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6.08.31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IPC分类号C02F3/32; C02F3/3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点源污水的原位立体式净化系统;所述原位立体式净化系统包括:拦截系统,所述拦截系统设置在水中,污水在岸和第一道拦截系统之间围成的区域内流动,在第一道拦截系统的端部折弯后在第一道拦截系统和第二道拦截系统之间流动;曝气系统,所述曝气系统设置在第一道拦截系统和岸之间,以及第一道拦截系统和第二拦截系统之间;浮床系统,所述浮床系统设置在第一道拦截系统和岸之间,以及第一道拦截系统和第二拦截系统之间。本发明具有净化效果好、占地面积小等优点。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点源污水的原位立体式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位立体式净化系统包括:
拦截系统,所述拦截系统设置在水中,污水在岸和第一道拦截系统之间围成的区域内流动,在第一道拦截系统的端部折弯后在第一道拦截系统和第二道拦截系统之间流动;
曝气系统,所述曝气系统设置在第一道拦截系统和岸之间,以及第一道拦截系统和第二拦截系统之间;
浮床系统,所述浮床系统设置在第一道拦截系统和岸之间,以及第一道拦截系统和第二拦截系统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立体式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截系统包括:
漂浮物,所述漂浮物浮在水面;
拦截网,所述拦截网的上端固定在所述漂浮物上,下端固定在水底;
固定桩,所述拦截网固定在所述固定桩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原位立体式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截系统进一步包括:
石笼,所述石笼沉在水底,所述拦截网的底部固定在所述石笼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原位立体式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物是直径为25-80mm的塑料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立体式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床系统包括:
承载体,所述承载体浮在水中;
水生植物,所述水生植物种在所述承载体上;
固化微生物,所述固化微生物悬挂在所述承载体的下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立体式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床系统进一步包括:
底栖生物,所述底栖生物悬挂在所述第一道拦截系统和第二道拦截系统之间的承载体的下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原位立体式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位立体式净化系统进一步包括:
微生物附着基,所述微生物附着基设置在第一道拦截系统和岸之间,以及第一道拦截系统和第二拦截系统之间的水面下,所述微生物附着基的底部固定在水底。
说明书
点源污水的原位立体式净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体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领域,特别涉及点源污水的原位立体式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河道、湖泊或其他景观水体周边点源排放污水因其排放水量不定、污染物质复杂、相邻点源距离跨度大、对治理水体影响大等,受到了生态修复领域很多专家、学者及相关设计、施工人员的高度重视。
目前,采用的主要治理措施有直接封堵排污口、建设管线纳入市政管道、设置一体化收集处理装置、建设人工湿地和原位建设净化系统等,但存在一次性投入大、运行费用高、额外占用面积大、部分技术处理效果低下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方案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净化效果好、运行费用低、投入少、占地面积小的点源污水的原位立体式净化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点源污水的原位立体式净化系统;所述原位立体式净化系统包括:
拦截系统,所述拦截系统设置在水中,污水在岸和第一道拦截系统之间围成的区域内流动,在第一道拦截系统的端部折弯后在第一道拦截系统和第二道拦截系统之间流动;
曝气系统,所述曝气系统设置在第一道拦截系统和岸之间,以及第一道拦截系统和第二拦截系统之间;
浮床系统,所述浮床系统设置在第一道拦截系统和岸之间,以及第一道拦截系统和第二拦截系统之间。
根据上述的原位立体式净化系统,可选地,所述拦截系统包括:
漂浮物,所述漂浮物浮在水面;
拦截网,所述拦截网的上端固定在所述漂浮物上,下端固定在水底;
固定桩,所述拦截网固定在所述固定桩上。
根据上述的原位立体式净化系统,可选地,所述拦截系统进一步包括:
石笼,所述石笼沉在水底,所述拦截网的底部固定在所述石笼上。
根据上述的原位立体式净化系统,优选地,所述漂浮物是直径为25-80mm的塑料管。
根据上述的原位立体式净化系统,可选地,所述浮床系统包括:
承载体,所述承载体浮在水中;
水生植物,所述水生植物种在所述承载体上;
固化微生物,所述固化微生物悬挂在所述承载体的下部。
根据上述的原位立体式净化系统,可选地,所述浮床系统进一步包括:
底栖生物,所述底栖生物悬挂在所述第一道拦截系统和第二道拦截系统之间的承载体的下部。
根据上述的原位立体式净化系统,可选地,所述原位立体式净化系统进一步包括:
微生物附着基,所述微生物附着基设置在第一道拦截系统和岸之间,以及第一道拦截系统和第二拦截系统之间的水面下,所述微生物附着基的底部固定在水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该系统为原位设置,不占用或极少占用陆地面积;系统为立体化结构,结合了微生物、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净化效率高;系统通过塑料管等漂浮物的浮力可实现系统随水位升降;系统还可根据水体面积,污水状况灵活设计系统面积,在生态修复中具有广泛的推广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