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铜污泥无害化处理及高值化利用的方法

发布时间:2018-1-8 14:18:33

  申请日2017.01.20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IPC分类号C22B7/00; C22B15/00; C22B3/18; C22B3/30; C25C1/1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铜污泥无害化处理及高值化利用的方法,经过一级浸出、二级浸出和萃取电积后得到铜产品。本发明将沉铁与含铜污泥两级浸出进行巧妙耦合,脱水性能好,提高过滤性能,减少杂质对铜萃取剂的影响,利于铜萃取过程的稳定控制,解决了高铁含铜污泥浸出液中铁离子浓度远高于铜离子浓度的问题,使通过萃取后得到的铜富液中杂质更低,更容易获得高品质阴极铜;采用两级浸出,经过一级浸出处理后大大减少了高浓度的铜离子对二级浸出中的硫铁氧化微生物的抑制效应,利于微生物在短时间内深度浸提含铜污泥一级浸出渣中的不容易被浸出的多种复杂的形态的铜,实现了含铜污泥无害化处理产物的高值化利用。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含铜污泥无害化处理及高值化利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向含铜污泥匀浆中加入浸出剂进行一级浸出,得到一级浸出液和一级浸出渣,所述一级浸出渣去除其夹带的金属离子后,加入复合微生物培养液作为浸出剂进行二级浸出,得到的二级浸出液返回一级浸出阶段重复进行下一轮,得到的二级浸出渣去除其夹带的金属离子;

  步骤B:向步骤A后得到的一级浸出液中加入萃取剂和稀释剂进行铜萃取,得到铜萃余液和铜富液,在所述铜富液中加入添加剂,经电积处理得到阴极铜,再经水洗干燥后获得铜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一级浸出:将含铜污泥进行预处理后得到匀浆污泥,向所述匀浆污泥中加入稀硫酸和/或二级浸出液作为浸出剂,使浸出体系的液固比为(4~10):1,加入硫酸调节pH值至2.5~3.5,搅拌进行一级浸出,固液分离后得到一级浸出液直接进入萃取阶段,得到的一级浸出渣经洗涤去除夹带的金属离子后进入二级浸出阶段;

  (2)二级浸出:将步骤(1)后得到的一级浸出渣定量后,加入复合微生物培养液作为浸出剂,使浸出体系的液固比为(4~10):1,加入硫酸调节pH值至1.0~1.5,搅拌进行二级浸出,得到的二级浸出液返回一级浸出阶段重复进行下一轮,得到的二级浸出渣经洗涤去除夹带的金属离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预处理的具体操作包括如下步骤:

  对含水率小于40%的含铜污泥去除大颗粒异物后,经干式球磨机研磨至-200目以下,加入含铜污泥质量1~2倍的pH值为2.0~3.0的稀硫酸溶液,进行匀浆处理;

  对含水率在55%~75%含铜污泥去除大颗粒异物后,加入含铜污泥质量15%~25%的pH值为2.0~3.0的稀硫酸溶液,进行匀浆处理;

