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特种菌群及其培养方法

发布时间:2017-12-2 16:54:58

  申请日

  2017.08.08

  公开(公告)日

  2017.10.03

  IPC分类号

  C12N1/20;C02F3/34;C12R1/385;C12R1/01;C12R1/05;C12R1/23;C12R1/465;C12R1/365

  摘要

  本案涉及一种 污水处理用特种菌群,以质量分数为计,该特种菌群包括:铜绿假单胞菌10%至15%、孢杆菌13%至20%、红球菌5%至10%、不动杆菌3%至8%、绿脓假单胞菌8%至15%、产碱杆菌15%至21%、嗜酸乳杆菌3%至5%、链霉菌1%至6%和珊瑚色诺卡式菌10%至25%,上述各菌种之和为100%。本发明污水处理用特种菌群培养方法操作简单、条件宽泛;该特种菌群对硫酸盐、有机物和NH3‑N含量较高的污水进行处理的效果较好;处理后的污水达到了国家相关排放标准,完全可以直接排放,或者进行循环使用;且污泥量少,无二次污染,处理效果稳定,环保无毒。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处理用特种菌群,其特征在于,以质量分数为计,该特种菌群包括: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用特种菌群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权利要求1所述的各菌种分别进行活化、扩大培养;

  2)经扩大培养后的菌种分别接种到混合菌种培养基中,在30℃下培养72小时,得特种菌液;

  3)将所述特种菌液通过干燥得到特种菌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用特种菌群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扩大培养所用的培养基为:生物素0.5wt%、大豆蛋白胨2wt%、葡萄糖1wt%、维生素B10.5wt%、MnCl2·4H2O0.5wt%、NaH2PO40.5wt%、FeC6H5O7·5H2O0.5wt%,余量为水,该培养基在125℃下灭菌30分钟。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特种菌群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混合菌种培养基为:生物素0.5wt%、大豆蛋白胨1wt%、葡萄糖1wt%、维生素B10.5wt%、NH4Cl0.5wt%,余量为水,该培养基在125℃下灭菌30分钟。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特种菌群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各菌种接种量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12%,孢杆菌15%,红球菌8%,不动杆菌5%,绿脓假单胞菌10%,产碱杆菌20%,嗜酸乳杆菌4%,链霉菌6%,珊瑚色诺卡式菌20%。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特种菌群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各菌种接种量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10%,孢杆菌18%,红球菌10%,不动杆菌3%,绿脓假单胞菌13%,产碱杆菌18%,嗜酸乳杆菌3%,链霉菌3%,珊瑚色诺卡式菌22%。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特种菌群,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干燥采用常压恒温干燥或冷冻干燥。

  说明书

  一种污水处理特种菌群及其培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特种菌群及其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废水的处理,低浓度污水处理较容易,但是当处理高浓度污水时,微生物处理效率会大大降低。现有技术高浓度污水处理用复合菌菌群在处理污水的过程中,由于生存条件对菌群的各个菌种并非都是最适条件,导致各种菌种的生长速率不尽相同,造成复合菌菌群中各菌种的比例失调而影响应用效果。此外,现有技术污水处理用复合菌菌群的稳定性较差,易受环境影响和群体结构影响,使某些菌种死亡或因新的微生物介入而导致复合菌菌群的群体优势被改变。另外,由于复合菌菌群的流失,在污水处理系统中需不断补充复合菌菌群以维持其成为系统中的优势菌群,这无疑会增加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费用。显然,现有技术污水处理用复合菌菌群易受生存条件影响,稳定性较差和需要不断补充复合菌菌群,从而导致污水处理成本加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案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特种菌群,通过对菌群进行优势联合,提高微生物处理效率,改善复合菌菌群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案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污水处理用特种菌群,其中,以质量分数为计,该特种菌群包括:

  优选的是,所述的污水处理用特种菌群的培养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权利要求1所述的各菌种分别进行活化、扩大培养;

  2)经扩大培养后的菌种分别接种到混合菌种培养基中,在30℃下培养72小时,得特种菌液;

  3)将所述特种菌液通过干燥得到特种菌群。

  优选的是,所述的污水处理用特种菌群的培养方法,其中,所述步骤1)中扩大培养所用的培养基为:生物素0.5wt%、大豆蛋白胨2wt%、葡萄糖1wt%、维生素B10.5wt%、MnCl2·4H2O0.5wt%、NaH2PO40.5wt%、FeC6H5O7·5H2O0.5wt%,余量为水,该培养基在125℃下灭菌30分钟。

  优选的是,所述的污水处理用特种菌群的培养方法,其中,所述步骤2)中混合菌种培养基为:生物素0.5wt%、大豆蛋白胨1wt%、葡萄糖1wt%、维生素B10.5wt%、NH4Cl0.5wt%,余量为水,该培养基在125℃下灭菌30分钟。

  优选的是,所述的污水处理用特种菌群的培养方法,其中,所述步骤2)中各菌种接种量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12%,孢杆菌15%,红球菌8%,不动杆菌5%,绿脓假单胞菌10%,产碱杆菌20%,嗜酸乳杆菌4%,链霉菌6%,珊瑚色诺卡式菌20%。

