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技术】鱼缸污水生物净化再利用系统

发布时间:2017-9-20 10:57:15

  申请日2017.05.10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IPC分类号C02F9/14; A01K63/04

  摘要

  一种鱼缸污水生物净化再利用系统,包括鱼缸单元、第一净化单元、第二净化单元、自补水单元,本发明通过第一净化单元的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将污水中的排泄物、饲料残渣,然后通过第二净化系统的以石子层为第三过滤层、以水生植物为根系的第四过滤层进一步过滤污水中的氮磷等元素、鱼的粪便里含有有机物等物质,并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其转化成水生植物可以吸收的物质,并通过水生植物作为其污染物的输出通道,水生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形成了天然的污水生物净化系统,自补水单元利用大气压力的原理自动将净化后的水补充至鱼缸,补充的水位的高度可通过第五水管的自由端的高度来调整,方便的实现了净化后的水的再利用,形成良性循环用水。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鱼缸污水生物净化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鱼缸单元、第一净化单元、第二净化单元、自补水单元,所述鱼缸单元包括鱼缸、第一电动水泵,所述第一电动水泵以将鱼缸中的污水输送至所述第一净化单元,所述第一净化单元包括第一储水箱、第二电动水泵、第一管道、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所述第二电动水泵设置于第一储水箱内的底部位置,以将第一储水箱内经过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过滤的污水通过第一管道输送至第二净化单元,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自上而下设置在第一储水箱内,所述第一过滤层包括第一筛板、过滤棉,所述第一筛板固定于第一储水箱内靠近顶部的位置,所述过滤棉铺于第一筛板上,以接收并过滤来自上述鱼缸的污水,所述第二过滤层包括第二筛板、活性炭层,所述第二筛板固定于设置在第一筛板下方,所述活性炭层设置于第二筛板上,以接收并过滤来自第一过滤层的污水,所述第二净化单元包括水槽体、石子层、水生植物、第三电动水泵、第二管道,所述石子层铺于水槽体内的底部位置,石子与石子之间具有空隙,以形成第三过滤层,所述水生植物的根系穿插于石子层中的石子之间的空隙中,根系盘绕于石子上,以形成第四过滤层,所述根系上寄生有微生物,上述第一管道与第二净化单元连通的一端伸入到石子层中靠近底部的位置,所述第三电动水泵将经过第二净化单元净化后的水通过第二管道输送至所述自补水单元,所述第二管道与第二净化单元连通的一端也伸入到石子层另一端靠近底部的位置,所述自补水单元包括第二储水箱、固定架、第三水管、第一阀门、第四水管、第二阀门、第五水管、第三阀门,所述第二储水箱包括柱状的中间段、椎状的上部段和锥状的下部段,所述第二储水箱安装于固定架上,所述第二储水箱的下部端高于鱼缸设置,所述第三水管的一端与第二储水箱连通,第三水管与第二储水箱连通点位于第二储水箱的上部段靠近顶端的位置,所述第三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动水泵的输出端连接,以将经过第二净化单元净化后的水输送至第二储水箱,在所述第三水管设有第一阀门,在所述第二储水箱的上部段的顶端设有第四水管,在所述第四水管设有第二阀门,在所述第二储水箱的下部段的底端设有第五水管,在所述第五水管设有第三阀门,所述第五水管的自由端伸入到所述鱼缸内一个指定的高度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缸污水生物净化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为香根草。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鱼缸污水生物净化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子层中的石子为沸石。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鱼缸污水生物净化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石子层的上部和中部的位置预先埋入若干陶瓷环或生化棉。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鱼缸污水生物净化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陶瓷环或生化棉内植入硝化细菌。

