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6.08.31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IPC分类号C02F11/00; C02F11/1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快速定位污泥箱和提高污泥装载量的高效污泥转运系统,包括:污泥转运站,其至少设有两组污泥转运间,每组污泥转运间内均设置有地面轨道;污泥存储箱,所述污泥存储箱至少设有两个,并放置于污泥转运间的地面轨道上;污水池,并位于污泥转运站的正下方;污泥输送管路,所述污泥输送管路包括与污泥排放系统连接的主管路,及与主管路连接的分管路,所述分管路至少上有两组,并延伸至污泥转运间内;且各分管路的内端均设有固液分离管路,所述固液分离管路的污泥出口垂直延伸至污泥存储箱的进料口上方,所述固液分离管路的污水出口与污水池的进水口连接;和两污泥箱调整装置,分别设有两地面轨道的中间。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高效污泥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污泥转运站,所述污泥转运站建于地面上,其至少设有两组污泥转运间,每组污泥转运间内均设置有地面轨道;
污泥存储箱,所述污泥存储箱至少设有两个,并放置于污泥转运间的地面轨道上,污泥存储箱上具有进料口;
污水池,所述污水池设于地面下,并位于污泥转运站的正下方;
污泥输送管路,所述污泥输送管路包括与污泥排放系统连接的主管路,及与主管路连接的分管路,所述分管路至少上有两组,并延伸至污泥转运间内;且各分管路的内端均设有固液分离管路,所述固液分离管路的污泥出口垂直延伸至污泥存储箱的进料口上方,所述固液分离管路的污水出口与污水池的进水口连接;和污泥箱调整装置,
所述污泥箱调整装置至少上有两组,并分别设有两地面轨道的中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污泥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液分离管路包括安装在分管路端部的直角外管体,及活动设置在外管体内部的离心管,及设于外管体直角处与离心管驱动连接的驱动装置,所述离心管的内端与分管路口部套接,所述外管体的横杆下端具有水槽,水槽底部具有污水出口,离心管的内壁具有螺旋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污泥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箱调整装置包括固定在地面轨道中间地面上的固定架,以及通过液压缸与固定架连接的活动架,及设置在活动架上可左右移动的移动架,及设置移动架的液压升降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污泥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出口通过排水管与污水池的进水口连接。
说明书
一种高效污泥转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污泥转运系统,属于污泥转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造纸、炼油等化工产业中都会产生大量的污泥,所有设置污泥转运站对将这些污泥转运至专门的污泥处理处。现有技术中的污泥转运系统主要由污泥输送管,污泥转运箱和污泥箱定位轨道几部分组成,现有的污泥转运系统普遍存在一下几个问题:1.其是直接将生产作业中所产生的污泥直接装载转运,污泥中还有大量的水分,在转运过程中容易漏出破坏道路环境,且污泥转运量不大;2.污泥箱与定位轨道定位不方便,不能快速的将污泥箱放置到定位轨道上;3.整体工作效率低;故急需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快速定位污泥箱和提高污泥装载量的高效污泥转运系统。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污泥转运系统,包括:污泥转运站,所述污泥转运站建于地面上,其至少设有两组污泥转运间,每组污泥转运间内均设置有地面轨道;污泥存储箱,所述污泥存储箱至少设有两个,并放置于污泥转运间的地面轨道上,污泥存储箱上具有进料口;污水池,所述污水池设于地面下,并位于污泥转运站的正下方;污泥输送管路,所述污泥输送管路包括与污泥排放系统连接的主管路,及与主管路连接的分管路,所述分管路至少上有两组,并延伸至污泥转运间内;且各分管路的内端均设有固液分离管路,所述固液分离管路的污泥出口垂直延伸至污泥存储箱的进料口上方,所述固液分离管路的污水出口与污水池的进水口连接;和污泥箱调整装置,所述污泥箱调整装置至少上有两组,并分别设有两地面轨道的中间。
进一步地,所述固液分离管路包括安装在分管路端部的直角外管体,及活动设置在外管体内部的离心管,及设于外管体直角处与离心管驱动连接的驱动装置,所述离心管的内端与分管路口部套接,所述外管体的横杆下端具有水槽,水槽底部具有污水出口,离心管的内壁具有螺旋线。
进一步地,所述污泥箱调整装置包括固定在地面轨道中间地面上的固定架,以及通过液压缸与固定架连接的活动架,及设置在活动架上可左右移动的移动架,及设置移动架的液压升降台。
进一步地,所述污水出口通过排水管与污水池的进水口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多组污泥间设置,可同时进行多组污泥转运作业,有效的提高效率;
2.通过设置固液分离管路,可有效避免污泥转运作业中漏水的情况,可提高了污泥箱的污泥装载两;
3.通过设置污泥箱调整装置,可有效地、快速地将污泥箱放置于轨道上,操作更加方便,效率更高;
4.系统整体结构设计合理,便于操作,工作效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