  对含水率大于75%的含铜污泥直接进行匀浆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一级浸出的温度控制为60~90℃,搅拌采用的叶轮线速度为1~5m/s,搅拌时间为2~4h。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二级浸出的温度控制为30~45℃,搅拌采用的叶轮线速度为1~5m/s,搅拌时间为4~6h。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萃取剂为羟肟类萃取剂,所述羟肟类萃取剂包括Acorga M5640、N902和Mextral5640H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萃取剂的体积浓度为10%~20%;所述稀释剂为磺化煤油。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添加剂包括硫酸钴250~300mg/L、古尔胶0.1~2mg/L和硫脲0.5~5mg/L。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电积处理包括平板电积、旋流电积、平行射流电积或隔膜电积,电积的电流密度为180~300A/m2。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微生物培养液中主要包括嗜酸性铁硫氧化菌、嗜酸性异养菌和营养液,所述嗜酸性铁硫氧化菌包括硫杆菌属(Acidithiobacillus spp.)、钩端螺旋杆菌属(Leptospirillum spp.)、铁原体属(Ferroplasma spp.)、硫化芽孢杆菌属(Sulfobacillus spp.)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嗜酸性异养菌包括嗜酸菌属(Acidiphilium spp.)和/或嗜酸念珠菌(Candida spp.)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嗜酸性铁硫氧化菌与嗜酸性异养菌的接种量比例为(5~30):1;所述复合微生物培养液中,微生物培养方式为采用铜萃余液连续培养,微生物浓度为(0.5~10)×108个/mL,Fe2+氧化速率≧0.6g/(L·h)。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液的具体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pH值1.0~2.0的稀硫酸溶液中加入硫酸铵0.5~3.5g/L,七水合硫酸镁0.3~0.6g/L,磷酸氢二钾0.3~0.6g/L,氯化钾0.05~0.15g/L,硝酸钙0.01~0.02g/L,七水合硫酸亚铁40~50g/L,即得所述培养液;或

  将所述铜萃余液用活性炭过滤柱吸附进行除油处理,使所述铜萃余液中COD降低至100mg/L以下,每升铜萃余液加入硫酸铵0.5~5g和磷酸氢二钾0.15~1g后即得到所述营养液。

  说明书

  一种含铜污泥无害化处理及高值化利用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及资源化利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铜污泥无害化处理及高值化利用的方法。

  背景技术

  含铜污泥主要为表面处理行业、印制电路板行业、电镀行业及电线电缆行业的废水处理过程中的最终产物,其中的往往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氢氧化物和硫化物,为一种非稳定形态,若处置不当极易对土壤或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被归为危险废物,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年8月1日起施行)》中列为HW17和HW22,其收集、处理、贮存、运输、转移、处置均应遵循国家危险废弃物相关管理规定。由于含铜污泥中的金属铜含量高于现有可开采铜矿的品位,并且具有危险废物的属性,目前对含铜污泥处置方法主要有热处理法、化学法和固化法等,具体的方法如下:

  (1)高温冶炼回收法,专利CN100506727C公开了一种电镀污泥的资源化处理工艺,将烘干后的含铜污泥与熔剂、焦炭配料后进入熔炼炉回收金属铜。专利CN102433437A公开了一种重金属污泥资源化及无害化处理方法,先对污泥进行脱水干燥,加入溶剂、粘结剂进行配料制球,最后在熔炼炉中回收金属。这两个方法存在能耗高,环境污染大且不适用于低含量重金属污泥的处理。

  (2)化学处理法,专利CN100402676C公开了一种“从电镀污泥中回收有价金属的方法”,将电镀污泥用酸浸出有价金属,浸出液加入硫化钠沉铜得到硫化铜,但酸耗高,固液分离极难,洗涤效果极差,铜的总回收率低。专利CN104726700A公开了一种“用含铜污泥生产铜精矿的方法”,以硫酸溶液浸提含铜污泥中的金属,向浆液中加入硫化钠,将溶液中的金属转化为硫化物,然后浮选硫化铜,扫选尾渣经过中和脱水后堆存,滤液达标外排。但该法得到的扫选尾渣不处理同样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而且得到的硫化铜仅能作为化工原料,进一步转化成金属铜或铜盐产品,流程长,成本高。

  (3)高温煅烧-酸浸联合法,发明专利CN103979755A公开了一种电镀污泥与低量含铜污泥综合处理方法,联合和火法和湿法工艺,先将污泥进行1000℃左右高温干化处理,在采用稀酸浸出得到的含金属溶液,通过电解得到混合金属电解板,处理后的干渣可以制备固化免烧砖。但该工艺涉及到了高温加热及多金属的电解,能耗高,会排放有毒有害气体,且制备的合金电解板为粗产品,其中金属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分离提取。

