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水体生态水处理站

发布时间:2018-1-8 14:51:11

  申请日2016.11.24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IPC分类号C02F3/12; 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景观水体生态水处理站,该景观水体生态水处理站包括电源装置、环状工作板、由环状工作板围成的工作腔、用于将水体内的活性污泥传送至工作腔内的输送管道以及用于将水体内的活性污泥输送至工作腔内的输送泵;所述输送管道的外壁上设有由惰性材料制成的阳极区,所述阳极区的外壁和环状工作板的内壁之间设有阴极区,所述阴极区为不锈钢网,所述阴极区和环状工作板之间设有用于将洁净水输出的排液口;所述电源装置的正极通过导线和阳极区连通,所述电源装置的负极通过导线和阴极区连通,具有提高能进行有氧分解污染物的微生物和氧气接触的几率,提高微生物分解污染物的效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景观水体生态水处理站,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装置、环状工作板(1)、由环状工作板(1)围成的工作腔(4)、用于将水体内的活性污泥传送至工作腔(4)内的输送管道(5)以及用于将水体内的活性污泥输送至工作腔(4)内的输送泵(6);所述输送管道(5)的外壁上设有由惰性材料制成的阳极区(8),所述阳极区(8)的外壁和环状工作板(1)的内壁之间设有阴极区(10),所述阴极区(10)为不锈钢网,所述阴极区(10)和环状工作板(1)之间设有用于将洁净水输出的排液口(17);所述电源装置的正极通过导线和阳极区(8)连通,所述电源装置的负极通过导线和阴极区(10)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景观水体生态水处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工作板(1)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用于隔离工作腔(4)和外环境的上隔离板(2)和下隔离板(3),所述排液口(17)设在上隔离板(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景观水体生态水处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区(10)上远离环状工作板(1)的一侧和阳极区(8)的外壁之间设有用于收集活性污泥的滤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景观水体生态水处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布可拆设在工作腔(4)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景观水体生态水处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布由若干个收集布(11)组成,相邻的收集布(11)之间设有收集杆(1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景观水体生态水处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工作板(1)上方设有环状安装板(18),环状安装板(18)和上隔离板(2)围成一个用于养殖水生植物的二次净化腔(1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景观水体生态水处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安装板(18)的上方设有用于减少水生植物向外扩散的保护网(2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景观水体生态水处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安装板(18)外壁的上段为弧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景观水体生态水处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安装板(18)的外壁上设有用于种植水生植物的种植板(2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景观水体生态水处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板(21)位于所述环状安装板(18)外壁的中部或下部。

  说明书

  景观水体生态水处理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景观水体生态水处理站。

  背景技术

  景观水体是指天然形成或人工建造的、给人以美感的城市、乡村及旅游景点的水体,如大小湖泊、人工湖、城市河道。随着城市的发展,河湖水质等景观水体逐渐恶化。随着市政部门对环境质量的控制,城市水环境已得到各界强烈关注,水环境的好坏已成为影响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

  授权公告号为CN202529911U、授权公告日为2012年11月14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景观水体水质改善系统,其包括景观水体,以及安装于景观水体内的太阳能曝气机、生物浮岛、喷泉式增氧机、造流曝气机以及过滤系统;其中,所述太阳能曝气机设置在生物浮岛的边缘;所述造流曝气机位于生物浮岛的一侧;所述喷泉式增氧机以及造流曝气机位于生物浮岛的下方。该景观水体水质改善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曝气机和增氧机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水中的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分解污染物,使得水体在外观上变清。

  曝气机和增氧机的增氧均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将空气中的氧气充入水体内,氧气自空气进入水体底部的可能性相对较低;而能进行有氧分解污染物的微生物一般以活性污泥为载体进行生存,活性污泥一般大量集中在水体底部;因此,这些能进行有氧分解污染物的微生物和氧气接触的几率低,这将影响微生物分解污染物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景观水体生态水处理站,其解决了能进行有氧分解污染物的微生物和氧气接触的几率低的问题,具有提高能进行有氧分解污染物的微生物和氧气接触的几率,提高微生物分解污染物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景观水体生态水处理站,包括电源装置、环状工作板、由环状工作板围成的工作腔、用于将水体内的活性污泥传送至工作腔内的输送管道以及用于将水体内的活性污泥输送至工作腔内的输送泵;所述输送管道的外壁上设有由惰性材料制成的阳极区,所述阳极区的外壁和环状工作板的内壁之间设有阴极区,所述阴极区为不锈钢网,所述阴极区和环状工作板之间设有用于将洁净水输出的排液口;所述电源装置的正极通过导线和阳极区连通,所述电源装置的负极通过导线和阴极区连通。

