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7.12.08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IPC分类号C02F9/08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棚用水处理系统,包括主体、安装于主体之上的顶棚、第一过滤机构、抬升机构、光敏物消除机构、杀菌机构、第二过滤机构和储水槽;第一过滤机构包括入水管、第一滤槽和第一水槽;抬升机构包括水泵和泵水水管;光敏物消除机构包括第二水槽和第一出水管;杀菌机构包括杀菌槽和紫外线发生器;第二过滤机构包括第二滤槽和第二出水管;储水槽安装在主体内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清除了大棚用水中残留的泥沙、消毒剂、致病菌、微生物等,保证了用水安全;引入光敏物消除机构,利用太阳光清除消毒剂,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利用大棚顶部空间设置光敏物消除机构,在不影响大棚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提高了大棚的空间利用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大棚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安装于主体之上的顶棚、第一过滤机构、抬升机构、光敏物消除机构、杀菌机构、第二过滤机构和储水槽,其中,
顶棚包括两支架和一圆弧形的拱形架,两支架分别安装在主体两侧,主体一侧的支架上开设有出气孔和第一通孔,拱形架安装在支架上,以使顶棚与主体形成一植物培养室;
第一过滤机构包括入水管、第一滤槽和第一水槽,入水管一端接入水源,入水管另一端连通至第一滤槽顶部,第一滤槽底部与第一水槽底部连通,第一滤槽内装有若干鹅卵石,以使水内沉淀不能进入至第一水槽内,第一滤槽以及第一水槽均安装在主体外;
抬升机构包括水泵和泵水水管,水泵连通在泵水水管上,水泵的输入端通过泵水水管连通至第一水槽内;
光敏物消除机构包括第二水槽和第一出水管,第二水槽安装在主体顶部,水泵的输出端通过泵水水管且泵水水管穿过第一通孔,拱形架采用透明材料制成,第一出水管一端安装在第二水槽底部且与第二水槽连通;
杀菌机构包括杀菌槽和紫外线发生器,杀菌槽安装在支架上且杀菌槽不阻挡出气孔,第一出水管另一端连通至杀菌槽顶部,杀菌槽顶面所在位置低于第二水槽底面所在位置,紫外线发生器安装在杀菌槽内壁上,以向位于杀菌槽内的水发射紫外线光;
第二过滤机构包括第二滤槽、连通管和第二出水管,第二滤槽安装在主体上且位于杀菌槽正下方,连通管顶端连通至杀菌槽底部,连通管底端连通至第二滤槽,第二出水管一端与第二滤槽底部连通,在第二滤槽内安装有滤芯,在滤芯内装有活性炭,从连通管落入的水必须进过滤芯后进入至第二出水管;
储水槽安装在主体内部且储水槽顶面所在位置低于第二滤槽底面所在位置,第二出水管穿过主体且连通至储水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棚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开闭机构,第一开闭机构包括第一滑轨、第一浮板和自复位开关,第一滑轨安装在第二水槽内壁且靠近第一过滤机构,第一浮板一端能滑动地安装在第一滑轨上,在第一滑轨导向下第一浮板能在竖直方向上运动,第一浮板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自复位开关安装在第二水槽内壁上且位于第一浮板的正上方,自复位开关的按动部竖直朝下,自复位开关一端与5v电源接通,自复位开关另一端连接至一控制器,控制器通过一驱动器与水泵电连接;其中,仅当第二水槽内水满时第一浮板挤压自复位开关的按动部且自复位开关闭合。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大棚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开闭机构,第一出水管开设有第三通孔,第二开闭机构包括第二滑轨、第二浮板、支撑杆、弹簧、阀体、阀片、带动杆和安装环,第二滑轨安装在杀菌槽内壁上,第二浮板一端能滑动地安装在第二滑轨上,在第二滑轨的导向下第二浮板在竖直方向上运动,第二浮板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支撑杆一端安装在第二浮板顶面上,支撑杆另一端竖直向上延伸且支撑杆连接至一弹簧一端,弹簧另一端连接至一带动杆一端,带动杆另一端伸入至阀体内,阀体通过安装环安装在第一出水管的第三通孔内阀体上开设有阀孔,第一出水管必须经过阀孔,水在阀孔内的流动方向与水平方向平行,在阀体内安装有用于开闭阀孔的阀片,在阀体的导向下阀片能在竖直方向上运动,阀片底面与带动杆固定;仅当杀菌槽内水满后弹簧被压缩且阀片关闭阀孔;当杀菌槽内水未满时阀片关闭打开阀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棚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开闭机构,第三开闭机构包括第三滑轨和第三浮板,第三滑轨安装在储水槽内壁上,第三浮板一端能滑动地安装在第三滑轨上,在第三滑轨导向下第三浮板能在竖直方向上运动,第三浮板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且第三浮板位于第二出水管正下方,仅当储水槽内水满后第三浮板关闭第二出水管。
