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动力污水絮凝分离装置

发布时间:2017-12-22 10:14:00

  申请日2017.05.04

  公开(公告)日2017.12.05

  IPC分类号B01D21/01; B01D21/28

  摘要

  微动力污水絮凝分离装置,包括沉淀池,沉淀池呈梯形体结构,梯形体横向设置,沉淀池的左右两个面平行且为矩形,沉淀池的上下前后四个面均为梯形,沉淀池的下表面呈倾斜状,上表面水平,左侧面进水,右侧面出水,左侧面宽而浅,右侧面窄而深,沉淀池靠近右侧面内设有水平的分流板,分流板将右端分为上出水端和下出水端,还设有加药装置和风机,所述加药装置与沉淀池连通,沉淀池内设有曝气管,风机与曝气管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加药装置向沉淀池内加入絮凝剂,使污水杂质与絮凝剂结合形成大的沉淀物,通过曝气管向沉淀池曝气,加速杂质与絮凝剂结合可加速杂质的沉淀分离,沉淀分离效率高,沉淀物便于排出。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微动力污水絮凝分离装置,包括沉淀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呈梯形体结构,梯形体横向设置,所述沉淀池(1)的左右两个面平行且为矩形,所述沉淀池(1)的上下前后四个面均为梯形,沉淀池(1)的下表面呈倾斜状,上表面水平,左侧面进水,右侧面出水,左侧面宽而浅,右侧面窄而深,所述沉淀池(1)靠近右侧面内设有水平的分流板(2),分流板(2)将右端分为上出水端和下出水端,还设有加药装置(4)和风机(5),所述加药装置(4)与沉淀池(1)连通,沉淀池(1)内设有曝气管(6),所述风机(5)与曝气管(6)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动力污水絮凝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的横截面保持不变。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动力污水絮凝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的左端设有支撑支架(3),通过支撑支架(3)保持沉淀池(1)的上表面水平。

  说明书

  微动力污水絮凝分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装置,具体是涉及一种微动力污水絮凝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生活中的污水和工业中的废水要经过处理才能排放,石材加工厂、选矿厂等由生产直接产生的含沉淀物的污水和对各种粉尘进行加湿处理后产生的含沉淀物的污水,其常用的处理方式是通过沉淀池沉淀处理。现有的沉淀池多为矩形结构,沉淀物沉入池底,沉淀速度慢,沉淀物不便于排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沉淀分离效率高,沉淀物便于排出的微动力污水絮凝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动力污水絮凝分离装置,包括沉淀池,所述沉淀池呈梯形体结构,梯形体横向设置,所述沉淀池的左右两个面平行且为矩形,所述沉淀池的上下前后四个面均为梯形,沉淀池的下表面呈倾斜状,上表面水平,左侧面进水,右侧面出水,左侧面宽而浅,右侧面窄而深,所述沉淀池靠近右侧面内设有水平的分流板,分流板将右端分为上出水端和下出水端,还设有加药装置和风机,所述加药装置与沉淀池连通,沉淀池内设有曝气管,所述风机与曝气管连接。

  进一步,所述沉淀池的横截面保持不变。

  进一步,所述沉淀池的左端设有支撑支架,通过支撑支架保持沉淀池的上表面水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通过加药装置向沉淀池内加入絮凝剂,使污水杂质与絮凝剂结合形成大的沉淀物,通过曝气管向沉淀池曝气,使杂质与絮凝剂充分接触,加速杂质与絮凝剂结合;进水区宽而浅,出水区窄而深,沉淀池的下表面为斜面,可加速杂质的沉淀分离,沉淀分离效率高,沉淀物便于排出,沉淀池的横截面保持不变,水体流速均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