  采用上述结构,水体内的水及活性污泥被泵送至工作腔内,阴离子在阳极区失去电子(其反应式为4OH--4e-=2H2O+O2↑,其中OH-来自水的电解)并生成氧气,提高有氧分解污染物的微生物和氧气接触的几率,使得更多的好氧微生物在氧气条件下分解污染物,提高净化水质的程度;在水体底部产生氧气,使得水体底部的污染物也得到分解,且其充分利用了水体底部的活性污泥,更为生态化。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环状工作板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用于隔离工作腔和外环境的上隔离板和下隔离板,所述排液口设在上隔离板上。

  采用上述结构,将相对洁净的水自上隔离板排出,可促进上隔离板侧部的污水向下运动,而这些污水向下流动后会被输送泵泵至工作腔内进行生态处理,提高水体的整体洁净度。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阴极区上远离环状工作板的一侧和阳极区的外壁之间设有用于收集活性污泥的滤布。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活性污泥具有电负性,其在电场作用下向电场中间(即滤布方向)运动,滤布吸附活性污泥,将水和活性污泥分离开,进一步提高水的纯度。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滤布可拆设在工作腔内。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活性污泥具有电负性,其在电场作用下向电场中间(即滤布方向)运动,滤布吸附活性污泥,将水和活性污泥分离开,进一步提高水的纯度。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滤布由若干个收集布组成,相邻的收集布之间设有收集杆。

  采用上述结构,收集滤布时,滤布上的污泥会发生再次掉落至水中的可能性,而收集杆可将掉落的污泥累积,减少二次污染的可能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环状工作板上方设有环状安装板,环状安装板和上隔离板围成一个用于养殖水生植物的二次净化腔。

  采用上述结构,在工作腔内初步处理的水,在二次净化腔内存放时,水中的N、P等富营养化物质会被水生植物吸收,能起到进一步纯化水质的效果。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环状安装板的上方设有用于减少水生植物向外扩散的保护网。

  采用上述结构,减少水生植物向外扩散的可能性,减少水生植物对水体的污染。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环状安装板外壁的上段为弧形。

  采用上述结构,当二次净化腔的水位高于环状安装板的上端时,水沿着环状安装板的外壁向下流动,其先沿着弧形的外壁上部流动,具有观赏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环状安装板的外壁上设有用于种植水生植物的种植板。

  采用上述结构,种植板上的水生植物吸收水中残留的N、P等富营养化物质,进一步起到净化作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种植板位于所述环状安装板外壁的中部或下部。

  采用上述结构,水先经过环状安装板的外壁向下流动,再被种植板内的水生植物吸收其内的N、P等富营养化物质,可以使得环状安装板外壁的上部更为洁净。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多次净化水质,净化效果佳:水体内的水和活性污泥经输送管道被泵送至工作腔中,水和活性污泥在导流板作用下顺流进入阳极区和滤布之间,阴离子在阳极区失去电子(其反应式为4OH--4e-=2H2O+O2↑,其中OH-来自水的电解)并生成氧气,活性污泥中的好氧微生物在氧气条件下分解污染物,净化水质;与此同时,活性污泥具有电负性,其在电场作用下向电场中间(即滤布方向)运动,滤布吸附活性污泥,将水和活性污泥分离开,起到初步净化水质的效果;当工作腔的水位高于排液口时,水进入二次净化腔,水生植物吸收绝大部分初步净化后的水内的N、P等富营养化物质;当二次净化腔的水位高于环状安装板的上端时,水沿着环状安装板的外壁向下流动,当水流至种植板上,种植板上的水生植物吸收水中残留的N、P等富营养化物质,进一步起到净化作用;

  美观:当二次净化腔的水位高于环状安装板的上端时,水沿着环状安装板的外壁向下流动,其先沿着弧形的外壁上部流动,具有观赏性;同时二次净化腔和种植板上均培育有水生植物,既能净化水质又能美化环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