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污泥脱水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18-1-16 10:04:15

  申请日2016.10.19

  公开(公告)日2017.06.16

  IPC分类号C02F11/1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污泥脱水处理系统,包括有污泥泵站和污泥脱水机房;该污泥泵站具有主室和污泥回流室,污泥回流室的内底面高于主室的内底面,污泥回流室连接有回流污泥出口,主室内装设有第一污泥输出泵;第一污泥输出泵的输入口位于主室内,其输出口连通至污泥回流室;主室连接有剩余污泥输送管,该污泥脱水机房内具有贮泥池、絮凝剂自动计量投加单元及压滤机,剩余污泥输送管连接于贮泥池,贮泥池与压滤机之间通过污泥进料螺杆泵衔接;针对压滤机配置有冲洗单元,所述压滤机的脱水污泥输出端设置有自动中转机构。藉此,实现了对污泥的有效脱水,其脱水效率高,脱水率高,同时,降低了能源消耗,有利于污水、污泥处理工程的应用。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新型污泥脱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污泥泵站和污泥脱水机房;其中,该污泥泵站具有污泥输入口,该污泥泵站具有主室和位于主室侧旁且与主室连通的污泥回流室,前述污泥输入口连通于主室,污泥回流室的内底面高于主室的内底面,污泥回流室连接有回流污泥出口,主室内装设有第一污泥输出泵,该第一污泥输出泵的输入口位于主室内,该第一污泥输出泵的输出口连通至污泥回流室;主室上对应污泥回流室下侧位置连接有剩余污泥输送管,剩余污泥输送管连接有第二污泥输出泵;该污泥脱水机房内具有贮泥池、絮凝剂自动计量投加单元及压滤机,絮凝剂自动计量投加单元与贮泥池之间连接有絮凝剂输送管,贮泥池内装设有絮凝搅拌器,前述剩余污泥输送管连接于贮泥池,贮泥池具有絮凝后污泥输出口,所述絮凝后污泥输出口与压滤机之间通过污泥进料螺杆泵衔接;针对压滤机配置有冲洗单元,所述冲洗单元包括有冲洗泵和与冲洗泵连接的冲洗水管;所述压滤机具有脱水污泥输出端和压滤液输出端,所述脱水污泥输出端设置有自动中转机构,所述压滤液输出端连接有滤液回流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污泥脱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脱水机房的侧面对应脱水污泥输出端开设有让位口,前述自动中转机构对应让位口装设;所述自动中转机构包括有第一输送带组件、第二输送带组件,所述第一输送带组件包括有第一输送带及分别传动于第一输送带两端的两个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二输送带组件包括有第二输送带及分别传动于第二输送带两端的两个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一输送带整体自脱水污泥输出端往外水平延伸设置,所述第二输送带整体往外斜向上延伸设置,所述第二输送带的输入端位于第一输送带的输出端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污泥脱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室内底面设置有朝向剩余污泥输送管所在侧渐低式倾斜的第一引流斜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污泥脱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室内对应输入口所在侧设置有缓沉折板,所述缓沉折板具有底壁及侧壁,其底壁为朝向输入口所在侧渐低式倾斜的第二引流斜面结构,所述底壁与主室内底面保持有间距,所述底壁的最低端开设有向下连通主室的连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污泥脱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滤机为带式浓缩压滤机。

  说明书

  新型污泥脱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新型污泥脱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通常,污水处理工程都会产生污泥,污泥仍需进一步处理,目前,较常用的方式就是对污泥进行脱水,例如:板框式污泥脱水机、带式污泥脱水机、离心式污泥脱水机等。但是,现有技术中对污泥的处理仍存在一些不足,如:脱水效率低、脱水率受局限,运行能耗也较高,导致污泥处理运行成本高。

  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污泥脱水处理系统,其实现了对污泥的有效脱水,其脱水效率高,脱水率高,同时,降低了能源消耗,有利于污水、污泥处理工程的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污泥脱水处理系统,包括有污泥泵站和污泥脱水机房;其中,该污泥泵站具有污泥输入口,该污泥泵站具有主室和位于主室侧旁且与主室连通的污泥回流室,前述污泥输入口连通于主室,污泥回流室的内底面高于主室的内底面,污泥回流室连接有回流污泥出口,主室内装设有第一污泥输出泵,该第一污泥输出泵的输入口位于主室内,该第一污泥输出泵的输出口连通至污泥回流室;主室上对应污泥回流室下侧位置连接有剩余污泥输送管,剩余污泥输送管连接有第二污泥输出泵;该污泥脱水机房内具有贮泥池、絮凝剂自动计量投加单元及压滤机,絮凝剂自动计量投加单元与贮泥池之间连接有絮凝剂输送管,贮泥池内装设有絮凝搅拌器,前述剩余污泥输送管连接于贮泥池,贮泥池具有絮凝后污泥输出口,所述絮凝后污泥输出口与压滤机之间通过污泥进料螺杆泵衔接;针对压滤机配置有冲洗单元,所述冲洗单元包括有冲洗泵和与冲洗泵连接的冲洗水管;所述压滤机具有脱水污泥输出端和压滤液输出端,所述脱水污泥输出端设置有自动中转机构,所述压滤液输出端连接有滤液回流管。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污泥脱水机房的侧面对应脱水污泥输出端开设有让位口,前述自动中转机构对应让位口装设;所述自动中转机构包括有第一输送带组件、第二输送带组件,所述第一输送带组件包括有第一输送带及分别传动于第一输送带两端的两个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二输送带组件包括有第二输送带及分别传动于第二输送带两端的两个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一输送带整体自脱水污泥输出端往外水平延伸设置,所述第二输送带整体往外斜向上延伸设置,所述第二输送带的输入端位于第一输送带的输出端的下方。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室内底面设置有朝向剩余污泥输送管所在侧渐低式倾斜的第一引流斜面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室内对应输入口所在侧设置有缓沉折板,所述缓沉折板具有底壁及侧壁,其底壁为朝向输入口所在侧渐低式倾斜的第二引流斜面结构,所述底壁与主室内底面保持有间距,所述底壁的最低端开设有向下连通主室的连通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压滤机为带式浓缩压滤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污泥泵站和污泥脱水机房的特殊结构设计及其结合应用,实现了对污泥的有效脱水,其脱水效率高,脱水率高,同时,降低了能源消耗,有利于污水、污泥处理工程的应用。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