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废水净化用绿尾狐藻培育箱

发布时间:2017-12-23 18:03:16

  申请日2017.02.10

  公开(公告)日2017.09.29

  IPC分类号A01K63/04; A01G33/0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养殖废水 净化用绿尾狐藻培育箱,包括箱盖、束位角块、上压板、把手、下挡板、下箱体、上箱体、提手板、挡圈、承载板、排孔、内桶和弹性塞,上箱体安装在下箱体上且其下端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上压板,下挡板设置在下箱体上端的左右两侧,两个提手板、一个挡圈和一个内桶组成一个培育基体桶,两个提手板对称设置在挡圈上端,挡圈设置在内桶上端,八个弹性塞分别设置在承载板上,承载板设置在上箱体底部,六个培育基体桶分别设置在承载板上且其与承载板的连接为可拆卸连接。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养殖废水净化用绿尾狐藻培育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盖、束位角块、上压板、把手、下挡板、下箱体、上箱体、提手板、挡圈、承载板、排孔、内桶和弹性塞,所述上箱体安装在所述下箱体上且其下端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上压板,所述下挡板设置在所述下箱体上端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提手板、一个所述挡圈和一个所述内桶组成一个培育基体桶,两个所述提手板对称设置在所述挡圈上端,所述挡圈设置在所述内桶上端,八个所述弹性塞分别设置在所述承载板上,所述承载板设置在所述上箱体底部,六个所述培育基体桶分别设置在所述承载板上且其与所述承载板的连接为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废水净化用绿尾狐藻培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孔由若干个通孔组成,且其设置在所述培育基体桶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废水净化用绿尾狐藻培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束位角块共两个,且其分别设置在所述上箱体上端的左右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废水净化用绿尾狐藻培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盖采用玻璃制成,且其设置在两个所述束位角块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废水净化用绿尾狐藻培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共两个,且其分别设置在两块所述上压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废水净化用绿尾狐藻培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板和所述下挡板的大小相同,且其在竖直方向的投影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废水净化用绿尾狐藻培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塞共八个,且其四个为一组分别均布在所述承载板上靠所述上箱体前后侧壁的处,两个处于同一侧且相邻的所述弹性塞的安装位置之间连线中点处的垂线与一个所述内桶的中心线垂直。

  说明书

  一种养殖废水净化用绿尾狐藻培育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实验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养殖废水净化用绿尾狐藻培育箱。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江河湖泊的水体富营养化已逐渐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生态环境问题,如几个大型湖泊(太湖、巢湖、滇池等)及其周边地域频繁爆发“蓝藻”,很多大小河流(京杭大运河、浏阳河、捞刀河等)和溪流经常被水葫芦淤积,阻塞河道、影响鱼类等水生生物的正常繁衍和生长。对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往往采取工程措施(清除湖泊淤泥,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等);土地处理(通过土壤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微生物转化和植物吸收等作用来净化污水)等。几个大型湖泊及其周边地域的地方政府花费了大量财力和人力资源应用工程措施治理富营养化,1-2年以后又恢复原状,治理效果往往事倍功半。因为我国目前种植业和养殖业严重脱节,种植业过量施用氮磷类化学肥料,导致农田氮磷大量积累和流失;养殖业废弃污染物直接排放。只有农区环境氮磷得有效控制,显著减少向大型湖泊输送去氮磷,富营养化治理工作就会事半功倍。

  目前一般采用绿狐尾藻进行污水治理,其与一般的水生植物相比,具有以下主要特性:

  (1)在水体中适宜生长的时间长。绿狐尾藻适宜生长温度在5℃以上,在中国亚热带地区全年都能正常生长发育,只在冬季植株水面以上部分会受到冻害,但沉于水中的植株四季常青。

  (2)适应于高氮磷的水体环境。绿狐尾藻在富含氮磷的水体中生长迅速、生物量大,3月下旬至12月下旬可以定期收割,每公顷年产量可达100吨以上。

  (3)对环境中氮的吸收能力强。绿狐尾藻氮吸收量达1-2吨N/公顷·年和0.2-0.3吨P/公顷·年。

  (4)营养价值高。绿狐尾藻植株粗蛋白含量17.0%左右、粗纤维含量36.9%,富含Ca、Mg、Zn、Fe、Mn等矿质元素,而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的积累量较低。

  (5)能与水体和底栖动、植物共生。绿狐尾藻具有发达的茎根连通的通气组织结构,泌氧功能强,不仅不会导致水体和底栖动、植物因缺氧而窒息死亡,反而可为其提供充足氧气。

  (6)绿狐尾藻不耐贫瘠、不耐旱。绿狐尾藻在氮含量低于3mg N/L的水中生长欠佳,甚至萎缩;植株脱离水体后会自行死亡,避免发生生物入侵。

  由此在利用绿狐尾藻对养殖废水进行净化处理时,可以先期对其进行培育,然后再进行移植,提高利用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养殖废水净化用绿尾狐藻培育箱,设置可上下分离的上箱体和下箱体,同时在上箱体下部设置承载板,在承载板上设置内桶,利用内桶盛放绿狐尾藻的培养材料及绿狐尾藻,然后从上往内桶内施加养殖废水,多余的水会从排孔内排到下箱体,在此过程中,为了边培育边检测绿狐尾藻的养殖废水净化能力,可以分别在六个培育基体桶内施加不同的培养材料,同时通过拔出培育基体桶临近的弹性塞,对下箱体内的水体进行检测取样,可以根据临近水体内的氮磷含量确定不同培养材料下对养殖废水的处理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养殖废水净化用绿尾狐藻培育箱,包括箱盖、束位角块、上压板、把手、下挡板、下箱体、上箱体、提手板、挡圈、承载板、排孔、内桶和弹性塞,所述上箱体安装在所述下箱体上且其下端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上压板,所述下挡板设置在所述下箱体上端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提手板、一个所述挡圈和一个所述内桶组成一个培育基体桶,两个所述提手板对称设置在所述挡圈上端,所述挡圈设置在所述内桶上端,八个所述弹性塞分别设置在 所述承载板上,所述承载板设置在所述上箱体底部,六个所述培育基体桶分别设置在所述承载板上且其与所述承载板的连接为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排孔由若干个通孔组成,且其设置在所述培育基体桶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束位角块共两个,且其分别设置在所述上箱体上端的左右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箱盖采用玻璃制成,且其设置在两个所述束位角块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把手共两个,且其分别设置在两块所述上压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上压板和所述下挡板的大小相同,且其在竖直方向的投影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塞共八个,且其四个为一组分别均布在所述承载板上靠所述上箱体前后侧壁的处,两个处于同一侧且相邻的所述弹性塞的安装位置之间连线中点处的垂线与一个所述内桶的中心线垂直。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体的积极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设置可上下分离的上箱体和下箱体,同时在上箱体下部设置承载板,在承载板上设置内桶,利用内桶盛放绿狐尾藻的培养材料及绿狐尾藻,然后从上往内桶内施加养殖废水,多余的水会从排孔内排到下箱体。

  2、本实用新型为了边培育边检测绿狐尾藻的养殖废水净化能力,可以分别在六个培育基体桶内施加不同的培养材料,同时通过拔出培育基体桶临近的弹性塞,对下箱体内的水体进行检测取样,可以根据临近水体内的氮磷含量确定不同培养材料下对养殖废水的处理能力。

  3、本实用新型便于使用,方便快捷。

  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5、本实用新型产品性能好,使用寿命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