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反接式污泥处理电渗透装置

发布时间:2017-12-24 21:55:35

  申请日2017.01.23

  公开(公告)日2017.09.01

  IPC分类号C02F11/12

  摘要

  电极反接式污泥处理电渗透装置,包括污泥输入带传动机构、污泥输出带传动机构和呈长方体形状的箱体,箱体顶部内壁沿垂直方向设置有升降油缸,升降下端连接有阴极板,箱体内下部水平设有滤网板和位于滤网板下方的阳极板,阳极板为碳电极板,阳极板上开设有透水孔,箱体右侧底部设有排水管;箱体右侧上部开设有进泥口,箱体左侧中部开设有出泥口,出泥口的上端边沿等于或低于进泥口的下端边沿,出泥口处设置有出泥门。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电迁移现象导致的污泥含水率不均衡的问题,有利于污泥深度脱水后直接进行后续处置处理,并减轻电极的腐蚀及避免重金属的污染,也解决了进、出泥方式不便的问题。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电极反接式污泥处理电渗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泥输入带传动机构、污泥输出带传动机构和呈长方体形状的箱体,箱体顶部内壁沿垂直方向设置有升降油缸,升降油缸的活塞杆垂直向下设置,活塞杆下端连接有水平设置的阴极板,箱体内下部水平设有滤网板和位于滤网板下方的阳极板,阳极板为碳电极板,阳极板上开设有透水孔,箱体右侧底部设有排水管;

  箱体右侧上部开设有进泥口,污泥输入带传动机构的出泥端通过左高右低倾斜设置的进泥导板与进泥口连接,箱体左侧中部开设有出泥口,出泥口的上端边沿等于或低于进泥口的下端边沿,出泥口下端边沿与滤网板上表面保持齐平,出泥口处设置有出泥门,出泥门上端边沿通过合页铰接在箱体上,污泥输出带传动机构的进泥端位于出泥口下端边沿下方,出泥口下端边沿与污泥输出带传动机构的进泥端之间通过右高左低倾斜设置的出泥导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反接式污泥处理电渗透装置,其特征在于:箱体左侧上部水平设置有一块安装板,安装板上表面与箱体上部左侧之间设置有一根斜撑杆,安装板下表面与出泥门左侧下部之间设置有一个放泥油缸,放泥油缸的缸体端部通过第一铰链连接在安装板左侧下表面,放泥油缸的活塞杆端部通过第二铰链连接在出泥门左侧下部,出泥门四周边沿设置有一圈与出泥口内壁密封配合的密封胶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反接式污泥处理电渗透装置,其特征在于:箱体左侧表面在出泥口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置有一块挡泥板,挡泥板下端边沿位于污泥输出带传动机构上方,挡泥板下端边沿与污泥输出带传动机构的皮带之间具有2-5mm的间隙。

  说明书

  电极反接式污泥处理电渗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城市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极反接式污泥处理电渗透装置。

  背景技术

  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难处理的副产物。污泥具有含水率高、有机质高、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等特点。由于以上特点及污泥庞大的产量,如若不能妥善的处置,污泥就可能造成大规模的二次污染危害人畜健康。

  污泥处置的难点是其高含水率以及污泥亲水的特性在污泥脱水环节造成的阻碍。我国目前采取的解决方案是利用混凝剂(聚丙烯酰胺、聚合氯化铝)对污泥的吸附和絮凝能力形成污泥絮体,通过机械压滤的方法进行泥水分离。然而机械脱水的污泥无法达到理想的脱水效果,其中仍含有大量的水分,因此污泥无法进行后续的处理处置。

  为达到理想的脱水效果,最实际的方法就是将已脱水过的污泥进行深度的脱水。深度脱水工艺中,电渗透脱水技术作为一种新兴脱水技术已经投入小规模的测试和运行。

  虽然传统电渗透技术处理后的污泥总体含水率能够达标,实际上阴极板和阳极板两侧的污泥含水率相差20%-30%甚至更高。除此之外,阳极板的腐蚀问题也是传统电渗透技术难以解决的难题。如果无法合理地解决阳极腐蚀问题,极易导致阳极板的重金属进入污泥或电渗透液中,造成二次污染。

