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脱磷脱氮生态治理系统及治理工艺

发布时间:2019-6-20 9:13:13

  申请日2019.02.20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IPC分类号C02F3/32; C02F3/02; C02F9/14; A01G9/02; A01G31/02; C02F101/10; C02F101/16; C02F101/3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脱磷脱氮生态治理系统及治理工艺,包括绿植种植区、浮床、污水处理池、沉淀池和水体检测池;所述绿植种植区覆设于污水处理池的上方,所述浮床置于污水处理池中,所述污水处理池与水源和水体检测池相通,所述水体检测池与水源相通,所述绿植种植区的底部设置有沥水层,所述沥水层与沉淀池的进水口相通,所述浮床栽种有水生植物,所述绿植种植区设置有浇灌管道,所述浇灌管道下伸至污水处理池中。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污水脱磷脱氮生态治理系统及治理工艺能够提高水体中除氮除磷的效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脱磷脱氮生态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绿植种植区(1)、浮床(2)、污水处理池(3)、沉淀池(4)和水体检测池(5);所述绿植种植区(1)覆设于污水处理池(3)的上方,所述浮床(2)置于污水处理池(3)中且与绿植种植区(1)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所述污水处理池(3)的进水口与水源相通,所述污水处理池(3)的出水口与水体检测池(5)的进水口相通,所述水体检测池(5)的出水口与水源相通,所述沉淀池(4)紧邻绿植种植区(1)设置,所述绿植种植区(1)的底部设置有沥水层(101),所述沥水层(101)与沉淀池(4)的进水口相通,所述沉淀池(4)的出水口与污水处理池(3)相通,所述浮床(2)栽种有水生植物,所述绿植种植区(1)设置有浇灌管道,所述浇灌管道下伸至污水处理池(3)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脱磷脱氮生态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床(2)包括上浮层(201)和下浮层(202),所述上浮层(201)/下浮层(202)包括第一浮体(203)和若干第二浮体(204),若干所述第二浮体(204)均与第一浮体(203)固定,置于上层的第二浮体(204)和置于下层的第二浮体(204)通过第一连接体(205)连接,所述水生植物栽种于下层的第一浮体(203)中,置于上层的第一浮体(203)与所述绿植种植区(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水脱磷脱氮生态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浮体(203)包括若干个漂浮单元(206),若干所述漂浮单元(206)的侧面设置有若干连接柱(207),相邻两个所述漂浮单元(206)的连接柱(207)通过第二连接体(208)连接,所述漂浮单元(206)为空腔型结构,且所述漂浮单元(206)设置进料口(209),所述进料口(209)与漂浮单元(206)的内腔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水脱磷脱氮生态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浮体(204)包括外浮圈(210)和若干水生植物种植槽(211),所述水生植物种植槽(211)与外浮圈(210)连接,若干所述水生植物种植槽(211)为正六边形结构,若干所述水生植物种植槽(211)依次连接形成蜂窝状结构,所述水生植物种植槽(211)的四周均设置有配重槽(212)和通气孔(213),所述配重槽(212)中连接有配重块,所述下浮层(202)的外浮圈(210)设置有进水管(214),所述进水管(214)与外浮圈(210)内腔相通,所述进水管(214)延伸至上浮层(201)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水脱磷脱氮生态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床(2)还设置有吹风机(215),所述吹风机(215)连接于上浮层(201)的上表面,所述吹风机(215)的出风口连接有进气管(216),所述进气管(216)依次穿过上浮层(201)的通气孔(213)和下浮层(202)的通气孔(213),至下浮层(202)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 脱磷脱氮生态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绿植种植区(1)包括若干种植区域(102)和若干透明板(103),若干所述种植区域(102)和若干透明板(103)依次间隔设置,且与种植区域(102)可拆卸连接,所述浮床(2)设置于透明板(103)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脱磷脱氮生态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区域(102)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植被层(104)、泥土层(105)、岩石层(106)和沥水层(101),所述沥水层(101)与沉淀池(4)相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脱磷脱氮生态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4)的底面为倾斜的平面,所述沉淀池(4)的底面的最低端设置有淤泥存储槽(107),所述淤泥存储槽(107)旋转连接有排料螺杆(108),所述淤泥存储槽(107)的一段设置有闸门,所述沉淀池(4)的出水口设置于淤泥存储槽(107)的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脱磷脱氮生态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体检测池(5)的底部设置有搅拌叶片。

  10.一种污水脱磷脱氮生态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受到污染的水引入污水处理池中并静置,直至污水处理池中的污泥沉淀;

  (S2)将水草幼苗植入下浮层的水生植物种植槽中,将浮床置于污水处理池中,通过配重块的数量来调整下浮层置于污水处理池中的深度,水草会吸收污水中的氮元素和磷元素;

  (S3)将上浮层与透明板固定完成后,再将透明板与种植区域连接;

  (S4)将绿植幼苗植入种植区域;

  (S5)浇灌管道将污水处理池中的污水抽吸上来对绿植进行灌溉,绿植同样会吸收污水中的氮元素和磷元素,多余的水分经过沥水层排入沉淀池中;

  (S6)步骤(S5)中的进入沉淀池中的多余的水分会带有一定量的泥土,泥土在沉淀池中经过沉淀后,集中在淤泥存储槽中,并通过排料螺杆排除至淤泥存储槽外;

  (S7)经过一段时间后,将污水处理池中的污水排至水体检测池中,并进行取样检测,若检测结果合格,则将水体检测池中水排出,若检测结果不合格,则将水体检测池中的水再次排至污水处理池中继续进行处理。

