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用污泥分离系统

发布时间:2017-12-23 13:52:02

  申请日2017.03.25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IPC分类号C02F11/12; C02F1/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处理用污泥分离系统,包括沉淀前部蓄水池、沉淀中部斜管池、沉淀后部排水池和污泥离心装置;所述沉淀中部斜管池中设置有污泥沉淀斜管和沉淀斜管安装板,所述沉淀斜管安装板上设置有高度调节固定贴板,所述高度调节固定贴板上设置有高度调节安装螺栓,所述沉淀中部斜管池的侧壁上设置有高度调节安装螺孔;所述污泥离心装置包括污泥离心旋转底盘、污泥离心旋转侧罩以及离心旋转驱动轴,所述污泥离心旋转底盘在边缘处设置有旋转侧罩安装凸起环,所述污泥离心旋转侧罩的下端套装在所述旋转侧罩安装凸起环外侧。本发明能够便捷地对沉淀斜管的设置高度进行调节,且能够兼具离心脱水和压滤脱水的功能。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水处理用污泥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前部蓄水池(10)、沉淀中部斜管池(20)、沉淀后部排水池(30)和污泥离心装置,所述沉淀前部蓄水池(10)和所述沉淀后部排水池(30)相向设置于所述沉淀中部斜管池(20)的两端;所述沉淀中部斜管池(20)中设置有污泥沉淀斜管(21)、和用安装固定所述污泥沉淀斜管(21)的沉淀斜管安装板(22),所述沉淀斜管安装板(22)上设置有高度调节固定贴板(23),所述高度调节固定贴板(23)上设置有高度调节安装螺栓(24),所述沉淀中部斜管池(20)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高度不同的用于配合所述高度调节安装螺栓(24)的高度调节安装螺孔(25);所述沉淀中部斜管池(20)和所述沉淀前部蓄水池(10)之间设置有顶部污水输送通道(11),所述沉淀中部斜管池(20)和沉淀后部排水池(30)之间设置有顶部清水排出通道(31);所述污泥离心装置包括污泥离心旋转底盘(41)、设置于所述污泥离心旋转底盘(41)上的污泥离心旋转侧罩(42)、以及设置于所述污泥离心旋转底盘(41)底部的离心旋转驱动轴(43),所述污泥离心旋转侧罩(42)为圆锥形结构且上端的直径小于下端的直径,所述污泥离心旋转底盘(41)在边缘处设置有圆环形的旋转侧罩安装凸起环(411),所述污泥离心旋转侧罩(42)的下端套装在所述旋转侧罩安装凸起环(411)外侧,且所述旋转侧罩安装凸起环(411)与所述离心旋转驱动轴(43)同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处理用污泥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斜管安装板(22)水平设置,且所述沉淀斜管安装板(22)朝向所述沉淀前部蓄水池(10)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板竖直分隔板(221)和污水过水镂空口(222),所述沉淀斜管安装板(22)和所述安装板竖直分隔板(221)将所述沉淀中部斜管池(20)分割为斜管池污水区域(26)和斜管池清水区域(27),所述斜管池清水区域(27)和所述斜管池污水区域(26)通过所述污泥沉淀斜管(21)连通;所述污泥沉淀斜管(21)倾斜设置,且所述污泥沉淀斜管(21)的上端朝向所述沉淀后部排水池(30)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处理用污泥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前部蓄水池(10)的底部连接待沉淀污水输送泵(12),所述沉淀后部排水池(30)中设置有已沉淀清水排出泵(3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处理用污泥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沉淀后部排泥池(50),所述沉淀后部排泥池(50)的底部与所述沉淀中部斜管池(20)的底部相互连通,且所述沉淀后部排泥池(50)和所述沉淀中部斜管池(20)之间设置有沉淀污泥刮板输送带(51),所述沉淀后部排泥池(50)中还设置有污泥排出刮板输送带(52),所述污泥排出刮板输送带(52)倾斜设置,且所述污泥排出刮板输送带(52)的下端位于所述沉淀后部排泥池(50)中,所述污泥排出刮板输送带(52)的上端位于所述污泥离心旋转侧罩(42)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处理用污泥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离心旋转侧罩(42)的上端设置有污泥离心加料漏斗(44);所述离心旋转驱动轴(43)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污泥离心旋转底盘(41),所述离心旋转驱动轴(43)的下端连接离心旋转驱动减速机(45),所述离心旋转驱动减速机(45)上设置有离心旋转驱动电机(46)。

  说明书

  一种水处理用污泥分离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和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水处理用污泥分离系统。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主要包括混合凝絮、沉淀分离、污泥脱水三个重要步骤:

