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冷却排污水方法

发布时间:2018-1-24 10:52:03

  申请日2016.09.14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处理电厂循环冷却排污水的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配置碳源和除氧剂,将碳源和除氧剂投加到待处理水中充分混合,将待处理水样通入生物过滤单元中,采用上流式连续流过滤,在生物过滤单元的火山岩填料的中上段进行曝气。配置絮凝剂,将絮凝剂投加到生物过滤单元的出水中,混合,再投加絮凝剂,混合,经过砂滤单元后,出水外排。本方法通过外加除氧剂,有效去除循环冷却排污水中的饱和溶解氧,通过外加碳源,调整适宜的碳氮比,解决了循环冷却排污水自身含有的碳源不足、可生化性较差的问题。本发明方法简洁高效,易于自动化控制,并可以与其他循环冷却排污水处理工艺结合,实现对循环冷却排污水的综合处理。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处理电厂循环冷却排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配置碳源:将纯度≥99.5%的三水合乙酸钠加入到去离子水中,配置成乙酸钠有效成分为5%-10%的水溶液,置于密封储罐内;

  (2)配置除氧剂:将分析纯的亚硫酸钠加入到去离子水中,配置成亚硫酸钠有效成分为0.5%-1%的水溶液,置于密封储罐内;

  (3)将碳源和除氧剂投加到待处理水中充分混合,根据待处理水的水质、水量情况,调整投加量使得待处理水中的碳氮比为3.5-4.0,待处理水的溶解氧为0.5mg/L;

  (4)对经步骤(3)的待处理水样通入生物过滤单元中,采用上流式连续流运行,滤速为4-8m/h、,在生物过滤单元中,待处理水先后通过卵石层、沸石层和火山岩层三级滤料,其中卵石粒径为16-32mm、8-16mm和4-8mm三种,自下而上分布,卵石层作为承托层;沸石层沸石粒径为4-8mm,空隙率为35%;火山岩的粒径为3-5mm,密度为1200-1300kg/m3,比表面积为10-15m3/kg,填充空隙率为50%-60%,填充密度为800-850kg/m3。卵石层、沸石层和火山岩层三级滤料的填充高度比为1:2:(3-4);

  (5)在生物过滤单元的火山岩填料的中上段进行曝气,曝气过程中的气水比为:(2.5-3):1;

  (6)配置絮凝剂:絮凝剂是将有效氧化铝的百分比含量为28%-30%的聚合氯化铝固体投加到去离子水中,配置成有效氧化铝含量为10%的水溶液;

  (7)将絮凝剂投加到生物过滤单元的出水中,充分混合,根据水中总磷浓度,调整聚合氯化铝投加浓度,使得生物过滤单元的出水中的有效氧化铝含量与总磷浓度比例为(2.5-5.0):1;

  (8)步骤7中投加絮凝剂并经充分混合后的水进入砂滤单元,采用上流式过滤,滤速为5-7m/h,砂滤单元自下而上分为卵石层和石英砂滤层,卵石层为垫层,卵石粒径为8-16mm;石英砂滤层采用天然粒径为1.2~2.0mm、不均匀系数<1.5的石英砂,经过砂滤单元后,出水外排。

  说明书

  一种处理电厂循环冷却排污水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处理电厂循环冷却排污水的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电厂循环冷却水主要采用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再生水)作为补水,再生水中本身含有的氮、磷、有机物等指标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但经过循环冷却系统浓缩后,排污水中总氮、总磷、有机物等均不能达标排放,且溶解氧饱和、悬浮物和盐分偏高,不利于后续反硝化处理。针对电厂循环冷却排污水,国内此前尚无妥善的脱氮除磷处理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处理电厂循环冷却排污水的方法,应对电厂循环冷却排污水的深度处理。通过除氧系统去除进水饱和溶解氧,通过碳源投加系统调整进水碳氮比,利用复合生物滤池滤料的吸附和生物反硝化作用,去除水中的氮素;通过上段曝气强化去除多余的有机碳源去除;通过投加絮凝剂,将磷以沉淀形式固定下来并通过后续活性砂滤池过滤去除,实现脱氮除磷一体化。

