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式MBR超滤膜污水处理埋地装置

发布时间:2017-12-25 11:13:01

  申请日2017.01.23

  公开(公告)日2017.09.08

  IPC分类号C02F3/1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成式MBR超滤膜污水处理埋地装置,包括:长方体状的由玻璃钢制作的具有盖板的池体,所述池体的内部自进水口至出水口依次通过隔板相分开成预处理区、调均区、MBR生化区、蓄水区、外置超滤区;所述预处理区内竖直设有至少一个预处理挡板,所述调均区内水平设有至少一个调均格栅,所述调均格栅的上方设有过水口,所述MBR生化区设有MBR中空纤维过滤膜装置,所述外置超滤区内设有UF膜;所述MBR生化区的上方设有第一泵,所述蓄水区的上方设有第二泵,所述外置超滤区的上方设有第三泵。本实用新型在满足出水效果的同时,通过优化池体结构,一体化整体布局,装置整体结构更为集约、简洁,采用埋地设置,整体占用地上空间较少。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集成式MBR超滤膜污水处理埋地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安装在地面下,包括:长方体状的由玻璃钢制作的具有盖板的池体,所述池体的内部自进水口至出水口依次通过隔板相分开成预处理区、调均区、MBR生化区、蓄水区、外置超滤区;所述预处理区内竖直设有至少一个预处理挡板,所述调均区内水平设有至少一个调均格栅,所述调均格栅的上方设有过水口,所述MBR生化区设有MBR中空纤维过滤膜装置,所述外置超滤区内设有UF膜;所述MBR生化区的上方设有第一泵,所述蓄水区的上方设有第二泵,所述外置超滤区的上方设有第三泵;所述MBR生化区的上方设有风机,用于向所述MBR中空纤维过滤膜装置鼓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集成式MBR超滤膜污水处理埋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超滤区外设置反洗泵一台,所述反洗泵接在所述UF膜的出水管的侧壁上,在所述UF膜的处理水入口侧设反洗液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集成式MBR超滤膜污水处理埋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均区、MBR生化区、蓄水区分别有第一液位计、第二液位计以及第三液位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集成式MBR超滤膜污水处理埋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的出风管连接消音器,所述消音器的出口通过一个总出风管连接到与两个所述有MBR中空纤维过滤膜装置的进风口相连接的两个支出风管,所述第二泵的吸入管通过两个支吸入管连接两个所述有MBR中空纤维过滤膜装置的排液端,所述第二泵的排出管连接到蓄水区内,所述第三泵的吸水管伸入到蓄水区、排水管连接到UF膜的处理水入口。

  说明书

  一种集成式MBR超滤膜污水处理埋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成式MBR超滤膜污水处理埋地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上已有的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大多集成度较差,普遍以地上构造为主,对使用空间有一定的要求,不够美观且污水处理效果也不够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集成式MBR超滤膜污水处理埋地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集成式MBR超滤膜污水处理埋地装置,用于安装在地面下,包括:长方体状的由玻璃钢制作的具有盖板的池体,所述池体的内部自进水口至出水口依次通过隔板相分开成预处理区、调均区、MBR生化区、蓄水区、外置超滤区;所述预处理区内竖直设有至少一个预处理挡板,所述调均区内水平设有至少一个调均格栅,所述调均格栅的上方设有过水口,所述MBR生化区设有MBR中空纤维过滤膜装置,所述外置超滤区内设有UF膜;所述MBR生化区的上方设有第一泵,所述蓄水区的上方设有第二泵,所述外置超滤区的上方设有第三泵;所述MBR生化区的上方设有风机,用于向所述MBR中空纤维过滤膜装置鼓风。

  所述外置超滤区外设置反洗泵一台,所述反洗泵接在所述UF膜的出水管的侧壁上,在所述UF膜的处理水入口侧设反洗液出口。

  所述调均区、MBR生化区、蓄水区分别有第一液位计、第二液位计以及第三液位计。

  所述风机的出风管连接消音器,所述消音器的出口通过一个总出风管连接到与两个所述有MBR中空纤维过滤膜装置的进风口相连接的两个支出风管,所述第二泵的吸入管通过两个支吸入管连接两个所述有MBR中空纤维过滤膜装置的排液端,所述第二泵的排出管连接到蓄水区内,所述第三泵的吸水管伸入到蓄水区、排水管连接到到UF膜的处理水入口。

  本实用新型集成式MBR超滤膜污水处理埋地装置腰身“预处理+MBR生化处理+外置超滤膜处理”的工艺流程,在满足出水效果的同时,通过优化池体结构,一体化整体布局,装置整体结构更为集约、简洁,并且采用埋地设置,整体占用地上空间较少,合理的解决了上述问题,且污水处理效果。

  本装置在工艺流程保证出水水质达标的基础上,采用一体化埋地设计,主体隐藏于地面之下,占用空间更小,安装使用更加集约、简便,使用效果更加高效、美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