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高效沉淀池

发布时间:2017-12-20 11:17:23

  申请日2017.05.10

  公开(公告)日2017.07.14

  IPC分类号B01D21/01; B01D21/28; B01D21/3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高效沉淀池,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反应区和澄清区,反应区包括混合反应区和推流反应区,混合反应区包括进水管,澄清区包括入口、斜管沉淀区和浓缩区,推流反应区与入口连通,斜管沉淀区位于澄清区的上端,浓缩区位于澄清区的下端,浓缩区内设有泥斗,还包括污泥循环系统和排污系统,污泥循环系统包括污泥循环管道和污泥循环泵,污泥循环管道一端与泥斗连通,污泥循环管道另一端与进泥管连通,污泥循环管道上设有第一开关阀,排污系统包括排污管道和排污泵,排污管道与所述泥斗连通,排污管道上设有第二开关阀;本发明的优点是能够对泥斗中排出的污泥进行循环利用,提高污泥的沉淀效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高效沉淀池,包括反应区(1)和澄清区(2),所述反应区(1)包括混合反应区(11)和推流反应区(12),所述混合反应区(11)包括进水管(111),所述澄清区(2)包括入口(21)、斜管沉淀区(22)和浓缩区(23),所述推流反应区(12)与所述入口(21)连通,所述斜管沉淀区(22)位于所述澄清区(2)的上端,所述浓缩区(23)位于所述澄清区(2)的下端,所述浓缩区(23)内设有泥斗(3),其特征是:还包括污泥循环系统(5)和排污系统(6),所述污泥循环系统(5)包括污泥第一开关阀(51)和污泥循环泵(52),所述污泥循环管道一端与所述泥斗(3)连通,所述污泥循环管道另一端与所述进泥管连通,所述污泥循环管道上设有第一开关阀(51),所述排污系统(6)包括排污第二开关阀(61)和排污泵(62),所述排污第二开关阀(61)与所述泥斗(3)连通;

  所述污泥有第一开关阀(51)连接有循环泵(52);

  所述污泥循环第一开关阀(51)上连接有污泥回流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高效沉淀池,其特征是:所述混合反应区(11)包括缓流圆筒(112),所述缓流圆筒(112)内穿设有搅拌器(113),所述缓流圆筒(112)下端与所述进水管(111)连通,所述缓流圆筒(112)上端与所述推流反应区(12)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高效沉淀池,其特征是:所述澄清区(2)内设有刮泥机(4)。

  说明书

  一种污水高效沉淀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污水高效沉淀池。

  背景技术

  澄清池,起到截留分离杂质颗粒作用的介质是呈悬浮状的泥渣。

  水和废水的混凝处理工艺包括水和药剂的混合、反应及絮凝体与水的分离三个阶段。澄清池就是完成上述三个过程于一体的专门设备。

  澄清池中起到截留分离杂质颗粒作用的介质是呈悬浮状的泥渣。在澄清池中,沉泥被提升起来并使之处于均匀分布的悬浮状态,在池中形成高浓度的稳定活性泥渣层,该层悬浮物浓度约在3~10g/L。原水在澄清池中由下向上流动,泥渣层由于重力作用可在上升水流中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当原水通过泥渣悬浮层时,利用接触絮凝原理,原水中的悬浮物便被泥渣悬浮层阻留下来,使水获得澄清。清水在澄清池上部被收集。

  泥渣悬浮层上升流速与泥渣的体积、浓度有关,因此,正确选用上升流速,保持良好的泥渣悬浮层,是澄清池取得较好处理效果的基本条件。

  但现有的污水高效沉淀池多出现沉淀效果不佳,而且污泥简单的排放,没有作为絮凝的“帮手”,从而减少化学药剂的减少。因此提供一种既能高效沉淀又能利用污泥絮凝而减少药剂适用的污水高效沉淀池是十分必要的。

  所以该污水高效沉淀池的直接将污泥从排泥管排出,而污泥可以作为污水处理的沉淀剂,带有絮凝物的原水遇到悬浮的活性污泥后,利用接触絮凝原理,原水中的悬浮物便被活性污泥吸附。因此从泥斗中排出的污泥可以继续利用,将污泥直接排出造成了活性污泥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水高效沉淀池,其优点是能够对泥斗中排出的污泥进行循环利用。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污水高效沉淀池,包括反应区和澄清区,所述反应区包括混合反应区和推流反应区,所述混合反应区包括进水管,所述澄清区包括入口、斜管沉淀区和浓缩区,所述推流反应区与所述入口连通,所述斜管沉淀区位于所述澄清区的上端,所述浓缩区位于所述澄清区的下端,所述浓缩区内设有泥斗,还包括污泥循环系统和排污系统,所述污泥循环系统包括污泥循环管道和污泥循环泵,所述污泥循环管道一端与所述泥斗连通,所述污泥循环管道另一端与所述进水管连通,所述污泥循环管道上设有第一开关阀,所述排污系统包括排污管道和排污泵,所述排污管道与所述泥斗连通,所述排污管道上设有第二开关阀。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原水与活性淤泥从进水管进入混合反应区,通过推流反应区进行慢速絮凝反应,结成较大的絮凝体后进入澄清区内,经过斜管沉淀区进行分离,澄清水从斜管沉淀区的上端进入下一个处理构筑物,沉淀物沉淀至浓缩区,从泥斗进入污泥循环管道,通过污泥循环泵将还可继续使用的活性污泥抽入进水管内,继续对原水内的悬浮物进行吸附,使活性污泥得以继续利用,减少了活性污泥的浪费。当从泥斗中排出的污泥失去活性时,关闭第一开关阀,打开第二开关阀,通过排污泵将失去活性的污泥从排污管道排出,不再进行循环。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污泥循环管道连接有循环泵。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循环泵可以为污泥循环管道提供保障,使污泥得以持续正常循环利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合反应区包括缓流圆筒,所述缓流圆筒内穿设有搅拌器,所述缓流圆筒下端与所述进水管连通,所述缓流圆筒上端与所述推流反应区连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原水通过进水管进入缓流圆筒内,通过搅拌器的提升作用完成泥渣、药剂。原水的快速凝聚反应,然后进入推流反应区内进行慢速絮凝反应,搅拌器为聚合电解质的分散和絮凝提供需要的能量,达到快速凝聚的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澄清区内设有刮泥机。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刮泥机将沉淀至浓缩区底部的污泥进行刮除,使污泥悬浮后进入泥斗中,使得污泥的循环和排放效果更好,更加高效。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污泥循环系统和排污系统的切换,对泥斗中的污泥可以根据其活性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提高了污泥的利用效率,减少了污泥的浪费;

  2、因为污泥的高效利用和斜管的实用,大大提高了污水的出水指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