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浓度含氨有机废水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18-1-5 14:27:13

  申请日2016.12.23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IPC分类号C02F9/14; C02F101/30; C02F101/16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浓度含氨有机废水处理系统,其包括依照废水流通方向依次连接的调节池、初沉池、缺氧池、好氧池、二沉池和三沉池,所述好氧池的出水口与所述缺氧池的进水口通过管路连通,所述二沉池的污泥出口与所述缺氧池的进水口通过管路连通;本实用新型处理构筑物少、设备少,人员操作、巡检点少,操作维护简单、方便。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高浓度含氨有机废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按照废水流动方向依次连接的调节池、初沉池、缺氧池、好氧池、二沉池和三沉池,其中所述好氧池的出水口还与所述缺氧池的进水口通过管路连通,所述二沉池的污泥出口与所述缺氧池的进水口通过管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浓度含氨有机废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为椭圆跑道形,在所述调节池的池中央沿所述调节池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一直形导流墙,所述直形导流墙的底部固定于所述调节池的池底;所述直形导流墙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弧形导流墙,且两所述弧形导流墙相对设置,所述弧形导流墙的内弧面与和其相邻的所述直形导流墙端部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弧形导流墙的底部固定于所述调节池的池底;所述直形导流墙与所述调节池一侧池壁之间的池底部,固定设置有水下推进器,所述水下推进器的叶轮旋转轴的轴向与所述调节池的长度方向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浓度含氨有机废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形导流墙的高度与所述调节池的深度相同,所述弧形导流墙的高度低于所述调节池的深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浓度含氨有机废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推进器的上方设有走道板,所述走道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调节池池顶,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直形导流墙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浓度含氨有机废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的外壁设置有与所述调节池连通的进水格栅井,所述进水格栅井的井底高于所述调节池的池底。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浓度含氨有机废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的外壁上还设置有与所述调节池连通的潜水泵间,所述潜水泵间的池底高于所述调节池的池底,所述潜水泵间设置有潜水泵。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浓度含氨有机废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池底一侧设置有集水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浓度含氨有机废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沉池和所述二沉池均为圆形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浓度含氨有机废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沉池为一体化套筒结构,所述三沉池包括相互连通的混凝反应池和沉淀池,所述混凝反应池为外筒体,所述沉淀池为内筒体,所述混凝反应池的池底高度高于所述沉淀池的池底高度,所述混凝反应池的底部设置有潜水搅拌机,所述沉淀池中设置有刮泥机,所述沉淀池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沉淀池一体成型的倒锥形的集泥斗,所述集泥斗与池外的污泥泵连接。

  说明书

  一种高浓度含氨有机废水的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高浓度含氨有机废水的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抗生素废水主要产生于发酵罐冲洗、板框压滤机冲洗和结晶母液分离提取,此类废水中COD浓度约8000-15000mg/L,氨氮浓度约500-1000mg/L,具有COD和氨氮浓度高、难降解物质多、毒性强、水质变化大等特点,是一种典型的高浓度难降解含氨有机废水。

  现有抗生素废水主流处理系统为“预处理池+厌氧生化处理池+好氧生化处理池+深度处理池”。因抗生素发酵废水多呈酸性,预处理池一般是在污水处理系统前端投加碱性物质,中和废水pH至中性;厌氧生化池一般采用水解酸化、UASB厌氧反应器、IC厌氧反应器等结构中的一种或两种结构的组合;好氧生化处理池一般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活性污泥法等,与厌氧生化处理池串联连接;经过厌氧-好氧处理后的污水,COD、总氮、色度仍然较高,不能直接排放,一般采用物化方法,向废水中投加混凝剂等化学药剂,以进一步降低出水COD、色度。

  以上处理系统,在处理高浓度难降解含氨有机废水时,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技术上、运行上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

  (1)首先,抗生素发酵废水pH约4-6,为了保证厌氧-好氧处理系统微生物的正常生长环境,需要污水处理系统前端投加大量碱进行中和,这就增加了污水处理成本和人工劳动强度。

