够达到污水回用标准。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生态池根据污水处理流程依次包括生态组合区、混凝反应区、植物过滤沉淀区;其中,所述生态组合区沿竖向从下而上依次区分为污泥稳定区、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植物浮岛区;所述生态组合区在所述好氧区层沿水平向间隔排布若干生态缺氧单元和若干生态好氧单元,该些生态缺氧单元和生态好氧单元组成生态缺氧/好氧组合单元;所述植物过滤沉淀区沿竖向从下而上依次区分为污泥矿化区、污泥沉淀区、植物浮岛区。所述植物浮岛区可以设置多个浮动生物滤床。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生态池需在生态组合区通入空气,需在混凝反应区加入混凝剂,因此,所述生态池的所述生态组合区还设置有供气系统和空气通入装置,所述混凝反应区设置有混凝剂投加装置,此外所述生态组合区还设有混合液回流设备、布水装置、集水导流装置和投加碳源装置,所述植物过滤沉淀区还预留有富磷污泥抽提设备空间。具体地,空气通入装置可以为曝气管,投加碳源装置可以为碳源投加管。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滤池类型为水头损失小的纤维转盘滤池、连续流砂滤池或地埋式反洗滤池。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改良型湿地根据污水流向依次包括配水井、配水渠、垂直流湿地、整流渠、潜流湿地、集水井和滤水井,或所述改良型湿地根据污水流向依次包括配水井、配水渠、垂直流湿地或潜流湿地、集水井和滤水井。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改良型湿地的每个集水井后段工序设置两个以上滤水井,所述滤水井中铺设1.0-1.5m高滤料层,并且所述滤水井配套反冲洗系统。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改良型湿地包括多个改良型湿地功能区,每个所述改良型湿地功能区包括配水渠、垂直流湿地、整流渠、潜流湿地、集水井和滤水井。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垂直流湿地的坡度宜为0.5%~1;所述垂直流湿地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植物、厚0~200mm的滤料/粘土层、厚200~400mm的粗砂层、厚200~400mm的粒径10-20mm碎石层、厚300~500mm的粒径20-35mm碎石层、水泥砂浆土工布/PE膜、厚300~500mm的素填土夯实层。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潜流湿地的坡度宜为0.5~1%;所述潜流湿地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植物、厚0~200mm的滤料/粘土层、厚200~400mm的粗砂层、厚200~400mm的粒径10-20mm碎石层、厚300~500mm的粒径20-35mm碎石层、水泥砂浆土工布/PE膜、厚300~500mm的素填土夯实层。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潜流湿地的高度低于所述垂直流湿地的高度。此处设置高度差是为了污水自流。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Ⅲ-垂直流湿地和Ⅴ-潜流人工湿地前后端均设有1.5-2.5m长的粗滤料区。湿地运行过程中前后端很容易堵塞,这样设置大孔隙滤料可以避免滤池堵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多级生态组合的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利用生态方法处理污水;具体地,生态池中,生态组合区的多个生态组合单元上附着有微生物,通过微生物去除污水中大部分有机物以及氮磷等营养物,并通过植物浮岛区的植物降解残留微污染物,并且植物根系可附着微生物,可以起到生物滤池作用,实现生物除臭,并通过水生动物去除水中藻类和浮萍;混凝反应区和植物过滤沉淀区的磷富集后,磷先以无机磷方式在植物过滤沉淀区的污泥矿化区暂存,最后通过富磷污泥形式抽提出系统;本发明的系统利用滤池过滤生态池出水,可避免湿地堵塞;优选设置的改良型湿地利用土壤-植物-微生物复合系统的深度处理,对残留微污染物进行深度降解。
本发明运用生态学原理与传统污水处理技术结合来开发和建立人工生态系统,组成污水多级生态组合深度处理系统,污水经该系统处理后既可以达标排放,也可以回用。
本发明利用多级生态组合深度处理污水的系统可以营造良好的景观环境,减少常规污水厂建设对周边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