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8.11.20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IPC分类号C02F11/04; C02F11/14
摘要
本发明属于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强化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多级浓缩工艺。本发明采用来自污水处理系统自身的菌群、降低剩余污泥的活性,进行污泥的加速浓缩,不但能够有效减少后续调理药剂的用量,还能增加每批次污泥的处理量,提高最终处理后污泥含水率的稳定性。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强化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多级浓缩工艺,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将老化毒性污泥排放到剩余污泥接种池,进行接触混合;
接触混合1~3小时后,检测上层溶液中的磷含量,磷含量>0.5mg/l时加入除磷药剂,将上层溶液排入前端沉淀单元,磷含≤0.5mg/l时,将上层溶液排入前端生化池进行再处理;
接触混合后的下层污泥排入到混合反应池,加入高效絮凝和混凝剂进行混合反应,反应完成后进入后续脱水设备进行最终脱水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化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多级浓缩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老化毒性污泥是在剩余污泥中加入快速产酸、产气的菌种,在溶解氧0.2mg/l以下,温度15-25℃之间,初始pH7时,搅拌混合24小时,再间歇搅拌混合直到污泥颜色转为深色时得到的污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强化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多级浓缩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快速产酸、产气的菌种是厌氧菌,在对象污水中引入来自厌氧池的厌氧菌进行驯化培养,驯化培养条件为溶解氧控制在0.2mg/l以下,氧化还原电位(ORP)控制在-300~-200mV之间,水力停留时间7~9小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化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多级浓缩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老化毒性污泥加入量是剩余污泥重量的60~8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化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多级浓缩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层污泥活性降低,下层污泥的VSS/SS的比值小于好氧池中MLVSS/MLSS的比值,污泥比阻小于1×1011m/kg。
说明书
一种强化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多级浓缩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强化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多级浓缩工艺。
背景技术
污水经过处理后,会产生大量的污泥,污泥的处理与处置是污水厂运行管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出水标准的进一步提高,也导致了污泥产量的进一步提升。这些污泥具有含水率高、体积大、流动性好的特点,并且可能含有病原菌、重金属等。
当前污泥主要的最终处置方式为焚烧、填埋、建材利用、农用等等,而这些处置方式,都需要污泥先进行有效的脱水。
当前污泥脱水的主要工艺为调理后,进行板框压滤,达到含水率60%以下的出厂标准,然后进一步进行最终处置。而调理的主要方法是添加化学药剂,对于含水率在99%左右的剩余污泥来说,其性质随着所处理污水水质特性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化学药剂的用量和种类都会有所不同,这种传统方法往往需要添加大量的化学试剂,且时常会出现最终含水率不稳定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为剩余污泥的生物活性较大。现有技术中处理剩余污泥多是将剩余污泥直接进行化学调理,造成处理成本过高、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强化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多级浓缩工艺,目的是用来自污水处理系统自身的菌群、降低剩余污泥的活性,进行污泥的加速浓缩,不但能够有效减少后续调理药剂的用量,还能增加每批次污泥的处理量,提高最终处理后污泥含水率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强化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多级浓缩工艺,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将老化毒性污泥排放到剩余污泥接种池,进行接触混合;
接触混合1~3小时后,检测上层溶液中的磷含量,磷含量>0.5mg/l时加入除磷药剂,将上层溶液排入前端沉淀单元,磷含≤0.5mg/l时,将上层溶液排入前端生化池进行再处理;
接触混合后的下层污泥排入到混合反应池,加入高效絮凝和混凝剂进行混合反应,反应完成后进入后续脱水设备进行最终脱水处理。
其中,所述的老化毒性污泥是在剩余污泥中加入快速产酸、产气的菌种,在溶解氧0.2mg/l以下,温度15-25℃之间,初始pH7时,搅拌混合24小时,再间歇搅拌混合,直到污泥颜色转为深色时得到的污泥。
所述的老化毒性污泥加入量是剩余污泥重量的60~80%。
所述的下层污泥活性降低,下层污泥的VSS/SS的比值小于好氧池中MLVSS/MLSS的比值,污泥比阻小于1×1011m/kg。
所述的快速产酸、产气的菌种是厌氧菌,在对象污水中引入来自厌氧池的厌氧菌进行驯化培养,驯化培养条件为解氧溶控制在0.2mg/l以下,氧化还原电位(ORP)控制在-300~-200mV之间,水力停留时间7~9小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特点和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是利用剩余污泥本身的特性,向剩余污泥中加入快速产酸、产气菌种,充分搅拌混合,经过一天左右的反应,然后间歇搅拌混合数天,当污泥颜色转为深色时,此时的污泥即为老化污泥,老化污泥中存在大量细菌死亡后的细胞壁及其他残留物,本身对活性污泥有一定的毒性。具备较强生物活性的剩余污泥,在充分接触到毒性污泥后,自身老化速度会加快,在一定时间内剩余污泥的生物活性会降低,从而改变剩余污泥的生化和物理性质。
(1)本发明降低了剩余污泥的生物活性;
(2)本发明改善了污泥的脱水性能,使其更容易脱水;
(3)本发明可减少后续化学调理药剂的使用量;
(4)本发明提高了最终处理后污泥含水率的的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为株洲河西污水处理厂,其具体条件和目标为:
污泥品种:污水处理厂终端污泥;
前端污泥含水率:98~99%;
处理后污泥含水率:≤60%;
日设计处理量:含水99%污泥4吨(每批次处理1吨,产生10kg绝干污泥,每日处理4批次左右);
环保目标:确保终端污泥不增加有毒有害成分;
建设用地:约40㎡;
建设地点:株洲河西污水处理厂污泥脱水车间与储泥池旁边空地。
本实施例的强化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多级浓缩工艺,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将含水率98~99%的老化毒性污泥排放到剩余污泥接种池,进行接触混合;
接触混合3小时后,检测上层溶液中的磷含量,磷含量>0.5mg/l时加入除磷药剂,将上层溶液排入前端沉淀单元,磷含≤0.5mg/l时,将上层溶液排入前端生化池进行再处理;
接触混合后的下层污泥排入到混合反应池,加入高效絮凝和混凝剂进行混合反应,反应完成后进入后续脱水设备进行最终脱水处理,最终处理后污泥含水率≤60%。
其中,所述的老化毒性污泥是在剩余污泥中加入快速产酸、产气的菌种,在溶解氧0.2mg/l以下,温度20℃,初始pH7时,搅拌混合24小时,再间歇搅拌混合直到污泥颜色转为深色时得到的污泥。
所述的老化毒性污泥加入量是剩余污泥重量的60~80%。
所述的下层污泥活性降低,下层污泥的VSS/SS的比值小于好氧池中MLVSS/MLSS的比值,污泥比阻小于1×1011m/kg。
所述的快速产酸、产气的菌种是厌氧菌,在对象污水中引入来自厌氧池的厌氧菌进行驯化培养,驯化培养条件为解氧溶控制在0.2mg/l以下,氧化还原电位(ORP)控制在-300~-200mV之间,水力停留时间7~9小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