  传统电渗透装置通常选用单开口(均从上方进、出泥;处理时间充足,效果较好)或带式(在传送带上方安装阳极板,污泥移动的过程中进行电渗透脱水;脱水时间短,脱水效果较差),但两者都有较大的缺点。传统电渗透工艺就污泥深度脱水时间及污泥的进、出的便易程度一直无法协调,这也是一直以来限制电渗透技术工业化应用的原因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阳极板和阴极板颠倒安装、可减轻电极板的腐蚀、充分提高污泥处理效率的电极反接式污泥处理电渗透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电极反接式污泥处理电渗透装置,包括污泥输入带传动机构、污泥输出带传动机构和呈长方体形状的箱体,箱体顶部内壁沿垂直方向设置有升降油缸,升降油缸的活塞杆垂直向下设置,活塞杆下端连接有水平设置的阴极板,箱体内下部水平设有滤网板和位于滤网板下方的阳极板,阳极板为碳电极板,阳极板上开设有透水孔,箱体右侧底部设有排水管;

  箱体右侧上部开设有进泥口,污泥输入带传动机构的出泥端通过左高右低倾斜设置的进泥导板与进泥口连接,箱体左侧中部开设有出泥口,出泥口的上端边沿等于或低于进泥口的下端边沿,出泥口下端边沿与滤网板上表面保持齐平,出泥口处设置有出泥门,出泥门上端边沿通过合页铰接在箱体上,污泥输出带传动机构的进泥端位于出泥口下端边沿下方,出泥口下端边沿与污泥输出带传动机构的进泥端之间通过右高左低倾斜设置的出泥导板连接。

  箱体左侧上部水平设置有一块安装板,安装板上表面与箱体上部左侧之间设置有一根斜撑杆,安装板下表面与出泥门左侧下部之间设置有一个放泥油缸,放泥油缸的缸体端部通过第一铰链连接在安装板左侧下表面,放泥油缸的活塞杆端部通过第二铰链连接在出泥门左侧下部,出泥门四周边沿设置有一圈与出泥口内壁密封配合的密封胶条。

  箱体左侧表面在出泥口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置有一块挡泥板,挡泥板下端边沿位于污泥输出带传动机构上方,挡泥板下端边沿与污泥输出带传动机构的皮带之间具有2-5mm的间隙。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专门用于处理市政上一次脱水后含水率80%-85%的污泥。本实用新型在工作过程为:开启污泥输入带传动机构将污泥送至箱体内的滤网板上,当污泥块升至进泥口下端边沿时,污泥输出带传动机构停止;启动升降油缸,使阴极板通电并垂直下降直至接触污泥;同时阳极板(碳电极板)通电进行电渗透脱水,电渗透脱水过程中,脱除的水分经滤网板、阳极板上的透水孔进入箱体底部,最后由排水管排出。脱水10-20min后结束,升降油缸驱动阴极板恢复至初始位置。启动出泥油缸,出泥油缸带动出泥板向左上翻转,出泥口打开,污泥输出带传动机构将电渗透后的污泥运出。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电极反接(传统电渗透阳极板在上,阴极板在下),即阴极板在上、阳极板在下,电场力仅起到破坏污泥絮体中难机械脱离的结合水,使其易于分离,牺牲了电迁移脱水的效果,解决了电迁移现象导致的污泥含水率不均衡的问题,令阳极板侧污泥与阴极板侧污泥的含水率接近于污泥总体含水率,有利于污泥深度脱水后直接进行后续处理处置。

  2、由于传统的电渗透装置都将阳极板设置于装置上方,同时阳极板负责对污泥进行压滤,因此阳极板经常选用金属材料。所以电渗透过程中阳极板极易腐蚀,并导致重金属进入污泥或滤液中,产生二次污染。本实用新型选用阴极板和阳极板颠倒的安装方式,阳极板由于不承担压滤的任务,故可选用碳电极板用以减轻电极的腐蚀及避免重金属的污染。

  3、本实用新型选用箱体式双开口装置(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出泥口和进泥口并上下布置),既解决了电渗透时间不充足导致脱水效果差的状况,同时解决了进、出泥方式不便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进泥口敞开,进泥口兼具进入污泥的加药的作用,出泥口处设置出泥门,并通过出泥油缸控制出泥门的开闭,在出泥门外周设置密封胶条,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防止污泥及水从出泥口漏出;挡泥板起到在出泥时候阻挡污泥向污泥输出带传动机构前后两侧移动,避免污泥落到地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