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7.09.14
公开(公告)日2017.11.28
IPC分类号C02F11/00; F22B1/1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炭化及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由立式壳体和卧式壳体组合构成,该立式壳体上设有:置于立式壳体顶端的进料口及污泥雾化喷头、置于立式壳体底部的污泥炭粒出口、置于立式壳体侧面的高温烟气入口、高温烟气出口及水蒸气出口,该立式壳体的内部设有:弧形隔板及烟气导流板;该卧式壳体分两层,下层为余热回收装置,上层为饱和蒸汽产生装置;上层的饱和蒸汽产生装置设有加水口、饱和蒸汽出口及循环导热油出口;下层的余热回收装置设有循环导热油入口及低温烟气出口。本发明充分的利用了余热高热烟气的热量进行污泥炭化的同时,产生清洁蒸汽能源,做到了能源利用的合理及清洁性,减少了能源浪费掉及有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泥炭化及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立式壳体和卧式壳体组合构成,该立式壳体上设有:置于立式壳体顶端的进料口及污泥雾化喷头、置于立式壳体底部的污泥炭粒出口、置于立式壳体侧面的高温烟气入口、高温烟气出口及水蒸气出口,该立式壳体的内部设有:弧形隔板及烟气导流板,二者之间设有间隙;该卧式壳体分两层,下层为余热回收装置与高温烟气出口连接,内置导热油管;上层为饱和蒸汽产生装置与水蒸气出口连接,内置导热油管,两层装置的导热油管为相对独立的,两者通过一根导热油管相连接;上层的饱和蒸汽产生装置设有加水口、饱和蒸汽出口及导热油循环出口;下层的余热回收装置设有导热油循环入口及低温清洁烟气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炭化及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立式壳体和卧式壳体为保温隔热外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炭化及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水蒸气出口处设有单向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炭化及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弧形隔板将雾化污泥与高温烟气隔绝,从而使得污泥与烟气不直接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污泥炭化及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烟气导流板与弧形隔板相配合,使得高温烟气在立式壳体内部有充足停留时间,时间≥3s。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炭化及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污泥进入弧形隔板内的状态为雾化状,污泥雾化喷头的数量为至少1个,且根据设备尺寸做调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炭化及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余热回收装置所使用的导热介质为导热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炭化及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高温烟气入口采用调节阀控制高温烟气的进入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炭化及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弧形隔板类似圆锥形,置于装置内部且不与立式壳体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污泥炭化及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不同位置烟气导流板的性状不同,与立式壳体联接,不与弧形隔板联接;烟气导流板与弧形隔板之间的间隙为10-12cm。
说明书
一种污泥炭化及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温污泥炭化及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指代一种污泥炭化及余热回收综合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水处理率的提高,产生了大量污泥和垃圾,污泥是一种性质复杂、污染物含量高、潜在环境风险巨大的污染物,是高含水率的液固物质,含有大量的病原菌、寄生虫卵,以及铬、汞等重金属有毒有害物质。污泥和垃圾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给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城市污泥和垃圾处理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亟需解决的一大环保难题。
相对于污泥的填埋处理和堆肥处理,焚烧法具有减容、减重率高,处理速度快,无害化较为彻底,能源再利用等优点,是处置污泥的有效实用技术之一。虽然焚烧处理污泥具有很多优点,但由于自然絮凝沉淀的污泥的含水率一般在90%以上,采用机械脱水装置脱水处理后,一般仍高于75%,如此高的含水率一方面不能维持燃烧过程的自持进行,必须加入辅助燃料;另一方面污泥体积庞大,增加了焚烧处理过程中运输、存储的难度,因此利用燃煤电站锅炉排出的高温烟气及其不方便。同时建设污泥干化炉往往需要很大的一次性投资。
当前的污泥干化焚烧,往往直接使用燃煤电站锅炉炉干化焚烧,处理能源消耗较大,高温烟气利用不充足。污泥只进行简单处理,便直接燃烧,目的、功能单一,其反应难度包含如下方面:
1)传统方法的干化燃烧过程中,会排出大量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环境,影响人居生活;
2)传统方法功能单一,运输处置成本高昂;
3)传统方法未配置预处理,致使燃烧效率低下;
4)传统方法处理中高温烟气余热浪费严重,造成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针对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炭化及余热回收利用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燃煤电站锅炉干化焚烧,导致的处理能源消耗较大,高温烟气利用不充足等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一种污泥炭化及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由立式壳体和卧式壳体组合构成,该立式壳体上设有:置于立式壳体顶端的进料口及污泥雾化喷头、置于立式壳体底部的污泥炭粒出口、置于立式壳体侧面的高温烟气入口、高温烟气出口及水蒸气出口,该立式壳体的内部设有:弧形隔板及烟气导流板,二者之间设有间隙;该卧式壳体分两层,均为矩形保温隔热外壳体,下层为余热回收装置与高温烟气出口连接,内置导热油管;上层为饱和蒸汽产生装置与水蒸气出口连接,内置导热油管,两层装置的导热油管为相对独立的,两者通过一根导热油管相连接;上层的饱和蒸汽产生装置设有加水口、饱和蒸汽出口及循环导热油出口;下层的余热回收装置设有循环导热油入口及低温清洁烟气出口,循环导热油入口及循环导热油出口均接外设设备膨胀槽。
优选地,上述的立式壳体和卧式壳体为保温隔热外壳体。
优选地,上述的水蒸气出口处设有单向阀。
优选地,上述的弧形隔板将雾化污泥与高温烟气隔绝,从而使得污泥与烟气不直接接触。
优选地,上述的烟气导流板与弧形隔板相配合,使得高温烟气在立式壳体内部有充足停留时间,时间≥3s。
优选地,上述污泥进入弧形隔板内的状态为雾化状,污泥雾化喷头的数量为至少1个,且根据设备尺寸做调整。
优选地,上述的余热回收装置所使用的导热介质为导热油。
优选地,上述的饱和蒸汽产生装置所需热源来自于余热回收装置。
优选地,上述的余热回收装置和饱和蒸汽产生装置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
优选地,上述的高温烟气入口采用调节阀控制高温烟气的进入量。
优选地,上述的弧形隔板类似圆锥形,置于装置内部且不与立式壳体接触。
优选地,不同位置烟气导流板的性状不同,与立式壳体联接,不与弧形隔板联接;烟气导流板与弧形隔板之间的间隙为10-12c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全过程均为密闭保温环境,雾化污泥不与高温烟气直接接触,高温烟气利用后依然为清洁高温烟气,没有污染叠加。同时处理雾化污泥后烟气可以加以二次利用,产生饱和蒸汽,从而最大程度的利用高温烟气的余热,因此,在处理污泥的同时,产生清洁蒸汽能源,排出清洁的低温烟气,做到了能源利用的合理及清洁性,减少了能源浪费掉及有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