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池

发布时间:2017-12-2 15:49:30

  申请日2017.08.23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IPC分类号C02F1/00

  摘要

  本专利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池,包括池体、集热装置和散热装置,集热装置上设有导热管,导热管与集热装置连通,导热管的外表面上包覆有保温层;所述散热装置包括若干由导热材料制成的散热模块,散热模块内设有容腔,容腔与导热管连通;所述池体的内壁上设有若干条形的凹槽,凹槽沿池体底面的周向分布,并且凹槽朝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中任一个方向同向倾斜,所述散热模块安装在凹槽靠近池体底面的一端上。本专利意在提供一种污水处理池,以在待处理的污水水体内形成流动的水流。

  权利要求书

  1.污水处理池,包括池体、集热装置和散热装置,集热装置上设有导热管,导热管与集热装置连通,导热管的外表面上包覆有保温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若干由导热材料制成的散热模块,散热模块内设有容腔,容腔与导热管连通;所述池体的内壁上设有若干条形的凹槽,凹槽沿池体底面的周向分布,并且凹槽朝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中任一个方向同向倾斜,所述散热模块安装在凹槽靠近池体底面的一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导流筒和第二导流筒,第二导流筒位于第一导流筒的上方,第一导流筒和第二导流筒均呈锥形的筒状,第一导流筒的顶端设有第一导流孔,第二导流筒的顶端设有第二导流孔,第一导流孔朝向第二导流孔,第二导流孔朝向凹槽,第一导流孔的外径小于第二导流筒底面的内径,且第一导流孔置于第二导流筒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装置包括集热筒,集热筒内设有装有冷却介质的冷却介质腔,冷却介质腔与导热管两端连通,导热管与冷却介质腔形成循环回路,导热管上安装有加压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为铜管,且铜管盘成螺旋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水口,排水口为竖直设置的圆筒,圆筒位于池体内,圆筒的高度为池体高度的1/6-2/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在池体的底面上由中心向外缘呈辐射状分布。

  说明书

  污水处理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煤粉还原芒硝法是将元明粉(无水芒硝)与煤粉融合后加到转炉内,于高温下进行还原反应,将反应所得的粗碱经浸取、蒸发后即可制得片状的Na2S。在浸取和蒸发阶段都将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如不对工业废水进行可靠的污水处理,则将对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污染。

  对于目前的污水处理系统,主要包括有预处理系统、生化处理系统、泥水过滤系统三大部分;预处理系统主要由栅格过滤池、调节池构成,用于滤除大颗粒杂质,并使污水水质保持均匀;生化处理系统主要由厌氧、缺氧、好氧等处理系统构成,在污水处理量较大的情况下,通常由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构成,在生化处理池中,需要加入厌氧菌、好氧菌等,使它们与污水中的氮、硫元素发生反应,去除富营养物质;泥水过滤系统则主要由气浮系统、二沉池等构成,主要进行泥浆和清水的物理分离。

  在目前的生化处理池中,为了使污水各处均匀反应,均需要在池中配置推流装置,使池中污水保持流动。公开号为CN103351052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池,包括池体,池体内均匀设置对流柱阵列;对流柱包括盖板和立柱,盖板露出水面,且盖板的上表面为深色金属质;立柱的芯轴由金属构成,且该芯轴的上方连接至所述盖板的上表面,下方连接至池底;芯轴的近池底端裸露,其余部分由耐腐蚀保温层包覆。此专利利用盖板吸收太阳能后,将热量传导至对流柱的芯轴的近池底部,池底水温上升后向上浮动至池面,形成水体对流从而搅动水体。但是此方案由于需要阳光的曝晒,仅适合在晴朗的天气环境下,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更关键的是水的比热容较大,盖板的热量还未传到至池底时已经被上层水体全部吸收,无法将热量有效地传导至池底,因而也无法实现水体的流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污水处理池,以在待处理的污水水体内形成流动的水流。

  本方案中的污水处理池,包括池体、集热装置和散热装置,集热装置上设有导热管,导热管与集热装置连通,导热管的外表面上包覆有保温层;所述散热装置包括若干由导热材料制成的散热模块,散热模块内设有容腔,容腔与导热管连通;所述池体的内壁上设有若干条形的凹槽,凹槽沿池体底面的周向分布,并且凹槽朝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中任一个方向同向倾斜,所述散热模块安装在凹槽靠近池体底面的一端上。

  本方案的技术原理及有益效果为:集热装置用于收集或者产生热量,并通过导热管向各个散热模块的空腔内输送热量,为了减少输送过程中热量的散失,在导热管的外表面上包覆了保温层,使热量只能通过散热模块散失。热量到达散热模块的容腔后,通过由导热材料制成的散热模块向凹槽底端的水体中散热,提高凹槽底部水体的温度,水温上升后在浮力的作用下池面运动,池面温度较低的水体则向下流动,再次被加热升温,如此循环,在水体内形成由下至上流动的水流。又由于凹槽沿池体底面的周向分布,并且凹槽朝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中任一个方向同向倾斜,水流上升的过程中,在凹槽的导向作用下,水流沿池体的内壁螺旋上升,最终在池体内形成相对于底面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的环流,进而带动整个池体内的水体在池体内循环地流动起来。与现有技术相比,水流的流动效果更明显,对池体内水体的搅动效果也更好。

  进一步,所述散热模块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导流筒和第二导流筒,第二导流筒位于第一导流筒的上方,第一导流筒和第二导流筒均呈锥形的筒状,第一导流筒的顶端设有第一导流孔,第二导流筒的顶端设有第二导流孔,第一导流孔朝向第二导流孔,第二导流孔朝向凹槽,第一导流孔的外径小于第二导流筒底面的内径,且第一导流孔置于第二导流筒内。利用第一导流筒收集散热模块上方产生的水流,并通过第一导流孔将水流导向第二导流筒内,再从第二导流孔流向凹槽内,水流在经过第二导流筒时,在第二导流筒内形成伯努利效应,使水流在流经第二导流孔时从第二导流筒的底面吸入更多的水,增大了流量,再将增大后的水流导入凹槽中,更利于水体的流动。

  进一步,所述集热装置包括集热筒,集热筒内设有装有冷却介质的冷却介质腔,冷却介质腔与导热管两端连通,导热管与冷却介质腔形成循环回路,导热管上安装有加压泵。便于将集热筒罩在转炉外侧,吸收转炉散发的热量将冷却介质加热,再使用加压泵将冷却介质循环地泵入到散热模块的容腔内,再将冷却介质抽回到集热筒内,便于将转炉的热量回收后循环利用。

  进一步,所述散热模块为铜管,且铜管盘成螺旋状。增大热量途径散热模块时的路程,也增大散热模块的表面积,再利用导热性优良的纯铜制成的铜管,快速地将热量散失到水体中。

  进一步,还包括排水口,排水口为竖直设置的圆筒,圆筒位于池体内,圆筒的高度为池体高度的1/6-2/3。利用排水口排出已处理的污水。在排出污水的过程中,在地球自转的作用下,将在排水口形成漩涡,而圆筒的高度为池体高度的1/6-2/3,既可以避免池体内的沉淀物从排水口直接排出,又可让漩涡置于水体内部,利用漩涡进一步搅动水体。

  进一步,所述散热模块在池体的底面上由中心向外缘呈辐射状分布。使得池体的底面上均分布有散热模块,使整个水体底部都被加热,从而在整个水体内形成更多的水流,避免形成水体无法流动的死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