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立体水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18-1-13 11:19:18

  申请日2016.11.07

  公开(公告)日2017.09.15

  IPC分类号C02F3/3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生物反应池,每座反应池都设置4~6级通过过水口依次串通的缺/厌氧池构成的缺/厌氧池组和通过过水口依次串通的好氧池‑缺/好氧池‑好氧池构成的分段A/O池组,所述的缺/厌氧池组与所述的分段A/O池组并排设置构成所述的多级多模式运行的A2/O生物反应池。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生物反应池,融合分段进水多级A/O和多模式A2O工艺特点,对水质变化适应能力强的多级多模式A2/O生物反应池,且通过池形优化设计,可采用低扬程的混合液回流泵,有效降低运行成本。采用分段进水多级A/O模式运行时可不启动混合液回流泵,有效节省能耗。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处理生物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设置4~6级通过过水口依次串通的缺/厌氧池构成的缺/厌氧池组和通过过水口依次串通的好氧池-缺/好氧池-好氧池构成的分段A/O池组,所述的缺/厌氧池组与所述的分段A/O池组并排设置构成所述的污水处理生物反应池;所述的缺/厌氧池组包括有通过过水口依次相通的第一级缺/厌氧池、第二级缺/厌氧池、第三级缺/厌氧池、第四级缺/厌氧池、第五级缺/厌氧池和第六级缺/厌氧池;所述的分段A/O池组包括有通过过水口依次相通的第一级好氧池、第二级缺/好氧池和第三级好氧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污水处理生物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池中的缺/厌氧池组与分段A/O池组之间有一条与外部进水管相连通的进水渠道,所述的进水渠道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流入水的进水堰门,所述的进水渠道的末端设置有通过污泥回流管与外部的二沉池相连通的污泥回流渠,位于所述的污泥回流渠一侧的缺/厌氧池组中的首级缺/厌氧池设置有与所述的污泥回流渠相连通的污泥回流堰门,所述的缺/厌氧池组池壁顶端设置有混合液回流渠道,所述的分段A/O池组的末端设置有用于向外部排出混合液的出水管,所述的分段A/O池组的末端还设置有通向所述的混合液回流渠道的混合液回流口,所述的缺/厌氧池组位于所述的混合液回流渠道一侧设置有用于流入混合液的混合液回流堰门,所述的缺/厌氧池组中最后一级缺/厌氧池与所述的分段A/O池组的进水端之间的池壁底部开有连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污水处理生物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与混合液回流渠道相连通的混合液回流堰门包括有设置在第一级缺/厌氧池上的混合液回流渠第一格堰门,设置在第三级缺/厌氧池上的混合液回流渠第三格堰门,以及设置在第四级缺/厌氧池上的混合液回流渠第四格堰门;所述的与进水渠道相连通的进水堰门包括有设置在第一级缺/厌氧池上的进水渠第一级缺/厌氧池堰门,设置在第二级缺/厌氧池上的进水渠第二级缺/厌氧池堰门堰门,设置在第五级缺/厌氧池上的进水渠第五级缺/厌氧池堰门堰门,以及设置在第二级缺/好氧池上的进水渠第二级缺/好氧池堰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污水处理生物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级缺/厌氧池、第二级缺/厌氧池、第三级缺/厌氧池、第四级缺/厌氧池、第五级缺/厌氧池、第六级缺/厌氧池和第二级缺/好氧池内都分别设置有潜水搅拌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污水处理生物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级缺/厌氧池上设置有与所述的污泥回流渠相连通的污泥回流渠堰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污水处理生物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六级缺/厌氧池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一级好氧池的进水端相连通的连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污水处理生物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级好氧池中形成有S形水流通道,所述的S形水流通道的首端通过所述的连通孔连通缺/厌氧池组中的第六级缺/厌氧池。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污水处理生物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与混合液回流渠道相连通的混合液回流口和所述的与外部连通的出水管分别设置在所述的第三级好氧池末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污水处理生物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级好氧池的末端位于所述的混合液回流口处设置有潜水提升泵。

  说明书

  一种污水处理生物反应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反应池。特别是涉及一种融合分段进水多级A/O工艺原理和特点的污水处理生物反应池。

  背景技术

  目前主流的生物脱氮方式为前置反硝化工艺,即将缺氧池置于好氧池之前,将好氧池末端富含硝态氮的污水回流至前段的缺氧池,利用原水中的碳源进行反硝化,以有效的节省外加碳源。随着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常规前置反硝化工艺暴露出反硝化效率低的问题。为获得较高的脱氮率,必须增大内回流比,但总有部分硝化液不能返回至缺氧池进行反硝化,且大幅提高了电能的消耗,增加了污水处理的运行费用。为了在不外加碳源的条件下,达到较高的反硝化效率,研究者们开发了分段进水多级A/O工艺。

  分段进水多级A/O工艺是由多个串联的A/O组成,回流污泥从首段进入,而污水按照一定比例从每个好氧段进入。从形式上看,分段进水多级A/O工艺属于后置反硝化的范畴。在理想状态下,系统中每一段好氧区产生的硝化液直接进入下一段的缺氧区进行反硝化。因此,理论上不需要设置内回流设施。从脱氮方式上,除末端An段外,其他混合液均参与了反硝化过程。与传统A/O工艺相比,分段进水多级A/O工艺在节省能耗的同时可获得更高的反硝化率。