  说明书

  一种污水脱磷脱氮生态治理系统及治理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脱磷脱氮生态治理系统及治理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氮盐和磷盐被排至湖泊或是水道中。水体富营养化指的是水体中含有氮元素或磷元素等的营养盐含量过多而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由于这些营养的物质的排入,导致单一物种疯长,过度消耗了水体中的氧,导致其他生物窒息死亡,使得水体发臭。我国早已开始对水体的富营养化进行处理,一方面切断污染源,尽量防止污染物排入水体,另一方面开始着手对已经受到污染的水体进行处理。

  常见的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方法有换水稀释、曝气混合、机械收藻、生态治理等。其中换水稀释只适用于小体积的水域;曝气混合是指采用机械搅拌、压缩空气、水泵、喷射泵等方法进行曝气和促进水的流动,可以防止底泥稀释磷,改善氧气的状况,这种方法的造价过高;机械收藻是指利用机械及时收割水体中多余的藻类,这种方法不能根治水体的富营养化,容易使水体的富营养化反复发生;生态治理是指利用植物主动吸收水体的氮磷等化合物,已达到根治的目的,这种方法造价低,不容易产生二次污染。

  现有的利用生态治理的方法有如下缺点:用于吸收水体中氮磷无机盐的藻类不易收集、一些氮磷化合物水生植物不会对其进行吸收导致除氮除磷不彻底等。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一种污水脱磷脱氮生态治理系统及治理工艺,以保证除氮除磷更加彻底。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污水脱磷脱氮生态治理系统包括绿植种植区、浮床、污水处理池、沉淀池和水体检测池;所述绿植种植区覆设于污水处理池的上方,所述浮床置于污水处理池中且与绿植种植区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所述污水处理池的进水口与水源相通,所述污水处理池的出水口与水体检测池的进水口相通,所述水体检测池的出水口与水源相通,所述沉淀池紧邻绿植种植区设置,所述绿植种植区的底部设置有沥水层,所述沥水层与沉淀池的进水口相通,所述沉淀池的出水口与污水处理池相通,所述浮床栽种有水生植物,所述绿植种植区设置有浇灌管道,所述浇灌管道下伸至污水处理池中。

  进一步的,所述浮床包括上浮层和下浮层,所述上浮层/下浮层包括第一浮体和若干第二浮体,若干所述第二浮体均与第一浮体固定,置于上层的第二浮体和置于下层的第二浮体通过第一连接体连接,所述水生植物栽种于下层的第一浮体中,置于上层的第一浮体与所述绿植种植区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浮体包括若干个漂浮单元,若干所述漂浮单元的侧面设置有若干连接柱,相邻两个所述漂浮单元的连接柱通过第二连接体连接,所述漂浮单元为空腔型结构,且所述漂浮单元设置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与漂浮单元的内腔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浮体包括外浮圈和若干水生植物种植槽,所述水生植物种植槽与外浮圈连接,若干所述水生植物种植槽为正六边形结构,若干所述水生植物种植槽依次连接形成蜂窝状结构,所述水生植物种植槽的四周均设置有配重槽和通气孔,所述配重槽中连接有配重块,所述下浮层的外浮圈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外浮圈内腔相通,所述进水管延伸至上浮层的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浮床还设置有吹风机,所述吹风机连接于上浮层的上表面,所述吹风机的出风口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依次穿过上浮层的通气孔和下浮层的通气孔,至下浮层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绿植种植区包括若干种植区域和若干透明板,若干所述种植区域和若干透明板依次间隔设置,且与种植区域可拆卸连接,所述浮床设置于透明板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种植区域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植被层、泥土层、岩石层和沥水层,所述沥水层与沉淀池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沉淀池的底面为倾斜的平面,所述沉淀池的底面的最低端设置有淤泥存储槽,所述淤泥存储槽旋转连接有排料螺杆,所述淤泥存储槽的一段设置有闸门,所述沉淀池的出水口设置于淤泥存储槽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水体检测池的底部设置有搅拌叶片。

  一种污水脱磷脱氮生态治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受到污染的水引入污水处理池中并静置,直至污水处理池中的污泥沉淀;

  (S2)将水草幼苗植入下浮层的水生植物种植槽中,将浮床置于污水处理池中,通过配重块的数量来调整下浮层置于污水处理池中的深度,水草会吸收污水中的氮元素和磷元素;

  (S3)将上浮层与透明板固定完成后,再将透明板与种植区域连接;

  (S4)将绿植幼苗植入种植区域;

  (S5)浇灌管道将污水处理池中的污水抽吸上来对绿植进行灌溉,绿植同样会吸收污水中的氮元素和磷元素,多余的水分经过沥水层排入沉淀池中;

  (S6)步骤(S5)中的进入沉淀池中的多余的水分会带有一定量的泥土,泥土在沉淀池中经过沉淀后,集中在淤泥存储槽中,并通过排料螺杆排除至淤泥存储槽外;

  (S7)经过一段时间后,将污水处理池中的污水排至水体检测池中,并进行取样检测,若检测结果合格,则将水体检测池中水排出,若检测结果不合格,则将水体检测池中的水再次排至污水处理池中继续进行处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所述:一种污水脱磷脱氮生态治理系统同时利用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吸收水体的中氮磷有机物,防止了单一植物品种对氮磷吸收不彻底;水生植物利用浮床种植,当水生植物生长到一定程度时,更易收集;所述浮床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根据处理的污水量以及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决定第二浮体和漂浮单元的数量,更加灵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