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降解污水处理器

发布时间:2018-1-10 14:28:14

  申请日2017.01.17

  公开(公告)日2017.09.08

  IPC分类号C02F9/0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降解污水处理器,包括污水池,所述污水池顶部的左侧连通有进水管,所述污水池的右侧设置有过滤池,所述过滤池的左侧设置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进水口连通有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远离第一水泵进水口的一端与污水池的右侧连通,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有第一出水管。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水泵的设置,达到了将污水池中的污水进行输送的效果,通过碎石层、细沙层和吸附层的设置,达到了对污水中的杂质进行吸附和降解过滤的效果,通过过滤网和明矾层的设置,达到了可以对净化后的水进一步的过滤和净化,同时解决了排污结构不合理,降低污水处理效率的问题。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生物降解污水处理器,包括污水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池(1)顶部的左侧连通有进水管(2),所述污水池(1)的右侧设置有过滤池(3),所述过滤池(3)的左侧设置有第一水泵(4),所述第一水泵(4)的进水口连通有第一进水管(5),所述第一进水管(5)远离第一水泵(4)进水口的一端与污水池(1)的右侧连通,所述第一水泵(4)的出水口连通有第一出水管(6),所述第一出水管(6)远离第一水泵(4)出水口的一端与过滤池(3)的顶部连通,所述过滤池(3)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碎石层(7)、细沙层(8)和吸附层(9),所述过滤池(3)的右侧设置有净化池(10),所述净化池(10)的左侧设置有第二水泵(11),所述第二水泵(11)的进水口连通有第二进水管(12),所述第二进水管(12)远离第二水泵(11)进水口的一端与过滤池(3)的右侧连通,所述第二水泵(11)的出水口连通有第二出水管(13),所述第二出水管(13)远离第二水泵(11)出水口的一端与净化池(10)的顶部连通,所述净化池(10)内腔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套(14),所述固定套(14)的右侧开设有第一凹槽(15),所述第一凹槽(15)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过滤网(16),所述过滤网(16)远离第一凹槽(15)内腔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凹槽(15)的外部,所述过滤网(16)的右端开设有第二凹槽(17),所述第二凹槽(17)内活动连接有拉伸杆(18),所述拉伸杆(18)远离第二凹槽(17)内腔的一端贯穿净化池(10)并延伸至净化池(10)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把手(19),所述拉伸杆(18)位于净化池(10)内部一端的表面套接有弹簧(20),且弹簧(20)的右端与净化池(10)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净化池(10)内腔的底部设置有明矾层(21),所述净化池(10)右侧的底部连通有出水管(22),所述污水池(1)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29),所述控制器(29)分别与第一水泵(4)和第二水泵(11)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降解污水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2)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盖板(23),所述盖板(2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提手(24),所述提手(2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垫(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降解污水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泵(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26),所述第一支撑板(26)的右侧与过滤池(3)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降解污水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泵(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27),所述第二支撑板(27)的右侧与净化池(10)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降解污水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1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夹紧垫(28),所述夹紧垫(28)与拉伸杆(18)一端的表面相接触。

  说明书

  一种生物降解污水处理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生物降解污水处理器。

  背景技术

  目前,经常排放的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含有大量的固体残渣,有机悬浮物、各类致病菌、病毒、寄生虫卵等有害成分,如果不对其进行处理,会严重污染环境,并且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而且,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工业用水和工业污水的排放量都相应增加,城市水资源供求矛盾将日益尖锐,因此节水治污必将成为社会的焦点,现在家庭、酒店等产生的生活污水及清洗汽车的污水都是直接排放,没有进行再次利用,这样对水资源浪费极大,而目前市场上所使用的污水处理器存在排污结构不合理,降低污水处理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降解污水处理器,具备排污结构合理,提高污水处理效率的优点,解决了排污结构不合理,降低污水处理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降解污水处理器,包括污水池,所述污水池顶部的左侧连通有进水管,所述污水池的右侧设置有过滤池,所述过滤池的左侧设置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进水口连通有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远离第一水泵进水口的一端与污水池的右侧连通,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有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远离第一水泵出水口的一端与过滤池的顶部连通,所述过滤池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碎石层、细沙层和吸附层,所述过滤池的右侧设置有净化池,所述净化池的左侧设置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的进水口连通有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远离第二水泵进水口的一端与过滤池的右侧连通,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有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远离第二水泵出水口的一端与净化池的顶部连通,所述净化池内腔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右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远离第一凹槽内腔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凹槽的外部,所述过滤网的右端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活动连接有拉伸杆,所述拉伸杆远离第二凹槽内腔的一端贯穿净化池并延伸至净化池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拉伸杆位于净化池内部一端的表面套接有弹簧,且弹簧的右端与净化池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净化池内腔的底部设置有明矾层,所述净化池右侧的底部连通有出水管,所述污水池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提手,所述提手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垫。

  优选的,所述第一水泵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右侧与过滤池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水泵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右侧与净化池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夹紧垫,所述夹紧垫与拉伸杆一端的表面相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水泵的设置,达到了将污水池中的污水进行输送的效果,通过碎石层、细沙层和吸附层的设置,达到了对污水中的杂质进行吸附和降解过滤的效果,通过过滤网和明矾层的设置,达到了可以对净化后的水进一步的过滤和净化,同时解决了排污结构不合理,降低污水处理效率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进水管的设置,方便污水进入污水池内,通过盖板和提手的设置,方便对进水管盖住,避免污水气味污染空气,通过防滑垫的设置,可以防止人们拿起盖板时出现滑落的情况,通过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设置,方便对过滤网进行拆卸,去除表面的杂质,通过第一支撑板的设置,方便对第一水泵进行支撑,通过第二支撑板的设置,方便对第二水泵进行支撑,最后通过出水管的设置,可以使净化后的水从出水管流出,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净化后的水流出不便,到处洒落的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