说明书
一种大棚用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用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棚用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温室大棚种植技术发展快速,对温室大棚内种植的农作物进行灌溉时往往采用直接从自然界抽取灌溉用水,或者直接接入自来水等进行灌溉。这些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水源中往往存在泥沙等杂物,容易造成灌溉设备的堵塞等问题;
第二,水源中还可能存在消毒剂(氯化物等)、致病菌、微生物等,对农作物的会存在一定的毒害作用。
因此,急需提供一种能除去水源中泥沙、消毒剂、致病菌、微生物等的大棚用水处理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棚用水处理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大棚用水存在泥沙、消毒剂、致病菌、微生物等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大棚用水处理系统,包括主体、安装于主体之上的顶棚、第一过滤机构、抬升机构、光敏物消除机构、杀菌机构、第二过滤机构和储水槽,其中,
顶棚包括两支架和一圆弧形的拱形架,两支架分别安装在主体两侧,主体一侧的支架上开设有出气孔和第一通孔,拱形架安装在支架上,以使顶棚与主体形成一植物培养室;
第一过滤机构包括入水管、第一滤槽和第一水槽,入水管一端接入水源,入水管另一端连通至第一滤槽顶部,第一滤槽底部与第一水槽底部连通,第一滤槽内装有若干鹅卵石,以使水内沉淀不能进入至第一水槽内,第一滤槽以及第一水槽均安装在主体外;
抬升机构包括水泵和泵水水管,水泵连通在泵水水管上,水泵的输入端通过泵水水管连通至第一水槽内;
光敏物消除机构包括第二水槽和第一出水管,第二水槽安装在主体顶部,水泵的输出端通过泵水水管且泵水水管穿过第一通孔,拱形架采用透明材料制成,不会阻挡太阳光照射,第一出水管一端安装在第二水槽底部且与第二水槽连通;
杀菌机构包括杀菌槽和紫外线发生器,杀菌槽安装在支架上且杀菌槽不阻挡出气孔,第一出水管另一端连通至杀菌槽顶部,杀菌槽顶面所在位置低于第二水槽底面所在位置,紫外线发生器安装在杀菌槽内壁上,以向位于杀菌槽内的水发射紫外线光;
第二过滤机构包括第二滤槽、连通管和第二出水管,第二滤槽安装在主体上且位于杀菌槽正下方,连通管顶端连通至杀菌槽底部,连通管底端连通至第二滤槽,第二出水管一端与第二滤槽底部连通,在第二滤槽内安装有滤芯,在滤芯内装有活性炭,从连通管落入的水必须进过滤芯后进入至第二出水管;
储水槽安装在主体内部且储水槽顶面所在位置低于第二滤槽底面所在位置,第二出水管穿过主体且连通至储水槽;
本方案中,设置第一过滤机构、光敏物消除机构、杀菌机构和第二过滤机构,分别用以除去大棚用水中的泥沙、光敏型杀菌剂(如氯化物)、微生物和细小微粒;第一滤槽中的鹅卵石相互层叠,形成若干弯曲水道,水通过水道往下流动,而泥沙等较大杂质被鹅卵石截留,因此,避免了水中的泥沙等对水泵造成破坏;光敏物消除机构利用透过拱形架的太阳光照射,以达到分解光敏型消毒剂的目的,分解后产生的气体类物质可以通过出气孔排出到大棚外,特别地,为达到更加效果,还可以在光敏物消除机构中加入催化剂(详见发表于《中国环境科学》2016,36(8)的《太阳光下水中2,4,6三氯酚的光解机制研究》);杀菌机构通过紫外线照射能够杀灭水中残留的致病菌和微生物;第二过滤机构中的活性炭,依靠其吸附力可以将水中残留的细小颗粒除去;最终得到储水槽中无泥沙、消毒剂、致病菌、微生物等的大棚用水。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清除了大棚用水中残留的泥沙、消毒剂、致病菌、微生物等,保证了用水安全;
2)整个系统由于引入光敏物消除机构,利用太阳光清除消毒剂,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3)同时利用大棚顶部空间设置光敏物消除机构,在不影响大棚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提高了大棚的空间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