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检测仪表探头防污技术

发布时间:2019-7-1 17:42:11

  申请日2018.05.20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IPC分类号G01N33/1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检测仪表探头的防污装置,包括插入杆,所述插入杆上端与调节钮固定连接,所述调节钮上端与密封护套固定连接,所述密封护套外壁与防污装置固定连接,所述防污装置外壁贴合有数值表,所述密封护套外壁与固定螺纹焊接,所述密封护套顶端两侧安装有防污水接线盒,所述防污水接线盒一侧与法兰固定连接,所述防污装置包括传感器。本发明通过调节钮、密封护套、防污装置、数值表与防污水接线盒的设置可有效防止污水对仪表的损害,避免垃圾杂物挂附在检测仪表上,避免了工作人员需要经常清理仪表盘而增加工作量的问题,从而降低劳动程度,提高使用寿命,满足用户需求,提高工作效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检测仪表探头的防污装置,包括插入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杆(1)上端与调节钮(2)固定连接,所述调节钮(2)上端与密封护套(3)固定连接,所述密封护套(3)外壁与防污装置(4)固定连接,所述防污装置(4)外壁贴合有数值表(5),所述密封护套(3)外壁与固定螺纹(6)焊接,所述密封护套(3)顶端两侧安装有防污水接线盒(7),所述防污水接线盒(7)一侧与法兰(8)固定连接,所述防污装置(4)包括传感器(41),所述传感器(41)外壁与涡街测量头(42)固定连接,所述传感器(41)一侧与防污罩(43)固定连接,所述防污罩(43)外壁开设有凹纹(4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检测仪表探头的防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污罩(43)圆桶形,且防污罩(43)与传感器一侧贴合使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检测仪表探头的防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杆(1)上端与调节钮(2)固定连接,所述插入杆(1)下端安装有护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检测仪表探头的防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护套(3)呈凹形包裹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检测仪表探头的防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值表(5)具体采用OLED屏幕,且数值表(5)外壁贴有防水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检测仪表探头的防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螺母(6)呈圆形阵列在密封护套(3)外壁,所述固定螺母(6)外壁开设有螺纹孔。

  说明书

  一种污水检测仪表探头的防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监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污水检测仪表探头的防污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工业自动化发展步伐加快,而自动化检测仪表也随之有着更加广泛和重要的应用。除了在各类工业生产中,在污水处理中也有着重要应用,并具有广阔前景。自动化检测仪表一般由传感器、变送器以及显示器三部分组成,进而完成电信号转换及直观显示测量结果等工作。

  目前现有的污水检测仪表探头存在着检测污水时容易有垃圾杂物会挂附在仪表盘上影响测量的精准度,同时还可能会对仪表盘造成损害,使用寿命短,降低了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检测仪表探头的防污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污水检测仪表探头存在着检测污水时容易有垃圾杂物会挂附在仪表盘上影响测量的精准度,同时还可能会对仪表盘造成损害,使用寿命短,降低了工作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污水检测仪表探头的防污装置,包括插入杆,所述插入杆上端与调节钮固定连接,所述调节钮上端与密封护套固定连接,所述密封护套外壁与防污装置固定连接,所述防污装置外壁贴合有数值表,所述密封护套外壁与固定螺纹焊接,所述密封护套顶端两侧安装有防污水接线盒,所述防污水接线盒一侧与法兰固定连接,所述防污装置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外壁与涡街测量头固定连接,所述传感器一侧与防污罩固定连接,所述防污罩外壁开设有凹纹。

  优选的,所述防污罩圆桶形,且防污罩与传感器一侧贴合使用,所述防污罩与传感器贴合处安装有密封垫圈,有利于防止污水对传感器的损害。

  优选的,所述插入杆上端与调节钮固定连接,所述插入杆下端安装有护套,有利于固定连接,方便使用。

  优选的,所述密封护套呈凹形包裹传感器,有利于防止垃圾杂物挂附在传感器外表。

  优选的,所述数值表具体采用OLED屏幕,且数值表外壁贴有防水膜,有利于体高智能化程度,方便使用。

  优选的,所述固定螺母呈圆形阵列在密封护套外壁,所述固定螺母外壁开设有螺纹孔,有利于便于安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调节钮、密封护套、防污装置、数值表与防污水接线盒的设置可有效防止污水对仪表的损害,避免垃圾杂物挂附在检测仪表上,避免了工作人员需要经常清理仪表盘而增加工作量的问题,从而降低劳动程度,提高使用寿命,满足用户需求,提高工作效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