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水解污泥套管冷却器

发布时间:2018-1-24 15:16:49

  申请日2016.08.31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IPC分类号F28D7/10; C02F11/1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水解污泥套管冷却器,包括波节管和同轴套设在该波节管外的套管,套管和波节管之间留有环状空腔。本实用新型的波节管增大了换热面积,对波节管内的待冷却污泥以及环状空腔内的冷却水均起到了扰动作用,可以有效提高热水解污泥冷却效率,减少污泥预处理时间。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热水解污泥套管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波节管和同轴套设在该波节管外的套管,所述套管和所述波节管之间留有环状空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解污泥套管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波节管的直径为30-60mm,波峰高度为2-5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解污泥套管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波节管的波节间距为15-25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解污泥套管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波节管的一端设置有待冷却污泥的进口端,另一端设置有待冷却污泥的出口端,并且,在所述套管的一端设置冷却水的出口端,其位于待冷却污泥进口端的同一侧,在所述套管的另一端设置冷却水的进口端,其位于待冷却污泥出口端的同一侧,在工作状态下,冷却水全面包裹所述波节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解污泥套管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解污泥套管冷却器采用首尾连接的方式,并且用法兰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解污泥套管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波节管的波谷与直管段采用圆角衔接。

  说明书

  热水解污泥套管冷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装置,尤其涉及污泥处理厂热水解污泥的套管冷却器。

  背景技术

  随着周围环境的恶化、用地的紧张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剩余污泥的有效处理也已经被提上日程。热水解+厌氧消化工艺可以有效处理剩余污泥,但是热水解后污泥的温度(一般大于100℃)要远远高于厌氧消化所要求的温度范围(一般为33~35℃),所以要对热水解污泥进行有效地冷却处理。

  套管式换热器结构简单,换热面积增减自如,占地小。但是传统的套管式换热器的内管和套管都是采用的光滑圆管,内管表面是冷热流体进行换热的唯一换热面,换热面积小,换热系数低,当内管和空腔内的流体状态为层流时,换热不充分,效果很差。为此,很多专利都提出了改进的措施,中国专利CN201520804641.2提出了一种具有强化换热面的的套管式换热器,在内管的外表面设置了若干个扭曲的棱锥形翅片,内管的内表面设置若干槽道,外管的内表面设置平行的凸槽,增大了换热面积和换热系数。中国专利CN201220519612.8提出了一种高粘度高温液体的套管式换热器,在内管的内表面设置一定间距的短螺旋纹,增强内部流体的扰动,强化换热。

  但是这些换热器都不适合用于热水解污泥的换热,热水解污泥是高粘度流体,是水的粘度的几十倍之多。要做到换热得到强化,又不能造成太多的能耗损失,而且易堵塞的问题也亟待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热水解污泥冷却装置占地面积大,冷却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热水解污泥套管冷却器,可以有效提高热水解污泥的冷却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热水解污泥套管冷却器,包括波节管和同轴套设在该波节管外的套管,所述套管和所述中心管之间留有环状空腔。

  较佳的,所述波节管的直径为30-60mm,波峰高度为2-5mm。

  较佳的,所述波节管的波节间距为15-25mm。

  较佳的,所述波节管的一端设置有待冷却污泥的进口端,另一端设置有待冷却污泥的出口端,并且,在所述套管的一端设置冷却水的出口端,其位于待冷却污泥进口端的同一侧,在所述套管的另一端设置冷却水的进口端,其位于待冷却污泥出口端的同一侧,在工作状态下,冷却水全面包裹所述波节管。

  较佳的,所述热水解污泥套管冷却器采用首尾连接的方式,并且用法兰连接,便于后期维护。

  较佳的,所述波节管的波谷与直管段采用圆角衔接,减少了流体阻力。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

  本实用新型的冷却水的进口端与待冷却污泥的出口端在同一侧,冷却水的出口端与待冷却污泥的进口端在同一侧,实现两种流体交叉流动,达到逆流换热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中心管为波节管,增大了换热面积,对波节管内的待冷却污泥以及环状空腔内的冷却水均起到了扰动作用,可以有效提高热水解污泥冷却效率,减少污泥预处理时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