  优选的是,所述的污水处理用特种菌群的培养方法,其中,所述步骤2)中各菌种接种量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10%;孢杆菌18%;红球菌10%;不动杆菌3%;绿脓假单胞菌13%;产碱杆菌18%;嗜酸乳杆菌3%;链霉菌3%;珊瑚色诺卡式菌22%。

  优选的是,所述的污水处理用特种菌群的培养方法,其中,所述步骤3)中,干燥采用常压恒温干燥或冷冻干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污水处理用特种菌群培养方法操作简单、条件宽泛。

  (2)本发明污水处理用特种菌群对硫酸盐、有机物和NH3-N含量较高的污水进行处理的效果较好;处理后的污水达到了国家相关排放标准,完全可以直接排放,或者进行循环使用;且污泥量少,无二次污染,处理效果稳定,环保无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实施例1

  本发明的一种污水处理特种菌群包括质量百分比的铜绿假单胞菌12%,孢杆菌15%,红球菌8%,不动杆菌5%,绿脓假单胞菌10%,产碱杆菌20%,嗜酸乳杆菌4%,链霉菌6%,珊瑚色诺卡式菌20%。

  污水处理特种菌群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各菌种分别进行活化、扩大培养;培养所需培养基为:生物素0.5wt%、大豆蛋白胨2wt%、葡萄糖1wt%、维生素B10.5wt%、MnCl2·4H2O0.5wt%、NaH2PO40.5wt%、FeC6H5O7·5H2O0.5wt%,余量为水,该培养基在125℃下灭菌30分钟。

  2)经扩大培养后的菌种分别以不同质量接种到混合菌种培养基中:铜绿假单胞菌0.60kg、孢杆菌0.75kg、红球菌0.40kg、不动杆菌0.25kg、绿脓假单胞菌0.50kg、产碱杆菌1kg、嗜酸乳杆菌0.20kg、链霉菌0.30kg、珊瑚色诺卡式菌1kg。混合培养温度30℃,时间72小时,得特种菌液;混合菌种培养基为:生物素0.5wt%、大豆蛋白胨1wt%、葡萄糖1wt%、维生素B10.5wt%、NH4Cl0.5wt%,余量为水,该培养基在125℃下灭菌30分钟。

  3)特种菌液通过常压恒温干燥得到特种菌群。

  本发明的污水处理菌剂具体每50Kg污水投入1.5kg的污水处理特种菌群。

  表1本发明污水处理用特种菌群处理效果统计

  由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污水处理用特种菌群对硫酸盐、有机物和NH3-N含量较高的污水进行处理的效果较好。其中,硫酸盐含量从处理前700g/100ml下降到1.5g/100ml以下,有机物从800g/100ml下降到0.3g/100ml以下,NH3-N从200g/100ml下降到0.1g/100ml以下,其处理效果十分明显。处理后的污水达到了国家相关排放标准,完全可以直接排放,或者进行循环使用;且污泥量少,无二次污染,处理效果稳定,环保无毒。

  实施例2

  本发明的一种污水处理特种菌群包括质量百分比的铜绿假单胞菌10%;孢杆菌18%;红球菌10%;不动杆菌3%;绿脓假单胞菌13%;产碱杆菌18%;嗜酸乳杆菌3%;链霉菌3%;珊瑚色诺卡式菌22%。

  污水处理特种菌群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各菌种分别进行活化、扩大培养;培养所需培养基为:生物素0.5wt%、大豆蛋白胨2wt%、葡萄糖1wt%、维生素B10.5wt%、MnCl2·4H2O0.5wt%、NaH2PO40.5wt%、FeC6H5O7·5H2O0.5wt%,余量为水,该培养基在125℃下灭菌30分钟。

  2)经扩大培养后的菌种分别以不同质量接种到混合菌种培养基中:铜绿假单胞菌0.50kg、孢杆菌0.90kg、红球菌0.50kg、不动杆菌0.15kg、绿脓假单胞菌0.65kg、产碱杆菌0.90kg、嗜酸乳杆菌0.15kg、链霉菌0.15kg、珊瑚色诺卡式菌1.10kg。混合培养温度30℃,时间72小时,得特种菌液;混合菌种培养基为:生物素0.5wt%、大豆蛋白胨1wt%、葡萄糖1wt%、维生素B10.5wt%、NH4Cl0.5wt%,余量为水,该培养基在125℃下灭菌30分钟。

  3)特种菌液通过常压恒温干燥得到特种菌群。

  本发明的污水处理菌剂具体每50Kg污水投入1.5kg的污水处理特种菌群。

  表2本发明污水处理用特种菌群处理效果统计

  由表2可以看出,本发明污水处理用特种菌群对硫酸盐、有机物和NH3-N含量较高的污水进行处理的效果较好。其中,硫酸盐含量从处理前700g/100ml下降到2.2g/100ml以下,有机物从800g/100ml下降到0.2g/100ml以下,NH3-N从200g/100ml下降到0.15g/100ml以下,其处理效果十分明显。处理后的污水达到了国家相关排放标准,完全可以直接排放,或者进行循环使用;且污泥量少,无二次污染,处理效果稳定,环保无毒。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