  混合凝絮是指向污水中投加混凝剂并立即瞬时强烈搅动,在10~20秒的时间内将絮凝剂均匀分散到污水中,此过程使污水中的所有胶体颗粒几乎在瞬间完成脱稳与凝聚,故也称初级混凝过程。

  沉淀分离是指通过机械或动态方式将凝絮后的污泥与水分离开,目前国内常用的混合方式有管式静态混合池与机械混合池,其中管式静态混合池的应用较为节能环保,而管式静态混合池中应用较为成熟又主要包括斜管沉淀池或侧向流斜板沉淀池,平流沉淀池和小间距斜板沉淀池也有采用但数量较少。

  污泥脱水主要由以下设备来实现:板框压滤机、离心脱水机和带式压滤机等;其中离心脱水机的设备购置费及运行费用均高于带式压滤机,但前者工作环境好,土建工程费用较低。

  传统的斜管沉淀池其沉淀斜管的设置高度难以调节,只能通过更换沉淀斜管组件来实现,作业难度大、效率低、成本高,有待于进一步地改进;此外也有必要设计一种兼具离心脱水和压滤脱水功能的污泥脱水设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处理用污泥分离系统,能够便捷地对沉淀斜管的设置高度进行调节,且能够兼具离心脱水和压滤脱水的功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处理用污泥分离系统,包括沉淀前部蓄水池、沉淀中部斜管池、沉淀后部排水池和污泥离心装置,所述沉淀前部蓄水池和所述沉淀后部排水池相向设置于所述沉淀中部斜管池的两端;所述沉淀中部斜管池中设置有污泥沉淀斜管、和用安装固定所述污泥沉淀斜管的沉淀斜管安装板,所述沉淀斜管安装板上设置有高度调节固定贴板,所述高度调节固定贴板上设置有高度调节安装螺栓,所述沉淀中部斜管池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高度不同的用于配合所述高度调节安装螺栓的高度调节安装螺孔;所述沉淀中部斜管池和所述沉淀前部蓄水池之间设置有顶部污水输送通道,所述沉淀中部斜管池和沉淀后部排水池之间设置有顶部清水排出通道;所述污泥离心装置包括污泥离心旋转底盘、设置于所述污泥离心旋转底盘上的污泥离心旋转侧罩、以及设置于所述污泥离心旋转底盘底部的离心旋转驱动轴,所述污泥离心旋转侧罩为圆锥形结构且上端的直径小于下端的直径,所述污泥离心旋转底盘在边缘处设置有圆环形的旋转侧罩安装凸起环,所述污泥离心旋转侧罩的下端套装在所述旋转侧罩安装凸起环外侧,且所述旋转侧罩安装凸起环与所述离心旋转驱动轴同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沉淀斜管安装板水平设置,且所述沉淀斜管安装板朝向所述沉淀前部蓄水池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板竖直分隔板和污水过水镂空口,所述沉淀斜管安装板和所述安装板竖直分隔板将所述沉淀中部斜管池分割为斜管池污水区域和斜管池清水区域,所述斜管池清水区域和所述斜管池污水区域通过所述污泥沉淀斜管连通;所述污泥沉淀斜管倾斜设置,且所述污泥沉淀斜管的上端朝向所述沉淀后部排水池倾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沉淀前部蓄水池的底部连接待沉淀污水输送泵,所述沉淀后部排水池中设置有已沉淀清水排出泵。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沉淀后部排泥池,所述沉淀后部排泥池的底部与所述沉淀中部斜管池的底部相互连通,且所述沉淀后部排泥池和所述沉淀中部斜管池之间设置有沉淀污泥刮板输送带,所述沉淀后部排泥池中还设置有污泥排出刮板输送带,所述污泥排出刮板输送带倾斜设置,且所述污泥排出刮板输送带的下端位于所述沉淀后部排泥池中,所述污泥排出刮板输送带的上端位于所述污泥离心旋转侧罩的上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污泥离心旋转侧罩的上端设置有污泥离心加料漏斗;所述离心旋转驱动轴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污泥离心旋转底盘,所述离心旋转驱动轴的下端连接离心旋转驱动减速机,所述离心旋转驱动减速机上设置有离心旋转驱动电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水处理用污泥分离系统,通过在沉淀斜管安装板的两端设置高度调节固定贴板、套管伸缩式安装柱和倾斜度调节铰链轴,能够便捷地对沉淀斜管的设置高度和角度进行调节,从而降低斜管沉淀池沉淀斜管高度和角度调节作业的作业难度,提高作业的效率,并降低作业的成本;且通过设置圆锥形结构的污泥离心旋转侧罩,在离心的同时挤压堆积的污泥,从而能够兼具离心脱水和压滤脱水的功能,满足污泥脱水的实际使用要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