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智能废水处理技术

发布时间:2019-6-28 17:15:57

  申请日2018.05.21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IPC分类号C02F9/1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实验室智能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底座、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和电机;先将废液收集到第一过滤箱,启动电机带动转杆转动,进一步带动旋转条高速旋转,提高过滤效果,加快过滤速度,由第一支撑柱的上侧设有第一倾斜面,且通过斜面配合,使得经过初步过滤后的废液更彻底的进入加热箱,加热处理过程中,可以打开位于加热箱底部的下截止阀,通过冷凝管放出一些废液,然后做初步检测判断是否加热到预期的程度,若加热到预期的程度则打开加热箱连接第二过滤箱的出液管上的上截止阀,使得废液继续进入第二过滤箱过滤,最后从出水口排出,过滤效果良好,且效率得到明显提高,使用起来操作方便快捷,实用性很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实验室智能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底座(1)、第一支撑柱(2)、第二支撑柱(20)和电机(2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左侧上端设有第一支撑柱(2),第一支撑柱(2)的上侧设有第一倾斜面(3),第一倾斜面(3)上设有第一安装座(4),第一安装座(4)上端设有第一过滤箱(5),第一过滤箱(5)的上侧设有进液口(6),第一过滤箱(5)上设有观察窗(8),观察窗(8)的上侧设有上限位(7),观察窗(8)的下侧设有下限位(9),第一支撑柱(2)的内部上侧设有电机架(26),电机架(26)上设有电机(25),电机(25)的上侧设有转杆(28),且第一过滤箱(5)的内部设有过滤层(29),转杆(28)上设有旋转条(27);

  所述底座(1)的中间位置设有支撑杆(21),支撑杆(21)上设有加热箱(12),加热箱(12)的右侧设有上截止阀(13),加热箱(12)的下侧设有冷凝管(23),冷凝管(23)的上端设有下截止阀(22),冷凝管(23)的下侧设有放置架(24),底座(1)的右侧设有第二支撑柱(20),第二支撑柱(20)的上侧设有第二倾斜面(17),第二倾斜面(17)的上侧设有第二安装座(16),第二安装座(16)的上侧设有第二过滤箱(15),第二过滤箱(15)的右下侧设有出液口(19)和第二限位柱(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室智能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28)贯穿第一过滤箱(5)的底部和过滤层(29)延伸至第一过滤箱(5)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室智能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箱(5)和第二过滤箱(15)的底部均呈倾斜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室智能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管(23)与放置架(24)的中心位置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室智能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箱(5)的右下侧设有第一限位柱(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室智能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29)由活性炭层、砂石层、吸附剂层、硅藻层、化学吸附层和碎石层。

  说明书

  一种实验室智能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室废液处理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实验室智能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实验室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分别对废液进行过滤的第一吸附室和第二吸附室,两吸附室内部采用过滤的方式,分别设有活性炭层、砂石层、吸附剂层、硅藻层、化学吸附层、和碎石层。

  其中,输送管经过加热箱,废液经过第一吸附室初步过滤后,先进入加热箱进行加热处理,然后再进入第二吸附室过滤。

  但是,由于废液加热处理的情况通常通过经验判断,无法判定其内部成分是否通过加热处理后达标。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实验室智能废水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验室智能废水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实验室智能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底座、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和电机;所述底座的左侧上端设有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的上侧设有第一倾斜面,第一倾斜面上设有第一安装座,第一安装座上端设有第一过滤箱,第一过滤箱的上侧设有进液口,第一过滤箱上设有观察窗,观察窗的上侧设有上限位,观察窗的下侧设有下限位,第一支撑柱的内部上侧设有电机架,电机架上设有电机,电机的上侧设有转杆,且第一过滤箱的内部设有过滤层,转杆上设有旋转条;

  所述底座的中间位置设有支撑杆,支撑杆上设有加热箱,加热箱的右侧设有上截止阀,加热箱的下侧设有冷凝管,冷凝管的上端设有下截止阀,冷凝管的下侧设有放置架,底座的右侧设有第二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的上侧设有第二倾斜面,第二倾斜面的上侧设有第二安装座,第二安装座的上侧设有第二过滤箱,第二过滤箱的右下侧设有出液口和第二限位柱。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杆贯穿第一过滤箱的底部和过滤层延伸至第一过滤箱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过滤箱和第二过滤箱的底部均呈倾斜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冷凝管与放置架的中心位置相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过滤箱的右下侧设有第一限位柱。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过滤层由活性炭层、砂石层、吸附剂层、硅藻层、化学吸附层和碎石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装置适用于多种废水处理场合,先将废液收集到第一过滤箱,废液经过第一过滤箱内部的过滤层的过滤后通过输送管进入加热箱加热,且废液在过滤的同时,启动电机带动转杆转动,进一步带动旋转条高速旋转,提高过滤效果,加快过滤速度,由第一支撑柱的上侧设有第一倾斜面,且通过斜面配合,使得经过初步过滤后的废液更彻底的进入加热箱,加热处理过程中,可以打开位于加热箱底部的下截止阀,通过冷凝管放出一些废液,然后做初步检测判断是否加热到预期的程度,若加热到预期的程度则打开加热箱连接第二过滤箱的出液管上的上截止阀,使得废液继续进入第二过滤箱过滤,最后从出水口排出,过滤效果良好,且效率得到明显提高,使用起来操作方便快捷,实用性很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