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工程防水处理结构

发布时间:2018-1-27 16:23:09

  申请日2017.01.11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IPC分类号E02D29/16; E02D31/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工程防水处理结构,所述的结构包括①号钢板、②号钢板、遇水膨胀止水条、密封胶、绑扎线、灌浆料、初衬喷砼、聚合物水泥基面、防水卷材、型钢支撑,主要针对未拆除的型钢支撑与初衬连接节点处防水不能进行整体施工而设计的一种地下工程防水处理结构。本发明操作简单、施工速度快、安全可靠、准确性高,可从经济、技术与施工工艺综合方面实现效益最大化,推动地下工程防水处理的发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地下工程防水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结构包括①号钢板(1)、②号钢板(2)、遇水膨胀止水条(3)、密封胶(4)、绑扎线(5)、灌浆料(6)、初衬喷砼(7)、聚合物水泥基面(8)、防水卷材(9)、型钢支撑(10),所述的型钢支撑(10)为工字型钢板,所述②号钢板(2)竖直嵌在型钢支撑(10)的上端,所述的①号钢板(1)位于②号钢板(2)的底部且水平嵌在型钢支撑(10)上,型钢支撑(10)与①号钢板(1)、②号钢板(2)满焊连接;所述初衬喷砼(7)位于型钢支撑(10)的上方,所述聚合物水泥基面(8)位于初衬喷砼(7)的下面,聚合物水泥基面(8)下表面通过密封胶(4)铺设所述防水卷材(9),防水卷材(9)靠近型钢支撑(10)的一端沿着型钢支撑(10)向下延伸一段距离,再继续沿着①号钢板(1)延伸至①号钢板(1)的边缘,所述遇水膨胀止水条(3)位于防水卷材(9)和型钢支撑(10)的贴合面的中间部位,使遇水膨胀止水条(3)呈圆周环绕于型钢支撑(10),通过所述绑扎线(5)对防水卷材(9)进行绑扎固定,通过所述的灌浆料(6)对②号钢板(2)和型钢支撑(10)之间的密封腔进行填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防水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①号钢板(1)外形规格为450mm*159mm,上部有两处60mm*18mm凹槽,厚度为1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防水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②号钢板(2)外形规格为为250mm*130mm,厚度为6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防水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遇水膨胀止水条(3)为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规格为10mm×30mm,最大膨胀率为500%,所述的遇水膨胀止水条(3)内层有自粘层,通过自粘层固定于型钢支撑(10)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防水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胶(4)为有机硅密封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防水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绑扎线(5)为10号铅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防水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水卷材(9)厚度为1.0-2.0mm,依次包括上隔离层、高分子防水层、下隔离层,所述的上隔离层、高分子防水层、下隔离层之间通过聚氨酯复合胶粘剂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防水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隔离层、下隔离层均为为聚丙烯隔离层。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防水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分子防水层采用聚乙烯丙纶复合材料。

  说明书

  一种地下工程防水处理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防水工程,具体来讲涉及到一种地下工程防水处理结构。

  背景技术

  防水处理结构是指为保证地下工程的安全与耐久性,对地下工程采用的加固与保护的措施。在软弱地层中或穿越重要设施施作隧道二衬时,由于重要设施变形要求较严,隧道初衬结构上型钢支撑先不拆除,将型钢支撑直接浇筑至二衬混凝土结构中,待二衬混凝土结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再进行型钢支撑的拆除,型钢支撑与初衬连接节点部位防水的处理是保证地下工程防水体系质量好坏的关键。

  由于型钢支撑与初衬连接节点处防水不能进行整体施工,给后期结构正常使用与运营留下了许多隐患,虽然国内外许多施工单位采取了相应的防水措施,但地铁车站与通道结构在后期使用中漏水现象较严重,每年运营期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其进行专门处理,但往往效果不佳,为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本工法提出了一种新的防水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下工程防水处理结构,能从经济、技术与施工工艺综合方面实现效益最大化,推动地下工程防水处理的发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地下工程防水处理结构,所述的结构包括①号钢板、②号钢板、遇水膨胀止水条、密封胶、绑扎线、灌浆料、初衬喷砼、聚合物水泥基面、防水卷材、型钢支撑,所述的型钢支撑为工字型钢板,所述②号钢板竖直嵌在型钢支撑的上端,所述的①号钢板位于②号钢板的底部且水平嵌在型钢支撑上,型钢支撑与①号钢板、②号钢板满焊连接;所述初衬喷砼位于型钢支撑的上方,所述聚合物水泥基面位于初衬喷砼的下面,聚合物水泥基面下表面通过密封胶铺设所述防水卷材,防水卷材靠近型钢支撑的一端沿着型钢支撑向下延伸一段距离,再继续沿着①号钢板延伸至①号钢板的边缘,所述遇水膨胀止水条位于防水卷材和型钢支撑的贴合面的中间部位,使遇水膨胀止水条呈圆周环绕于型钢支撑,通过所述绑扎线对防水卷材进行绑扎固定,通过所述的灌浆料对②号钢板和型钢支撑之间的密封腔进行填充。

  进一步的,所述的满焊根据GB50205-2001的标准执行,焊缝尺寸符合GB985的规定,对接焊缝和允许偏差为1.5±1.0mm,焊缝凹面允许偏差小于0.5mm,焊缝错边小于壁厚的1/10,当角焊缝的焊高不高于6mm,允许偏差为1.5,当角焊缝大于6mm时,允许偏差为3。

  进一步的,所述的①号钢板外形规格为450mm*159mm,上部有两处60mm*18mm凹槽,厚度为10mm。

  进一步的,所述的②号钢板外形规格为为250mm*130mm,厚度为6mm。

  进一步的,所述的遇水膨胀止水条为BW止水条,规格为10mm×30mm,最大膨胀率为500%,所述的遇水膨胀止水条内层有自粘层,通过自粘层固定于型钢支撑上,遇水后体积膨胀堵塞施工缝及周围的毛细孔,达到可靠的防渗要求,膨胀后整体效果好,过大压缩时对弹性的影响较小。

  进一步的,所述的密封胶为有机硅密封胶,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耐候性,几乎与任何材料都粘接,在地下工程防水结构中防潮效果可持续很多年。

  进一步的,所述的绑扎线为10号铅线。

  进一步的,所述的防水卷材厚度为1.0-2.0mm,依次包括上隔离层、高分子防水层、下隔离层,所述的上隔离层、高分子防水层、下隔离层之间通过聚氨酯复合胶粘剂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隔离层、下隔离层均为为聚丙烯隔离层。

  进一步的,高分子防水层采用聚乙烯丙纶复合材料,在-40-60℃环境中长期稳定使用,在防水卷材中起到主要防水作用。

  本发明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施工速度快、防水效果好、准确性高、适用性强、二衬防水返修机率小,可从经济、技术与施工工艺综合方面实现效益最大化,推动地下工程防水结构的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