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式污水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17-12-12 18:02:15

  申请日2017.08.16

  公开(公告)日2017.11.21

  IPC分类号C02F3/10; C02F3/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道式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管道式框架和生物填料,其中,管道式框架用于输送待处理水体,包括若干根处理管道;所述生物填料填充于所述处理管道内,为微生物提供生长载体;所述管道式框架内流动的待处理水体流经所述生物填料,待处理水体内污染物被附着于填料表面的微生物所降解。本发明能够提高所述待处理水体中的含氧量,从而能够从根本上对水体进行有效治理,同时,见效快、效率高,造价与运行费用低,后期维护修理方便,运行稳定可靠,能够进行可控地调节,以适应不同的河道环境。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管道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道式框架和生物填料,其中,

  所述管道式框架用于输送待处理水体,包括若干根处理管道;

  所述生物填料填充于所述处理管道内,为微生物提供生长载体;

  所述管道式框架内流动的待处理水体流经所述生物填料,待处理水体内污染物被附着于填料表面的微生物所降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式框架输送水体的同时作为微生物反应器,所述处理管道平行于水流方向布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式框架包括总进管和总出管,所述总进管和所述总出管之间设置若干根所述处理管道,所述处理管道之间以及所述处理管道和所述总进管、所述总出管之间设置有连接管道,所述连接管道将各个处理管道互相连接并且将处理管道和所述总进管、所述总出管连接,所述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电磁控制阀,所述电磁控制阀控制所述连接管道的连通与否从而能够调节所述总进管和所述总出管之间的处理管道是并联连接关系或者串联连接关系或者并联串联均存在的连接关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道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总进管设置有进水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待处理的水体;所述总出管设置有出水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处理后的水体。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道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管道的需要工作长度和待处理水体水流的流速关系符合如下公式:

   L = l n C 0 C K U

  式中:L为处理管道的工作长度;

  C0为总进管处待处理水体污染物的浓度;

  C为总出管处待处理水体污染物的浓度;

  K为本系统的生物填料的处理系数;

  U为处理管道内部水流的流速。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道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K根据生物填料内的微生物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数值。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道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K的范围为0.1~0.6。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道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管道的实际长度为标准值L0,因此在不同的水域需要的处理管道的根数n,满足如下公式:

   n = L L 0

  其中,当n具有小数时,自动进为整数。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道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当n大于1时,本系统根据n的数值来确定所述电磁控制阀的工作状态,确定足够数量的所述处理管道串联成一条流道,连通所述总进管和所述总出管。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道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当n小于1时,本系统根据n的数值来确定所述电磁控制阀的工作状态,确定连通所述总进管和所述总出管的所述处理管道处于并联。

  说明书

  一种管道式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污染治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道式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工业废水以及生活用水的排放使得河水遭受有机污染成为富营养水体,微生物在该水体中大量繁殖,有机物的好氧分解使水体中耗氧速率大于复氧速率,使得水体中的氧气被消耗殆尽,造成水体缺氧,致使有机物降解不完全、速度减缓,厌氧生物降解过程生成硫化氢、胺、氨、硫醇等发臭物质。而在缺氧水体中,有机污染物被厌氧分解形成大量硫化物,同时形成硫化亚铁、硫化锰等黑色物质,使得污水水体发黑发臭,形成黑臭水体,其中的硫化氢气体又会造成大气污染。污水水体黑臭是严重的水污染现象,使水体完全丧失使用功能,并影响景观以及人类生活和健康。

  目前对于城市污水的治理方法包括:管理污染源,清淤挖塘,充氧,水生生物法,物理化学方法,清水稀释等等。对于管理方法,包括点源控制,面源控制,不仅面临很大的管理难度,更加需要完善的配套设施,例如污水厂,短期内很难做到。

  常见的污水治理与修复技术有底泥疏浚、增氧曝气、投加药剂与菌种、生物栅与生态基、生态修复以及各种组合技术等,这些技术措施各有优缺点。底泥疏浚可以在一定时司内减轻了污染物对水体的影响,但只是实现了污染物转移,没有从根本上去除污染物,且成本高昂。增氧曝气技术应用普遍,可以实现污水充氧以及搅拌作用,不过不同的曝气设备往往不能兼顾充氧效率和能耗两方面的要求,而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体污染。投加药剂与菌种,效果见效快,但药剂成本高,且有可能产生二次污染。生物栅与生态基对污染源能起到一定的拦截作用,其本质是为微生物的生长和阳若提供一种载体的技术,微生物可以在载体匕聚集并生长,通过大量的微生物群落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该法投入少、能耗低、维护简单,对水中的有机物、氰磷及藻类等有去除作用,但填料挂膜慢,生物膜易脱落,从而降低了净化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管道式污水处理系统,能够提高所述待处理水体中的含氧量,从而能够从根本上对水体进行有效治理,同时,见效快、效率高,造价与运行费用低,后期维护修理方便,运行稳定可靠,能够进行可控地调节,以适应不同的河道环境。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管道式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管道式框架和生物填料,其中:

  所述管道式框架用于输送待处理水体,包括若干根处理管道;

  所述生物填料填充于所述处理管道内,为微生物提供生长载体;

  所述管道式框架内流动的待处理水体流经所述生物填料,待处理水体内污染物被附着于填料表面的微生物所降解。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管道式框架输送水体的同时作为微生物反应器,所述处理管道平行于水流方向布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管道式框架包括总进管和总出管,所述总进管和所述总出管之间设置若干根所述处理管道,所述处理管道之间以及所述处理管道和所述总进管、所述总出管之间设置有连接管道,所述连接管道将各个处理管道互相连接并且将处理管道和所述总进管、所述总出管连接,所述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电磁控制阀,所述电磁控制阀控制所述连接管道的连通与否从而能够调节所述总进管和所述总出管之间的处理管道是并联连接关系或者串联连接关系或者并联串联均存在的连接关系。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总进管设置有进水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待处理水体;所述总出管设置有出水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处理后的水体。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处理管道的需要工作长度和待处理水体水流的流速关系符合如下公式:

  式中:L为处理管道的工作长度;

  C0为总进管处待处理水体污染物的浓度;

  C为总出管处处理后水体污染物的浓度;

  K为本系统的生物填料的处理系数;

  U为处理管道内部水流的流速。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K根据生物填料内的微生物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数值。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K的范围为0.3~0.6。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处理管道的实际长度为标准值L0,因此在不同的水域需要的处理管道的根数n,满足如下公式:

  其中,当n具有小数时,自动进为整数。

  当n大于1时,本系统根据n的数值来确定所述电磁控制阀的工作状态,确定足够数量的所述处理管道串联成一条流道,连通所述总进管和所述总出管。

  当n小于1时,本系统根据n的数值来确定所述电磁控制阀的工作状态,确定连通所述总进管和所述总出管的所述处理管道处于并联。

  本发明的实施例,管道式污水处理系统能够提高所述待处理水体中的含氧量,从而能够从根本上对水体进行有效治理,同时,见效快、效率高,造价与运行费用低,后期维护修理方便,运行稳定可靠,能够进行可控地调节,以适应不同的河道环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