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7.05.22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IPC分类号F04B43/067; F04B15/02; F04B23/04; F04B53/10; F04B53/16; F04B53/0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防堵污水排污泵。包括动力机构、活塞往复驱动机构、储水腔、进水机构、出水机构和排水管,所述动力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皮带传动机构,所述活塞往复驱动机构包括活塞管和膜腔,所述皮带传动机构能带动活塞杆往复运动,所述膜腔内设有密封膜片,所述膜腔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带孔侧壁和第二带孔侧壁,所述进水机构包括进水管、进水球槽和进水口,所述进水球槽内设有进水控制球,所述出水机构包括出水管、出水球槽和出水口,所述出水球槽内设有出水控制球,所述出水口与排水管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安全、有效的将污水处理池中的污水抽送入排水管道,有效的避免了堵塞;排污效率高,使用起来安全、方便。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新型防堵污水排污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机构、活塞往复驱动机构、储水腔(1)、进水机构、出水机构和排水管(2),所述动力机构包括驱动电机(3)和皮带传动机构,所述皮带传动机构的带轮(4)边缘设有连接凸柱(5),所述活塞往复驱动机构包括活塞管(6)和膜腔(7),所述活塞管(6)内设有橡胶密封活塞(8)和活塞杆(9),所述活塞杆(9)顶部与连接凸柱(5)铰接,所述膜腔(7)内设有密封膜片(10),所述膜腔(7)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带孔侧壁(11)和第二带孔侧壁(12),所述第一带孔侧壁(11)与活塞管(6)连通,所述第二带孔侧壁(12)与储水腔(1)连通,所述进水机构设置于储水腔(1)底部,所述进水机构包括进水管(13)、进水球槽(14)和进水口(15),所述进水管(13)和进水口(15)均与进水球槽(14)连通,所述进水球槽(14)内设有进水控制球(16),所述进水控制球(16)的直径大于进水口(15)的内径,所述进水口(15)外侧设有弧形滤网(17),所述出水机构设置于储水腔(1)顶部,所述出水机构包括出水管(18)、出水球槽(19)和出水口(20),所述出水管(18)和出水口(20)均与出水球槽(19)连通,所述出水球槽(19)内设有出水控制球(21),所述出水控制球(21)的直径大于出水口(20)的内径,所述出水口(20)上设有出水控制阀门(22),所述出水口(20)与排水管(2)之间设有连接件(23),所述出水口(20)与排水管(2)之间通过连接件(23)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防堵污水排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腔(1)远离膜腔(7)一端的侧壁上设有法兰盘(2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防堵污水排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3)包括连接管(25)、顶部固定旋塞(26)和底部固定旋塞(27),所述排水管(2)底部设有连接支管(28),所述连接管(25)顶部外侧设有与连接支管(28)相适应的第一搭接凸缘(29),所述连接管(25)底部外侧设有与出水口(20)相适应的第二搭接凸缘(30),所述顶部固定旋塞(26)与连接支管(28)螺纹连接,所述顶部固定旋塞(26)的底部平面内侧压紧第一搭接凸缘(29),所述底部固定旋塞(27)与出水口(20)螺纹连接,所述底部固定旋塞(27)的顶部平面内侧压紧第二搭接凸缘(3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新型防堵污水排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管(28)与第一搭接凸缘(29)接触处设有第一密封橡胶垫(31),所述出水口(20)与第二搭接凸缘(30)接触处设有第二密封橡胶垫(3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防堵污水排污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支架(33),所述固定支架(33)设置于地面上,所述驱动电机(3)设置于固定支架(33)上,所述固定支架(33)上还设有竖向支架(34),所述皮带传动机构设置于竖向支架(34)上。
说明书
一种新型防堵污水排污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污泵,具体是一种新型防堵污水排污泵。
背景技术
