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6.10.26
公开(公告)日2017.06.09
IPC分类号B01D21/0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污水回收装置领域,特别涉及混凝土污水回收系统。混凝土污水回收系统包括至少两级沉淀池,各级沉淀池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的至少一级沉淀池设有斜坡道,所述的斜坡道具有斜坡道上端和斜坡道下端,所述的设有斜坡道的沉淀池的进水口设置在远离斜坡道上端的位置。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污水回收系统的设有斜坡道的沉淀池的进水口设置在远离斜坡道上端的位置,使用时斜坡道上的污泥高度上升较慢,不会出现在斜坡道上由于污泥的沉积过快造成沉淀池的局部堵塞的问题,解决了目前的混凝土污水回收系统的沉淀池空间不能得到有效利用的问题。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混凝土污水回收系统,包括至少两级沉淀池,各级沉淀池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的至少一级沉淀池设有斜坡道,所述的斜坡道具有斜坡道上端和斜坡道下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设有斜坡道的沉淀池的进水口设置在远离斜坡道上端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污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级沉淀池设有所述的斜坡道,第一级沉淀池与第二级沉淀池沿第一级沉淀池的斜坡道宽度方向布置,第一级沉淀池与第二级沉淀池共用的沉淀池壁包括靠近斜坡道上端部分和远离斜坡道上端部分,所述的第一级沉淀池的出水口设置在所述的远离斜坡道上端部分上,所述的靠近斜坡道上端部分低于远离斜坡道上端部分而高于第一级沉淀池的出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污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二级沉淀池均设有斜坡道,所述的第一、二级沉淀池的斜坡道并列设置且倾斜方向相同,所述的第一、二级沉淀池沿第一级沉淀池的斜坡道宽度方向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污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二级沉淀池的深度均不小于其余各级沉淀池的深度。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污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至少一级沉淀池的进水口高于其出水口。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污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级沉淀池的进水口处连接有洗车台,所述的洗车台的高度与第一级沉淀池的进水口的高度相当。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污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凝土污水回收系统还包括与最后一级沉淀池连接的储水池。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污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至少一级沉淀池为设有斜坡道的T型沉淀池,所述的T型沉淀池包括沿T型沉淀池的斜坡道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和沿T型沉淀池的斜坡道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部分,所述的T型沉淀池的斜坡道设置在第二部分的一端,T型沉淀池的进水口设置在第二部分的另一端,T型沉淀池的出水口设置在第一部分的远离第二部分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混凝土污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T型沉淀池为第二级沉淀池。
说明书
混凝土污水回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污水回收装置领域,特别涉及混凝土污水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清洗搅拌机和装灌车产生的混凝土污水通常需要经过专业配套的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才能排放,然而这种污水处理系统造价昂贵,且建设周期较长,往往对企业的经营造成沉重的负担,于是偷排的现象时有发生,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对周边的环境造成污染。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对于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污水采用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2700156U、公告日为2013.01.30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混凝土搅拌站污水沉淀池,包括一级、二级、三级沉淀池,其中各级沉淀池由沉淀池隔墙分隔,一级沉淀池内设有斜坡道,沉淀池隔墙上设有溢水口。经过三级沉淀后的水质得到了改善,可以直接用于拌制混凝土,实现了污水“零”排放;一级沉淀池设有斜坡道,方便了机械清渣,提高了工效,降低了成本。这种沉淀池虽然能够实现对污水的循环回收利用,但是使用过程中一级沉淀池的污泥较多,由于污泥最先在进水口处沉积,一级沉淀池的进水设置在斜坡道上,沉淀池的进水口处的污泥最先达到最大高度,沉积物堆积在斜坡道上容易造成沉淀池的局部堵塞,而此时出水口的污泥高度尚未到与出水口平齐的高度,造成沉淀池空间不能得到有效利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污水回收系统,以解决目前的混凝土污水回收系统的沉淀池空间不能得到有效利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污水回收系统技术方案为:混凝土污水回收系统包括至少两级沉淀池,各级沉淀池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的至少一级沉淀池设有斜坡道,所述的斜坡道具有斜坡道上端和斜坡道下端,所述的设有斜坡道的沉淀池的进水口设置在远离斜坡道上端的位置。
所述的第一级沉淀池设有所述的斜坡道,第一级沉淀池与第二级沉淀池沿第一级沉淀池的斜坡道宽度方向布置,第一级沉淀池与第二级沉淀池共用的沉淀池壁包括靠近斜坡道上端部分和远离斜坡道上端部分,所述的第一级沉淀池的出水口设置在所述的远离斜坡道上端部分上,所述的靠近斜坡道上端部分低于远离斜坡道上端部分而高于第一级沉淀池的出水口。
所述的第一、二级沉淀池均设有斜坡道,所述的第一、二级沉淀池的斜坡道并列设置且倾斜方向相同,所述的第一、二级沉淀池沿第一级沉淀池的斜坡道宽度方向布置。
所述的第一、二级沉淀池的深度均不小于其余各级沉淀池的深度。
所述的至少一级沉淀池的进水口高于其出水口。
所述的第一级沉淀池的进水口处连接有洗车台,所述的洗车台的高度与第一级沉淀池的进水口的高度相当。
所述的混凝土污水回收系统还包括与最后一级沉淀池连接的储水池。
所述的至少一级沉淀池为设有斜坡道的T型沉淀池,所述的T型沉淀池包括沿T型沉淀池的斜坡道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和沿T型沉淀池的斜坡道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部分,所述的T型沉淀池的斜坡道设置在第二部分的一端,T型沉淀池的进水口设置在第二部分的另一端,T型沉淀池的出水口设置在第一部分的远离第二部分端。
所述的T型沉淀池为第二级沉淀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污水回收系统的设有斜坡道的沉淀池的进水口设置在远离斜坡道上端的位置,使用时斜坡道上的污泥高度上升较慢,不会出现在斜坡道上由于污泥的沉积过快造成沉淀池的局部堵塞的问题,与目前的混凝土污水回收系统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污水回收系统的沉淀池不会出现局部堵塞的情况,解决了沉淀池空间不能得到有效利用的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级沉淀池设有所述的斜坡道,第一级沉淀池与其第二级沉淀池沿第一级沉淀池的斜坡道宽度方向布置,第一级沉淀池与第二级沉淀池共用的沉淀池壁包括靠近斜坡道上端部分和远离斜坡道上端部分,所述的设有斜坡道的沉淀池的出水口设置在所述的远离斜坡道上端部分上,所述的靠近斜坡道上端部分低于远离斜坡道上端部分而高于第一级沉淀池的出水口。在第一级沉淀池内靠近进水口的污泥高度高于出水口时,造成出水口出水不畅,此时部分污水可以通过共用的沉淀池壁的靠近斜坡道上端部分溢出,保证出水通畅,同时也能够加快靠近斜坡道上端部分的淤积沉积速度。由于第一级沉淀池的污泥量最大,在第一级出水口遇堵或者污水进流量较大时,能够保证整个混凝土污水回收系统的正常工作。
进一步的,由于前两级沉淀池的污泥量沉积较多,所述的第一、二级沉淀池的深度不小于其余各级沉淀池的深度,可以降低清理污泥的频率。
进一步的,沉淀池的进水口处的污泥沉积速度大于出水口处的污泥沉积速度,所述的至少一级沉淀池的进水口高于出水口,可以保证在进水口处的污泥高度达到上限后,出水口处的污泥高度也达到上限,提高了沉淀池的空间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