  本发明提出的处理电厂循环冷却排污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配置碳源:将纯度≥99.5%的三水合乙酸钠加入到去离子水中,配置成乙酸钠有效成分为5%-10%的水溶液,置于密封储罐内;

  (2)配置除氧剂:将分析纯的亚硫酸钠加入到去离子水中,配置成亚硫酸钠有效成分为0.5%-1%的水溶液,置于密封储罐内;

  (3)将碳源和除氧剂投加到待处理水中充分混合,根据待处理水的水质、水量情况,调整投加量使得待处理水中的碳氮比为3.5-4.0,待处理水的溶解氧为0.5mg/L左右;

  (4)对经步骤(3)的待处理水样通入生物过滤单元中,采用上流式连续流运行,滤速为4-8m/h、,在生物过滤单元中,待处理水先后通过卵石层、沸石层和火山岩层三级滤料,其中卵石粒径为16-32mm、8-16mm和4-8mm三种,自下而上分布,卵石层作为承托层;沸石层沸石粒径为4-8mm,空隙率为35%;火山岩的粒径为3-5mm,密度为1200-1300kg/m3,比表面积为10-15m3/kg,填充空隙率为50%-60%,填充密度为800-850kg/m3。卵石层、沸石层和火山岩层三级滤料的填充高度比为1:2:(3-4);

  (5)在生物过滤单元的火山岩填料的中上段进行曝气,曝气过程中的气水比为:(2.5-3):1;

  (6)配置絮凝剂:絮凝剂是将有效氧化铝的百分比含量为28%-30%的聚合氯化铝固体投加到去离子水中,配置成有效氧化铝浓度为10%的水溶液;

  (7)将絮凝剂投加到生物过滤单元的出水中,充分混合,根据水中总磷浓度,调整聚合氯化铝投加浓度,使得生物过滤单元的出水中的有效氧化铝含量与总磷浓度比例为(2.5-5.0):1;

  (8)步骤7中投加絮凝剂并经充分混合后的水进入砂滤单元,采用上流式过滤,滤速为5-7m/h,砂滤单元自下而上分为卵石层和石英砂滤层,卵石层为垫层,卵石粒径为8-16mm;石英砂滤层采用天然粒径为1.2~2.0mm、不均匀系数<1.5的石英砂,经过砂滤单元后,出水外排。

  本发明提出的处理电厂循环冷却排污水的方法,其优点是:

  1、本发明的处理电厂循环冷却排污水的方法,通过外加除氧剂,可以有效去除循环冷却排污水中的饱和溶解氧,保持进水溶解氧浓度适于反硝化菌生长。

  2、本发明方法,通过外加碳源,可以调整适宜的碳氮比,解决了循环冷却排污水自身含有的碳源不足、可生化性较差的问题。

  3、本发明方法,利用生物过滤单元的粒状填料和附着其上的生物膜的过滤、絮凝、生物代谢、沿程食物链分级捕食作用,并利用反应器内的缺氧、好氧等不同环境的分区,可以一体化完成反硝化、去除有机物和悬浮物等过程。

  4、本发明方法中,生物过滤单元出水通过投加絮凝剂并通过后续砂滤单元过滤除磷,可以实现脱氮除磷工艺一体化。

  5、本发明的方法填补了国内循环冷却排污水脱氮除磷技术的空白,适用于高氮低碳的污水处理工程,特别是针对循环冷却排污水的深度处理,方法同时控制出水有机物、SS等满足相关排放标准。

  6、本发明方法中的生物过滤单元,有机负荷高、占地面积小、投资少、不产生污泥膨胀、氧传输效率高、出水水质好;砂滤单元占地面积小,过滤效率高。

  7、本发明方法简洁高效,易于自动化控制,并可以与其他循环冷却排污水处理工艺(例如除盐工艺)结合,实现对循环冷却排污水的综合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