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废水处理装置

发布时间:2017-12-23 9:14:00

  申请日2017.01.27

  公开(公告)日2017.08.22

  IPC分类号C02F9/08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药剂废水处理装置。所述的药剂废水处理装置包括集水箱,还包括第一沉淀池、pH调节池、双氧水反应池、第二沉淀池、第一次氯酸钠反应池、第三沉淀池、氯气、紫外线联合消毒池、储水池、污泥池,其中,集水箱与第一沉淀池、pH调节池、双氧水反应池、第二沉淀池、第一次氯酸钠反应池、第三沉淀池、氯气、紫外线联合消毒池、储水池依次相连;第一沉淀池的底部、第二沉淀池的底部、第三沉淀池的底部均与集水箱相连,储水池的底部连接污泥池,污泥池也与集水箱相连。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针对性强,处理后的废水无色透明,无异味残留,COD去除率达到93%,完全达到排放标准。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药剂废水处理装置,包括集水箱(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沉淀池(2)、pH调节池(3)、双氧水反应池(4)、第二沉淀池(5)、第一次氯酸钠反应池(6)、第三沉淀池(8)、氯气、紫外线联合消毒池(9)、储水池(10)、污泥池(11),其中,集水箱(1)与第一沉淀池(2)、pH调节池(3)、双氧水反应池(4)、第二沉淀池(5)、第一次氯酸钠反应池(6)、第三沉淀池(8)、氯气、紫外线联合消毒池(9)、储水池(10)依次相连;第一沉淀池(2)的底部、第二沉淀池(5)的底部、第三沉淀池(8)的底部均与集水箱(1)相连,储水池(10)的底部连接污泥池(11),污泥池(11)也与集水箱(1)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剂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次氯酸钠反应池(6)、第三沉淀池(8)之间设置第二次氯酸钠反应池(7)。

  说明书

  药剂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药剂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医院会产生较多的废水,但是由于来源不同,废水中含有的物质则不尽相同。目前医院一般是将所有废水集中处理,存在成本高、针对性不强等缺点。

  药剂实验产生的废水中含有酸、碱、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离子、病原微生物等等,异味大,颜色深,处理难度高,需要采用处理效果好,针对性强的废水处理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针对性强、处理效果好的药剂废水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的药剂废水处理装置,包括集水箱,还包括第一沉淀池、pH调节池、双氧水反应池、第二沉淀池、第一次氯酸钠反应池、第三沉淀池、氯气、紫外线联合消毒池、储水池、污泥池,其中,集水箱与第一沉淀池、pH调节池、双氧水反应池、第二沉淀池、第一次氯酸钠反应池、第三沉淀池、氯气、紫外线联合消毒池、储水池依次相连;第一沉淀池的底部、第二沉淀池的底部、第三沉淀池的底部均与集水箱相连,储水池的底部连接污泥池,污泥池也与集水箱相连。

  其中:

  第一次氯酸钠反应池、第三沉淀池之间设置第二次氯酸钠反应池。所述的第二次氯酸钠反应池的设置提高了氧化处理的效果。

  所述的第一沉淀池的底部、第二沉淀池的底部、第三沉淀池的底部、储水池的底部会形成污泥,将这些污泥回用到集水箱进行循环处理,实现了污泥减量化,有利于污泥的回收利用。

  废水由集水箱进入第一沉淀池后,再进入pH调节池,调整废水pH值至7~8,随后进入双氧水反应池,向其中加入H2O2,之后进入第二沉淀池,再依次经第一次氯酸钠反应池、第三沉淀池、氯气、紫外线联合消毒池后,最后进入储水池,储水池中的水直接排放即可。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三级沉淀以及双氧水氧化、次氯酸钠氧化保证了处理效果。第一级沉淀是处理前的絮凝沉淀,然后是采用双氧水反应后,进行第二级沉淀,最后是次氯酸钠反应后,进行第三级沉淀。三级沉淀再加上双氧水、氯酸钠的氧化处理,使得处理后的废水,由浑浊变为无色透明,无异味,处理效果显著,COD去除率达到93%,完全达到排放标准。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针对性强,操作容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