  可见,热处理法存在能耗高和环境污染大等问题,化学处理法虽然能回收污泥中的铜,但排放的尾渣依然可能无法符合浸出毒性标准,而固化法处理后污泥的长期稳定性很难保证,现有处理方式很难兼顾经济和环保两方面的效益。为寻求一种处理处置成本低,适应性强、环境友好,并能对含铜污泥实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处理处置方法就显得尤为迫切。

  目前,关于含铜污泥高值资源化已有多种方式,如一种印刷线路板含铜污泥制备纳米氧化亚铜的方法(CN103979755A)、一种利用铜金矿石生产中的含铜污泥制备高纯金和硫酸铜的方法(CN103397190A)、一种利用含铜污泥生产阴极铜的方法(CN103422119A),以及一种蚀刻废液与线路板污泥同时处理制备硫酸铜的方法(CN104692447A)等。但这些方法存在成本高、浸出渣稳定性差、产品质量难控制、附加值低等特点,大规模应用难度较大,且浸出渣中的重金属在遇到剧烈变化的环境或者极端嗜酸微生物的情况下,极易流入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而在含重金属污泥无害化方面,主要有南京农业大学周立祥等发明了一种污泥中重金属铜的生物沥浸-溶剂萃取-电积回收方法(CN101497942),对江苏某城市污泥用嗜酸微生物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 TS6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LX5浸出5天,最终pH值2.4,重金属去除率仅90%;江苏理工学院(原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程洁红等发明了一种用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氧化硫硫杆菌和异养菌混合微生物溶液浸提电镀污泥中铜和镍的方法,该法金属浸出率较高,但浸出过程需要2.5天以上,浸出周期较长;聂源等发明了一种含铜镍钴有价金属泥渣的回收利用方法(CN103451437A),主要采用微生物助浸法,但浸出过程中pH值控制1.5~3.0,细菌辅助浸出剂额外补加,如果污泥中存在大量的铁离子则极易形成胶体,导致固液分离困难,无害化程度并不理想。本发明人课题组曾发明了一种用于电镀污泥浸出的复合菌剂(CN104877933A),并进一步发明了生物法浸出电镀污泥中重金属的条件控制方法(CN104862474A),具有运行成本低、二次污染小、无害化程度高等特点,与简单湿法处理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应用前景广阔。但是上述专利在无害化处理过程中,还存在有机物抑制微生物生长的难题。

  发明内容

  针对品位高重金属含铜污泥及其工艺中萃余液有机物残留抑制微生物生长等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将含铜污泥无害化、减量化并且高效回收了污泥中的金属铜的工艺方法,具体为一种含铜污泥无害化处理及高值化利用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含铜污泥无害化处理及高值化利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向含铜污泥匀浆中加入浸出剂进行一级浸出,得到一级浸出液和一级浸出渣,所述一级浸出渣去除其夹带的金属离子后,加入复合微生物培养液作为浸出剂进行二级浸出,得到的二级浸出液返回一级浸出阶段重复进行下一轮,得到的二级浸出渣去除其夹带的金属离子;

  步骤B:向步骤A后得到的一级浸出液中加入萃取剂和稀释剂进行铜萃取,得到铜萃余液和铜富液,在所述铜富液中加入添加剂,经电积处理得到阴极铜,再经水洗干燥后获得铜产品。

  上述的方法,优选的,所述步骤A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一级浸出:将含铜污泥进行预处理后得到匀浆污泥,向所述匀浆污泥中加入稀硫酸和/或二级浸出液作为浸出剂,使浸出体系的液固比为(4~10):1,加入硫酸调节pH值至2.5~3.5,搅拌进行一级浸出,固液分离后得到的一级浸出液直接进入萃取阶段,得到的一级浸出渣经洗涤去除夹带的金属离子后进入二级浸出阶段;

  (2)二级浸出:将步骤(1)后得到的一级浸出渣定量后,加入复合微生物培养液作为浸出剂,使浸出体系的液固比为(4~10):1,加入硫酸调节pH值至1.0~1.5,搅拌进行二级浸出,得到的二级浸出液返回一级浸出阶段重复进行下一轮,得到的二级浸出渣经洗涤去除夹带的金属离子;经洗涤处理后的二级浸出渣中含铜量可降低至400mg/kg以下,重金属含量符合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3-2007一般固废要求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三级标准。