  多模式A2/O也是A/O衍生工艺之一,它融合了A2/O、改良A2/O、分点进水倒置A2/O、AN/O脱氮、AP/O除磷等多种工艺的特点,通过池型的优化设计,使生物反应池可按多种模式灵活运行,为应对水质水量的变化和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提高了方便。但多模式A2/O生物反应池只是利用池型变化将多种运行模式融于一身,各种运行模式下的工艺原理并没有改变。

  由于分段进水多级A/O工艺污水分段进入反应池,回流污泥的稀释被推迟,空间上形成了明显的污泥浓度梯度。最后进入二沉池的污泥浓度与常规工艺相同,而前几段的污泥浓度显著高于常规工艺活性污泥设计值。因此,分段进水多级A/O工艺在污泥总量和二沉池固体负荷不变的情况下,可在局部空间形成高污泥浓度、低底物浓度,降低污泥负荷,使污染物的降解更为彻底。达到相同处理效果可减少池体总容积。在工程建设用地紧张时,多模式A2/O生物反应池无法解决降低设计总池容的难题,如果能对多模式A2/O生物反应池池形进一步改进,将分段进水多级A/O工艺的特点和优势融合于多模式A2/O生物反应池,可以使得多模式A2/O生物反应池的应用更加灵活,既能在进水水质难以确定的情况下灵活应对,又能最大化降低设计池容、节省投资,对工程应用带来极大的便利。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生物反应池,克服现有技术中多模式A2/O池型设计特点无法进行多个A/O串联的运行模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水处理生物反应池,每座反应池都设置4~6级通过过水口依次串通的缺/厌氧池构成的缺/厌氧池组和通过过水口依次串通的好氧池-缺/好氧池-好氧池构成的分段A/O池组,所述的缺/厌氧池组与所述的分段A/O池组并排设置构成所述的多级多模式运行的A2/O生物反应池。所述的缺/厌氧池组包括有通过过水口依次相通的第一级缺/厌氧池、第二级缺/厌氧池、第三级缺/厌氧池、第四级缺/厌氧池、第五级缺/厌氧池和第六级缺/厌氧池。所述的分段A/O池组包括有通过过水口依次相通的第一级好氧池、第二级缺/好氧池和第三级好氧池。

  所述的每座反应池中的缺/厌氧池组与分段A/O池组之间有一条与外部进水管相连通的进水渠道,所述的进水渠道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流入水的进水堰门,所述的进水渠道的末端设置有通过污泥回流管与外部的二沉池相连通的污泥回流渠,位于所述的污泥回流渠一侧的缺/厌氧池组中的首级缺/厌氧池设置有与所述的污泥回流渠相连通的污泥回流堰门,所述的缺/厌氧池组池壁顶端设置有混合液回流渠道,所述的分段A/O池组的末端设置有用于向外部排出混合液的出水管,所述的分段A/O池组的末端还设置有通向所述的混合液回流渠道的混合液回流口,所述的缺/厌氧池组位于所述的混合液回流渠道一侧设置有用于流入混合液的混合液回流堰门,所述的缺/厌氧池组中最后一级缺/厌氧池与所述的分段A/O池组的进水端之间的池壁底部开有连通孔。

  所述的与混合液回流渠道相连通的混合液回流堰门包括有设置在第一级缺/厌氧池上的混合液回流渠第一格堰门,设置在第三级缺/厌氧池上的混合液回流渠第三格堰门,以及设置在第四级缺/厌氧池上的混合液回流渠第四格堰门。所述的与进水渠道相连通的进水堰门包括有设置在第一级缺/厌氧池上的进水渠第一级缺/厌氧池堰门,设置在第二级缺/厌氧池上的进水渠第二级缺/厌氧池堰门堰门,设置在第五级缺/厌氧池上的进水渠第五级缺/厌氧池堰门堰门,以及设置在第二级缺/好氧池上的进水渠第二级缺/好氧池堰门。

  所述的第一级缺/厌氧池、第二级缺/厌氧池、第三级缺/厌氧池、第四级缺/厌氧池、第五级缺/厌氧池、第六级缺/厌氧池和第二级缺/好氧池内都分别设置有潜水搅拌器。

  所述的第一级缺/厌氧池上设置有与所述的污泥回流渠相连通的污泥回流渠堰门。

  所述的第六级缺/厌氧池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一级好氧池的进水端相连通的连通孔。

  所述的第一级好氧池中形成有S形水流通道,所述的S形水流通道的首端通过所述的连通孔连通缺/厌氧池组中的第六级缺/厌氧池。

  所述的与混合液回流渠道相连通的混合液回流口和所述的与外部连通的出水管分别设置在所述的第三级好氧池末端。

  所述的第三级好氧池的末端位于所述的混合液回流口处设置有潜水提升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生物反应池,融合分段进水多级A/O和多模式A2O工艺特点,对水质变化适应能力强的多级多模式A2/O生物反应池,且通过池形优化设计,可采用低扬程的混合液回流泵,有效降低运行成本。采用分段进水多级A/O模式运行时可不启动混合液回流泵,有效节省能耗。本实用新型运行模式包括:分段进水多级A/O、A2/O、改良A2/O、分点进水倒置A2/O、AN/O脱氮、AP/O除磷等。工艺对不同进水水质具有很好的适应性,为应对水质水量的变化和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提供了方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