  说明书

  鱼缸污水生物净化再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体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鱼缸污水生物净化再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居养鱼已然成为一种潮流,由于鱼会产生排泄物以及鱼饲料残渣的作用,鱼缸中的水很快就会变质,此时就要及时更换鱼缸中的水,否则就会导致鱼死亡,考虑到鱼缸的容量和更换的频次,养鱼的用水量是相当大的。此外,鱼在活动过程中排放的氨,当这些氨积累到一个高的浓度水平就会使鱼中毒,故此务必将这些物质控制于一个低浓度范围,现有的鱼缸污水多数是简单的增加过滤棉,虽然能去除部分大颗粒污染物,却不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氨。

  发明内容

  有必要提出一种将鱼缸污水净化和再利用的鱼缸污水生物净化再利用系统。

  一种鱼缸污水生物净化再利用系统,包括鱼缸单元、第一净化单元、第二净化单元、自补水单元,所述鱼缸单元包括鱼缸、第一电动水泵,所述第一电动水泵以将鱼缸中的污水输送至所述第一净化单元,所述第一净化单元包括第一储水箱、第二电动水泵、第一管道、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所述第二电动水泵设置于第一储水箱内的底部位置,以将第一储水箱内经过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过滤的污水通过第一管道输送至第二净化单元,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自上而下设置在第一储水箱内,所述第一过滤层包括第一筛板、过滤棉,所述第一筛板固定于第一储水箱内靠近顶部的位置,所述过滤棉铺于第一筛板上,以接收并过滤来自上述鱼缸的污水,所述第二过滤层包括第二筛板、活性炭层,所述第二筛板固定于设置在第一筛板下方,所述活性炭层设置于第二筛板上,以接收并过滤来自第一过滤层的污水,所述第二净化单元包括水槽体、石子层、水生植物、第三电动水泵、第二管道,所述石子层铺于水槽体内的底部位置,石子与石子之间具有空隙,以形成第三过滤层,所述水生植物的根系穿插于石子层中的石子之间的空隙中,根系盘绕于石子上,以形成第四过滤层,所述根系上寄生有微生物,上述第一管道与第二净化单元连通的一端伸入到石子层中靠近底部的位置,所述第三电动水泵将经过第二净化单元净化后的水通过第二管道输送至所述自补水单元,所述第二管道与第二净化单元连通的一端也伸入到石子层另一端靠近底部的位置,所述自补水单元包括第二储水箱、固定架、第三水管、第一阀门、第四水管、第二阀门、第五水管、第三阀门,所述第二储水箱包括柱状的中间段、椎状的上部段和锥状的下部段,所述第二储水箱安装于固定架上,所述第二储水箱的下部端高于鱼缸设置,所述第三水管的一端与第二储水箱连通,第三水管与第二储水箱连通点位于第二储水箱的上部段靠近顶端的位置,所述第三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动水泵的输出端连接,以将经过第二净化单元净化后的水输送至第二储水箱,在所述第三水管设有第一阀门,在所述第二储水箱的上部段的顶端设有第四水管,在所述第四水管设有第二阀门,在所述第二储水箱的下部段的底端设有第五水管,在所述第五水管设有第三阀门,所述第五水管的自由端伸入到所述鱼缸内一个指定的高度位置。

  优选的,所述水生植物为香根草。

  优选的,所述石子层中的石子为沸石。

  优选的,在所述石子层的上部和中部的位置预先埋入若干陶瓷环或生化棉。

  优选的,在所述陶瓷环或生化棉内植入硝化细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第一净化单元的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将污水中的排泄物、饲料残渣,然后通过第二净化系统的以石子层为第三过滤层、以水生植物为根系的第四过滤层进一步过滤污水中的氮磷等元素、鱼的粪便里含有有机物等物质,并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其转化成水生植物可以吸收的物质,并通过水生植物作为其污染物的输出通道,水生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形成了天然的污水生物净化系统,节约了水资源,自补水单元利用大气压力的原理自动将净化后的水补充至鱼缸,补充的水位的高度可通过第五水管的自由端的高度来调整,方便的实现了净化后的水的再利用,形成良性循环用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