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去年河北水生态环境达近年来最好水平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2024-5-14 12:08:05
  •     从省政府新闻办5月8日召开的河北省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3年全省水生态环境稳中向好,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全省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比例连续2年达到80%以上,劣Ⅴ类断面比例连续4年为零。

        2023年,河北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要素,围绕白洋淀流域、京津水源涵养区、环渤海、冀中南、大运河等重点区域分区施策、分类指导,以更高标准打好碧水保卫战。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宪伟说:“流域生态品质显著改善,主要体现为‘三个新’。”

        水环境质量呈现新提升。白洋淀水质连续3年巩固保持Ⅲ类。京津水源上游潮河、白河、沙河、黎河出境国控断面水质均达到Ⅱ类。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全部达到考核要求。

        水资源保障实现新突破。2023年,全省累计完成河道生态补水58.55亿立方米(不包含汛期水库集中泄洪)。洋河、青龙河、滦河等7条河流全部完成国家下达的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唐河、滹沱河、南运河等8条河流全部完成恢复“有水”目标,白洋淀流域形成最大有水河长1393公里。

        水生态保护展现新面貌。截至目前,白洋淀鱼类已恢复至48种,较雄安新区设立前增加21种,中华鳑鲏、乌鳢等土著鱼类全淀广泛分布;野生鸟类增加到279种,较雄安新区设立前增加7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2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50种。衡水湖鸟类总数增至334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63种。白洋淀、衡水湖日益呈现出清水绿岸、鱼翔浅底、万鸟翔集的胜景。

        2023年,河北省统筹“三个推进”,水生态保护修复有序开展。

        推进生态缓冲带和湿地建设,2023年共安排中央和省级水污染防治资金开展人工湿地建设项目12项,涉及总投资7亿元;生态缓冲带建设9处,涉及总投资4.9亿元。推进河湖生物资源保护,放流各类水生生物苗种30亿单位以上,有效提高水生生物多样性。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坚持治污与增绿并举、修复与保护并重,在雄安新区持续推进退耕还淀,累计造林47万亩,“千年秀林”美景绽放,“一淀、三带、九片、多廊”生态空间格局初具雏形。(环京津新闻网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相关推荐
  • 去年河北水生态环境达近年来最好水平
  • 江苏宿迁市推进水利领域6个国债资金灌区项目建设
  • 辽宁全省今年将新建和改造排水管网1300公里
  • 宿迁市2025年底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力争达到80%
  • 1—4月泉州市完成水利投资超35亿元 完成量全省第一
  • 山西太原城管中心全力开展泵站清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