  (2)其次,抗生素发酵废水中含有微生物发酵代谢产物、残余溶媒、残余抗生素及其降解物物质,这其中很多都是有毒有害物质,这些毒性物质会抑制微生物的活性,使得有机物不能彻底被降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工程上多采用加水稀释原水或“厌氧池-好氧池”多级串联处理措施,以提高COD的去除率,因而存在处理流程长、能耗高、操作复杂、工程投资费用高等缺点。COD实际去除也一般,最高约80-90%,COD出水浓度约300-500mg/L,难以达到《发酵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3-2008)要求的120mg/L排放标准。

  (3)此外,废水先全部直接进行厌氧处理,容易产生不良气味,现场环境恶劣;同时,还造成了后续缺氧-好氧处理阶段碳氮比过低,微生物反硝化进程受抑制,总氮去除效果不好,出水总氮超标严重。

  (4)最后,深度处理采用常规混凝沉淀处理,药剂投加量大,产生大量化学污泥,出水COD、色度仍然时常超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浓度含氨有机废水的处理系统,解决目前高浓度难降解含氨有机废水的处理系统存在出水COD、色度和总氮超标、处理流程长、处理成本高、操作复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浓度含氨有机废水的处理系统,其包括依照废水流通方向依次连接的调节池、初沉池、缺氧池、好氧池、二沉池和三沉池,所述好氧池的出水口与所述缺氧池的进水口通过管路连通,所述二沉池的污泥出口与所述缺氧池的进水口通过管路连通。

  可选地,所述调节池为椭圆跑道形,在所述调节池的池中央沿所述调节池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一直形导流墙,所述直形导流墙的底部固定于所述调节池的池底;所述直形导流墙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弧形导流墙,且两所述弧形导流墙相对设置,所述弧形导流墙的内弧面与和其相邻的所述直形导流墙端部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弧形导流墙的底部固定于所述调节池的池底;所述直形导流墙与所述调节池一侧池壁之间的池底部,固定设置有水下推进器,所述水下推进器的叶轮旋转轴的轴向与所述调节池的长度方向一致。

  可选地,所述直形导流墙的高度与所述调节池的深度相同,所述弧形导流墙的高度低于所述调节池的深度。

  可选地,所述水下推进器的上方设有走道板,所述走道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调节池池顶,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直形导流墙顶部。

  可选地,所述调节池的外壁设置有与所述调节池连通的进水格栅井,所述进水格栅井的井底高于所述调节池的池底。

  可选地,所述调节池的外壁上还设置有与所述调节池连通的潜水泵间,所述潜水泵间的池底高于所述调节池的池底,所述潜水泵间设置有潜水泵。

  可选地,所述调节池池底一侧设置有集水坑。

  可选地,所述初沉池和所述二沉池均为圆形结构。

  可选地,所述三沉池为一体化套筒结构,所述三沉池包括相互连通的混凝反应池和沉淀池,所述混凝反应池为外筒体,所述沉淀池为内筒体,所述混凝反应池的池底高度高于所述沉淀池的池底高度,所述混凝反应池的底部设置有潜水搅拌机,所述沉淀池中设置有刮泥机,所述沉淀池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沉淀池一体成型的倒锥形的集泥斗,所述集泥斗与池外的污泥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1)系统处理流程简洁,构筑物少,设备少,投资小。(2)处理效果好,废水经处理后,出水COD<50mg/L,色度<10倍,氨氮<2mg/L,总氮<30mg/L,总磷<0.5mg/L,远低于《发酵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3-2008)要求的COD<120mg/L、氨氮<35mg/L、总氮<70mg/L、色度<60倍的排放标准。(3)本实用新型中废水经调节池、初沉池后直接进入缺氧池发生反硝化反应,池内反硝化菌利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中的N作为能量代谢中的电子受体、O作为受氢体生成H2O和OH-,有机物作为碳源及电子供体提供能量并被氧化稳定,因此无恶臭气体产生,现场没有不良气味;(4)系统耐负荷冲击,操作维护简便:缺氧池-好氧池容积较大,好氧池末端混合液回流至缺氧池首端,因此生化系统具有很强的缓冲能力,能够抵抗来水水质变化、毒性物质的冲击,不需再调节池中加酸调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