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组装式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及设备

发布时间:2017-12-25 16:24:20

  申请日2017.02.16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组装式的生活 污水 处理工艺及设备,以水解酸化为预处理单元、以地下渗滤为核心处理单元的短流程、低能耗、具有生态特征、结构紧凑的庭院式分散污水耦合处理工艺,对耦合工艺的运行参数进行了优化,并完成了一体化装置设计与样机生产,本发明工艺流程简单,主要以生态处理为主,不需对系统进行日常维护管理,不需专人看管,因此,不需要人员配备;在设备运行期间,动力费用主要是各种附属设备的电耗,在实际投入应用时,除作为预留单元的间歇曝气池安有耗能设备外,其余均无能耗,但耗能设备耗电量很少,可忽略不计,因此设备无动力费。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可组装式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水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水解酸化:取污水中的好氧污泥培育成厌氧污泥,方法如下:

  a,在22℃的环境下将好氧污泥放入可冲洗的容器内,保持容器内进、出水,通过搅拌污泥将容器内的溶解氧控制在0.3-0.5mg·L-1;

  b,将污泥取出,闷曝48h,然后静止24h,排出上清夜;

  c,取出步骤b中的污泥放入污水池中,采用逐级稀释的生活原水,且为了防止池内污泥大量流失,控制水力停留时间24h,在第2-3周开始满负荷进水,控制停留时间12h,在启动3周后,池内出现气泡,出水逐渐清澈,悬浮物减少,pH值下降,维持在5.0-5.5,污泥的絮状结构显著增加,且颜色由黑变灰,经显微镜观察发现一定数量的钟虫、轮虫等原生生物,标志污泥驯化已完成;

  S2,地下渗滤:将农田土放置在表层,中间采用农田土、炉渣与干化活性污泥以7:2:1比例调配而成的人工改良生物基质,底部设由粒径Φ5-10mm卵石铺设的集水区,并在其上敷设一层细砂,以防止由于粒径过大而导致上端基质下渗;

  S3,当污水经过S1中的水解酸化和S2中地下渗滤后,可得到用于灌溉的水。

  2.一种可组装式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及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调节池(1)、水解酸化池(2)、间歇曝气池(3)、沉淀池(4)、储水池(5)、地下渗滤(6)和电控系统(10),调节池(1)顶端高于水解酸化池(2),调节池(1)内的水泵(8)出水口与水解酸化池(2)连接,水解酸化池(2)与间歇曝气池(3)连接,间歇曝气池(3)与沉淀池(4)连接,沉淀池(4)与储水池(5)连接,储水池(5)与地下渗滤(6)连接;电控系统(10)分别与调节池(1)、水解酸化池(2)和间歇曝气池(3)连接;水解酸化池(2)中设有电机(7),电机(7)的输出端连接搅拌器(11);储水池(5)内设有散水管(17),散水管(17)上设有若干布水器(16),散水管(17)下端设有尼米槽(18);间歇曝气池(3)连接增氧泵(13),间歇曝气池(3)顶端连接出水管(15)一端,内部设有曝气装置(12)。

  说明书

  一种可组装式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组装式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及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已建成的市政排水管网主要为市区服务,而远离市区的农村、城乡结合部、旅游区、度假区、军队驻区、独立别墅区、机场等未被市政管网覆盖的特定区域所产生的生活污水较难收集处理,这些市政管网无法涉及或集中收集处理费用昂贵的生活污水称为分散生活污水。包括厨房、洗衣、洗澡废水及冲厕污水,污染因子主要为生活废弃物及排泄物,大多无含毒物质,此外,还包含合成洗涤剂及大量细菌、真菌、寄生虫卵等。

  每年我国农村产污量超80亿吨,但约96%的区域污水处理工艺欠缺,甚至无排水渠道。因此,村镇等地区的分散污水已成为地表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和致因;村镇等地水污染现状日益严峻,而且排水系统不健全,缺

  乏针对性的污水处理设备,对污水进行集中收集和处理较困难,污水属于无组织排放,从而致使这些地区长期存在严重的水污染难题,至今仍未找到妥善解决的途径。对于这种状况,若不加以治理,恶性循环下去,不但影响周边环境,造成地下水环境不可修复,而且制约该地的经济发展,同时若不进行正确的处理,后果危害极大。如果管理不当,污染后再修复将极为困难。若在这些地区修建污水处理厂将会导致管网铺设困难,污水长期长距离输送会导致污水渗漏,渗漏量一般为生活及工业总排污量的10%-20%,而且管网建设投资巨大,是污水处理厂投资费用的3-5倍甚至更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组装式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及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组装式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及设备,所述的污水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水解酸化:取污水中的好氧污泥培育成厌氧污泥,方法如下:

  a,在22℃的环境下将好氧污泥放入可冲洗的容器内,保持容器内进、出水,通过搅拌污泥将容器内的溶解氧控制在0.3-0.5mg·L-1;

  b,将污泥取出,闷曝48h,然后静止24h,排出上清夜;

  c,取出步骤b中的污泥放入污水池中,采用逐级稀释的生活原水,且为了防止池内污泥大量流失,控制水力停留时间24h,在第2-3周开始满负荷进水,控制停留时间12h,在启动3周后,池内出现气泡,出水逐渐清澈,悬浮物减少,pH值下降,维持在5.0-5.5,污泥的絮状结构显著增加,且颜色由黑变灰,经显微镜观察发现一定数量的钟虫、轮虫等原生生物,标志污泥驯化已完成;

  S2,地下渗滤:将农田土放置在表层,中间采用农田土、炉渣与干化活性污泥以7:2:1比例调配而成的人工改良生物基质,底部设由粒径Φ5-10mm卵石铺设的集水区,并在其上敷设一层细砂,以防止由于粒径过大而导致上端基质下渗;

  S3,当污水经过S1中的水解酸化和S2中地下渗滤后,可得到用于灌溉的水。

  优选的,一种可组装式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及设备,该设备包括调节池、水解酸化池、间歇曝气池、沉淀池、储水池、地下渗滤和电控系统,调节池顶端高于水解酸化池,调节池内的水泵出水口与水解酸化池连接,水解酸化池与间歇曝气池连接,间歇曝气池与沉淀池连接,沉淀池与储水池连接,储水池与地下渗滤连接;电控系统分别与调节池、水解酸化池和间歇曝气池连接;水解酸化池中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搅拌器;储水池内设有散水管,散水管上设有若干布水器,散水管下端设有尼米槽;间歇曝气池连接增氧泵,间歇曝气池顶端连接出水管一端,内部设有曝气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工艺流程简单,主要以生态处理为主,不需对系统进行日常维护管理,不需专人看管,因此,不需要人员配备;在设备运行期间,动力费用主要是各种附属设备的电耗,在实际投入应用时,除作为预留单元的间歇曝气池安有耗能设备外,其余均无能耗,但耗能设备耗电量很少,可忽略不计,因此设备无动力费,设备运行成本为0.27元·吨-1,现有的小型污水处理厂平均运行费用为0.85元·吨-1,每吨可节约0.58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