  上述的含铜污泥为废水处理厂排放的废物,其含水率差异较大,包括从污水处理厂刚刚固液分离的含水率在75%以上的湿污泥,短期堆放两周左右的含水率为40~75%的污泥,以及长期堆存含水率小于40%的污泥。

  上述的方法,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所述步骤(1)中,预处理的具体操作包括如下步骤:对含水率小于40%的含铜污泥去除大颗粒异物后,经干式球磨机研磨至-200目以下,加入含铜污泥质量1~2倍的pH值为2.0~3.0的稀硫酸溶液,进行匀浆处理;对含水率在55%~75%含铜污泥去除大颗粒异物后,加入含铜污泥质量15%~25%的pH值为2.0~3.0的稀硫酸溶液,进行匀浆处理;对含水率大于75%的含铜污泥直接进行匀浆处理。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一级浸出的温度控制为60~90℃,搅拌采用的叶轮线速度为1~5m/s,搅拌时间为2~4h。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二级浸出的温度控制为30~45℃,搅拌采用的叶轮线速度为1~5m/s,搅拌时间为4~6h。

  优选的,所述步骤B中,萃取剂为羟肟类萃取剂,所述羟肟类萃取剂包括973N、984N、Acorga M5640、N902和Mextral 5640H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984N或Acorga M5640),所述萃取剂的体积浓度为10%~20%(更优选为15%);所述稀释剂为磺化煤油(优选260#磺化煤油)。

  优选的,所述步骤B中,添加剂包括硫酸钴250~300mg/L、古尔胶0.1~2mg/L和硫脲0.5~5mg/L。

  优选的,所述步骤B中,电积处理包括平板电积、旋流电积、平行射流电积或隔膜电积,电积的电流密度为180~300A/m2。

  优选的,所述复合微生物培养液中主要包括嗜酸性铁硫氧化菌、嗜酸性异养菌和营养液,所述嗜酸性铁硫氧化菌包括硫杆菌属(Acidithiobacillus spp.)、钩端螺旋杆菌属(Leptospirillum spp.)、铁原体属(Ferroplasma spp.)、硫化芽孢杆菌属(Sulfobacillus spp.)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嗜酸性异养菌包括嗜酸菌属(Acidiphiliumspp.)和/或嗜酸念珠菌(Candida spp.)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嗜酸性铁硫氧化菌与嗜酸性异养菌的接种量比例为(5~30):1;所述复合微生物培养液中,微生物培养方式为采用铜萃余液连续培养,微生物浓度为(0.5~10)×108个/mL,Fe2+氧化速率≧0.6g/(L·h)。

  优选的,所述营养液的具体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pH值1.0~2.0的稀硫酸溶液中加入硫酸铵0.5~3.5g/L,七水合硫酸镁0.3~0.6g/L,磷酸氢二钾0.3~0.6g/L,氯化钾0.05~0.15g/L,硝酸钙0.01~0.02g/L,七水合硫酸亚铁40~50g/L,即得所述培养液;或

  将所述铜萃余液用活性炭过滤柱吸附进行除油处理,使所述铜萃余液中COD降低至100mg/L以下,每升铜萃余液加入硫酸铵0.5~5g和磷酸氢二钾0.15~1g后即得到所述营养液。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主要基于以下技术原理:

  1、微生物浸出机理:本发明采用复合微生物培养液作为二级浸出阶段的浸出剂,复合微生物培养液中的某些特殊的微生物,可以加速含铜污泥中的低价金属、单质及合金等金属组分的氧化溶解,便于回收。在本发明中,含铜污泥的微生物浸出是通过酸性条件下的化学浸出和微生物作用两种途径实现:化学浸出即单质铜在酸性有氧环境中直接被氧化;微生物作用是微生物将体系中的Fe2+氧化为Fe3+,产生的Fe3+和金属铜反应,形成离子态的铜而溶出。该过程可简化为如下反应方程式:

  2Cu+4H++O2→2Cu2++2H2O (1)

  CuO+H2SO4→CuSO4+H2O (2)

  Cu(OH)2+2H+→Cu2++2H2O (3)

  Cu0+2Fe3+→Cu2++2Fe2+ (5)

  Fe2+是微生物的能量来源,一来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利用Fe2+生长繁殖补充二级浸出液的生物量,二来微生物获得能量后将Fe2+氧化为Fe3+,随后返回一级浸出,Fe3+沉淀进入一级浸出渣,而二级浸出过程中由于受到溶液中Fe3+的影响,导致铁的浸出率被抑制,最终在二级浸出后得到了残铜少的铁渣(无害化渣)。

  复合微生物培养液采用异养菌与硫铁氧化微生物复配,减少有机物对硫铁氧化菌生长及氧化活性的抑制,铁硫氧化微生物为自养微生物,碳源为CO2,能源物质为亚铁和还原态硫,其活性受有机物影响较大,对于部分严格自养的铁硫氧化菌,溶液中的有机物不宜超过200mg/L,对于毒性更大的有机物浓度要求更低,而研究表明采用嗜酸性的异养菌和真菌能够有效降解溶液中的有毒害的有机物及萃取剂,能够有效减少有机物对铁硫氧化菌活性的影响。另外,微生物培养过程充分利用了铜萃余液中残留的Fe2+离子作为其生长能源,印制线路板含铜污泥中的亚铁离子浓度通常较高,一级浸出过程残余的亚铁离子仍然留在铜萃余液中,而还原态的铁通常可以作为铁硫氧化菌的能源物质,但由于萃余液中往往夹带有机物,正常情况下有机物在200mg/L~1000mg/L范围,有时甚至更高,可以通过活性炭吸附法,将溶液中化学需氧量COD降低至200mg/L以下。残余的有机物可以通过菌群中选育的嗜酸性异养菌嗜酸菌属(Acidiphilium spp.)和嗜酸念珠菌(Candida spp.)分解,解除有机物对其他自养菌的抑制。

  目前,微生物浸出作用主要有直接作用机理、间接作用机理和电化学作用机理:①直接作用机理:直接作用是指微生物细胞与金属硫化物固体之间直接紧密接触,通过微生物体内特有的铁氧化酶和硫氧化酶直接氧化金属硫化物而释放出金属;②间接作用机理:间接作用是指在酸性条件下,微生物将直接作用过程中生成的硫酸亚铁迅速氧化成硫酸高铁,而硫酸高铁是湿法冶金中的一种常用的强氧化剂,可与金属硫化物起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后硫酸高铁被还原为硫酸亚铁或元素硫,金属则以硫酸盐的形式溶解,而硫酸亚铁又被氧化为硫酸高铁,元素硫被微生物氧化成硫酸,从而形成了一个氧化还原的循环浸出体系,③电化学机理:浸没在同一电解质溶液中的两种不同硫化物,其电位大多不相等,二者在一起则组成原电池,发生原电池反应,电位高的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位低的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细菌紧紧附着在硫化物表面,能形成很多微小的原电池。

  2、浸出与沉铁耦合:本发明将一级浸出过程与沉铁过程耦合,在保证大部分铜浸出的同时,有效控制了体系中Fe3+离子浓度,依据Fe2O3-H2O系平衡图,在Fe3+浓度很低的条件下,Fe3+将形成α-FeOOH晶体沉淀,避免氢氧化铁胶体形成,脱水性能好。在本发明中,沉铁并不需要达到传统工艺中的完全沉铁,为了减少复杂工序,不需要采用传统五槽沉铁工艺,而是采用单槽沉铁两级浸出的方式,二级浸出液回流至一级浸出,利用泥浆中的碱性物质中和二级浸出液至相应的pH值,而且污泥中还含有的少量晶种利于自结晶,将高铁离子以α-FeOOH晶体形式沉降,最终溶液中的Fe3+降低至0.1g/L以下,Fe2+降低至9g/L以下,以满足一级浸出液进行铜萃取的基本要求。