目前,污水处理池中的污水中往往含有大量的固体颗粒沉淀或固定悬浮物等杂物,普通叶轮式抽水泵无法安全、有效的将其抽送入排水管道,极易发生堵塞造成污水排放不顺,使用时带来很大的麻烦;其次普通的抽水泵体积小,内部结构复杂,由于污水成分复杂,很容易对内部结构造成损坏,普通的抽水泵的抽水效率也很低下。所以,目前急需一种排污效率高,使用起来安全、方便的排污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防堵污水排污泵,它能安全、有效的将污水处理池中的污水抽送入排水管道,有效的避免了堵塞;排污效率高,使用起来安全、方便。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防堵污水排污泵,包括动力机构、活塞往复驱动机构、储水腔、进水机构、出水机构和排水管,所述动力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皮带传动机构,所述皮带传动机构的带轮边缘设有连接凸柱,所述活塞往复驱动机构包括活塞管和膜腔,所述活塞管内设有橡胶密封活塞和活塞杆,所述活塞杆顶部与连接凸柱铰接,所述膜腔内设有密封膜片,所述膜腔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带孔侧壁和第二带孔侧壁,所述第一带孔侧壁与活塞管连通,所述第二带孔侧壁与储水腔连通,所述进水机构设置于储水腔底部,所述进水机构包括进水管、进水球槽和进水口,所述进水管和进水口均与进水球槽连通,所述进水球槽内设有进水控制球,所述进水控制球的直径大于进水口的内径,所述进水口外侧设有弧形滤网,所述出水机构设置于储水腔顶部,所述出水机构包括出水管、出水球槽和出水口,所述出水管和出水口均与出水球槽连通,所述出水球槽内设有出水控制球,所述出水控制球的直径大于出水口的内径,所述出水口上设有出水控制阀门,所述出水口与排水管之间设有连接件,所述出水口与排水管之间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所述储水腔远离膜腔一端的侧壁上设有法兰盘。
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管、顶部固定旋塞和底部固定旋塞,所述排水管底部设有连接支管,所述连接管顶部外侧设有与连接支管相适应的第一搭接凸缘,所述连接管底部外侧设有与出水口相适应的第二搭接凸缘,所述顶部固定旋塞与连接支管螺纹连接,所述顶部固定旋塞的底部平面内侧压紧第一搭接凸缘,所述底部固定旋塞与出水口螺纹连接,所述底部固定旋塞的顶部平面内侧压紧第二搭接凸缘。
所述连接支管与第一搭接凸缘接触处设有第一密封橡胶垫,所述出水口与第二搭接凸缘接触处设有第二密封橡胶垫。
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设置于地面上,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固定支架上,所述固定支架上还设有竖向支架,所述皮带传动机构设置于竖向支架上。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装置通过驱动电机提供动力,带轮的转动能够带动活塞杆的往复运动,橡胶密封活塞底部的活塞管内以及膜腔内均有空气,因此,橡胶密封活塞上升时,橡胶密封活塞底部的活塞管体积增大,膜腔内的空气会通过第一带孔侧壁进入到活塞管中,这时,密封膜片会紧贴第一带孔侧壁,储水腔中的污水会通过第二带孔侧壁进入到膜腔中,由于储水腔中的污水进入到了膜腔中,储水腔中压强降低,污水处理池中的污水在压力差的作用下会将进水控制球压到进水球槽顶部,使进水管与进水口之间的水路连通,与此同时,出水口处的压强与储水腔之间也存在压力差,在压力差的作用下会将出水控制球压到出水球槽底部,使出水管与出水口之间的水路封闭,从而完成整个储水腔进水过程;橡胶密封活塞下降时,橡胶密封活塞底部的活塞管体积减小,活塞管内的空气会通过第一带孔侧壁进入到膜腔中,这时,密封膜片会向第二带孔侧壁方向贴近,直到密封膜片紧贴第二带孔侧壁,膜腔中的污水会通过第二带孔侧壁进入到储水腔中,由于膜腔中的污水进入到了储水腔中,储水腔中压强升高,储水腔中的污水在压力差的作用下会将出水控制球压到出水球槽顶部,使出水管与出水口之间的水路连通,与此同时,进水口处的压强与污水处理池之间也存在压力差,在压力差的作用下会将进水控制球压到进水球槽底部,使进水管与进水口之间的水路封闭,从而完成整个储水腔出水过程,然后出水口中的污水会经过排水管进行排放;通过活塞杆的往复运动,完成往复的进水、出水过程。由于膜腔内进水、出水过程中装置内的污水会大幅度的搅动,活塞杆的往复运动的速率也较大,因此,储水腔中和膜腔中不会出现大量的固体颗粒沉淀或固定悬浮物的沉淀堆积,能安全、有效的将污水处理池中的污水抽送入排水管进行排放,有效的避免了堵塞;排污效率高,使用起来安全、方便。
2、为了提高排污效率,往往使用一机带动两个装置进行污水排放,通过在储水腔远离膜腔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法兰盘,两个装置之间通过法兰盘进行固定。
3、连接件能够实现出水口与排水管之间的连接。
4、第一密封橡胶垫的设置能够使连接支管与连接管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避免出现漏水,第二密封橡胶垫的设置能够使连接管与出水口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避免出现漏水。
5、固定支架用于固定住驱动电机,竖向支架用来固定皮带传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