  3、两级浸出:含铜污泥经过了一级浸出,污泥中90%左右的金属铜转移至一级浸出液中,一级浸出渣中金属铜的含量相对较低,但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深度浸出以满足无害化的要求;在二级浸出阶段,主要采用生物浸出法,并进一步调节酸度至微生物最适宜的pH值﹤2.0,控制温度为30℃,在细菌的作用下,污泥中的复杂硫化物形态铜得到有效浸出的同时避免了氢氧化铁胶体形成,过滤容易,脱水性能好,在合理的浸出周期范围内生物浸出将污泥无害化。另外,两段浸出还具有的优点在于,经过一级浸出处理后大大减少了高浓度的铜离子对二级浸出中的硫铁氧化微生物的抑制效应,利于微生物在短时间内深度浸提含铜污泥一级浸出渣中的不容易被浸出的多种复杂的形态的铜。

  4、萃取电积:本发明中,浸出液的萃取电积类似于传统的铜的湿法冶金工艺,传统铜湿法冶金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萃取技术是用有机溶剂萃取,常称为液-液萃取,是指用一种与水不互溶的具有萃取能力的有机溶剂(萃取剂)与被萃取的水溶液混合,经过充分搅拌后,由于二者相对密度不同,经过澄清而分为两层,一层是有机相(萃取相),另一种是水相(萃余相),在两相平衡时,被萃取物质按一定的浓度比分配于两相中,从而达到分离、净化或富集的目的。本发明的电积技术是将阴阳极放置在缓慢流动或停滞的槽体内,在电场的作用下,阴离子向阳极定向移动,阳离子向阴极定向移动,通过控制一定的技术条件,欲获得的金属阳离子在阴极得到电子沉积析出,从而得到电积产品。本发明涉及到的阴极和阳极反应如下:

  阴极反应:

  Me+(aq)+e-→Me(s);

  阳极反应:

  2H2O→O2(g)↑+4H++4e-。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工艺方法,将沉铁与含铜污泥两级浸出进行巧妙耦合,脱水性能好,提高过滤性能,减少杂质对铜萃取剂的影响,利于铜萃取过程的稳定控制,解决了高铁含铜污泥浸出液中铁离子浓度远高于铜离子浓度的问题,使通过萃取后得到的铜富液中杂质更低,更容易获得高品质阴极铜;铜萃余液经脱除有机物除油后,补加少量氮磷钾等营养物后作为微生物生长连续流加的培养液,减少了用水量;采用两级浸出,经过一级浸出处理后大大减少了高浓度的铜离子对二级浸出中的硫铁氧化微生物的抑制效应,利于微生物在短时间内深度浸提含铜污泥一级浸出渣中的不容易被浸出的多种复杂的形态的铜,实现了含铜污泥无害化处理产物的高值化利用。

  2、本发明的工艺方法,在一级浸出阶段中,含铜污泥中的Fe3+得到了有效控制,铁离子转化为了α-FeOOH晶体,避免了Fe(OH)3形成,浸出浆液容易固液分离,得到的一级浸出液进入铜萃取阶段后对萃取剂的影响较小,且2.5~3.5的pH值更有利于提高铜的萃取效率。

  3、本发明的工艺方法,在二级浸出阶段,加入复合微生物培养液作为浸出剂,复合微生物培养液中的某些特殊的微生物,可以加速含铜污泥中的低价金属、单质及合金等金属组分的氧化溶解,便于回收,形成了微生物连续浸提法,实现了污泥中含铜硫化矿物的深度浸出及污泥无害化处理,与传统生物冶金工艺相比浸出周期更短,且由于pH值在1.0~1.5之间,浸出渣中的铜溶出更彻底,部分铁元素仍然以α-FeOOH晶体形式存在于浸出渣中,过滤性好,浸出渣中的铜残留量更低,无害化程度更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