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7.05.23
公开(公告)日2018.05.01
IPC分类号C02F3/32; C02F3/34; C02F101/30; C02F101/20
摘要
本新型涉一种垃圾渗沥液深度处理的生物滤塔,包括承载底座、定位立柱、承载槽、集液槽、导流管、筛管及上液管,承载底座与水平面平行分布,定位立柱至少两个,并环绕承载底座轴线分布在承载底座上表面,定位立柱与承载底座相互垂直分布,定位立柱侧表面设导向滑轨,导向滑轨与定位立柱轴线平行分布。本新型可有效的满足对垃圾渗沥液进行无害化处理作业的需要,并有助于对垃圾渗沥液中有机质等有益物质的回收和利用。
翻译权利要求书
1.一种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的生物滤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渗沥液深度处理的生物滤塔包括承载底座、定位立柱、承载槽、集液槽、导流管、筛管及上液管,所述的承载底座与水平面平行分布,所述的定位立柱至少两个,并环绕承载底座轴线分布在承载底座上表面,所述的定位立柱与承载底座相互垂直分布,所述的定位立柱侧表面设导向滑轨,所述的导向滑轨与定位立柱轴线平行分布,所述的承载槽至少三个,位于承载底座正上方并与承载底座同轴分布,所述的承载槽为横截面呈“凵”字型的槽状结构,承载槽底部均布若干透孔,所述的承载槽底部外表面设连接滑槽,并通过连接滑槽与集液槽相互连接,且承载槽与集液槽间通过透孔相互连通,所述的承载槽顶部设承载架,并通过承载架与筛管连接,所述筛管环绕承载槽轴线呈螺旋状均布,其中位于定位立柱最上部和最底部的承载槽内设培养土和植被,所述的植被种植在培养土内,位于定位立柱最上部和最底部的承载槽之间的各承载槽内设培养基和微生物,所述的微生物嵌于培养基内,其中位于定位立柱最顶部的承载槽的筛管与上液管相互连通,并通过导流管与垃圾渗沥液源连通,位于定位立柱最底部的承载槽的集液槽上设至少一个排液口,相邻的两个承载槽间,位于上方承载槽的集液槽通过导流管与位于下方承载槽的筛管相互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渗沥液深度处理的生物滤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载槽外表面设加热装置,所述的加热装置至少一个并环绕承载槽轴线均布在承载槽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渗沥液深度处理的生物滤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液管上至少一个上液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渗沥液深度处理的生物滤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养土内另设蚯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渗沥液深度处理的生物滤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为多孔陶瓷颗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渗沥液深度处理的生物滤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滑轨与定位立柱间通过转台机构相互铰接。
说明书
一种垃圾渗沥液深度处理的生物滤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净化系统,确切地说是一种垃圾渗沥液深度处理的生物滤塔。
背景技术
目前在进行垃圾、污水等处理作业中,极易产生大量的含有高浓度的有机废水,这些有机废水对周边环境具有严重的污染性,因此需要对这些有机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在进行无害化处理时,由于这些垃圾渗滤液中所包含的有机质往往可以作为生物性肥料及养分等被生物体直接吸收应用或固定,且采用生物体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净化作业能耗低廉,在有效提高对垃圾渗滤液中资源回收率的同时,另有效的减少了污染性废弃物产生,因此生物性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当所使用的生物性垃圾渗滤液系统往往结构相对简单,且占地面积大,因此一方面造成了对垃圾渗滤液生物净化作业方式单一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导致净化设备占地面积大,建设成本较高,因此针对这一现象,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垃圾渗沥液深度处理的生物滤塔,该新型结构简单,集成化程度高,使用灵活方便,运行能耗低,净化效果好,且在净化过程的衍生物回收利用方便,从而可有效的满足对垃圾渗沥液进行无害化处理作业的需要,并有助于对垃圾渗沥液中有机质等有益物质的回收和利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垃圾渗沥液深度处理的生物滤塔,包括承载底座、定位立柱、承载槽、集液槽、导流管、筛管及上液管,承载底座与水平面平行分布,定位立柱至少两个,并环绕承载底座轴线分布在承载底座上表面,定位立柱与承载底座相互垂直分布,定位立柱侧表面设导向滑轨,导向滑轨与定位立柱轴线平行分布,承载槽至少三个,位于承载底座正上方并与承载底座同轴分布,承载槽为横截面呈“凵”字型的槽状结构,承载槽底部均布若干透孔,承载槽底部外表面设连接滑槽,并通过连接滑槽与集液槽相互连接,且承载槽与集液槽间通过透孔相互连通,承载槽顶部设承载架,并通过承载架与筛管连接,筛管环绕承载槽轴线呈螺旋状均布,承载槽中,其中位于定位立柱最上部和最底部的承载槽内设培养土和植被,植被种植在培养土内,位于定位立柱最上部和最底部的承载槽之间的各承载槽内设培养基和微生物,微生物嵌于培养基内,其中位于定位立柱最顶部的承载槽的筛管与上液管相互连通,并通过导流管与垃圾渗沥液源连通,位于定位立柱最底部的承载槽的集液槽上设至少一个排液口,承载槽中,相邻的两个承载槽间,位于上方承载槽的集液槽通过导流管与位于下方承载槽的筛管相互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槽外表面设加热装置,所述的加热装置至少一个并环绕承载槽轴线均布在承载槽外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液管上至少一个上液泵。
进一步的,所述的培养土内另设蚯蚓。
进一步的,所述培养基为多孔陶瓷颗粒。
进一步的,所述的导向滑轨与定位立柱间通过转台机构相互铰接。
本新型结构简单,集成化程度高,使用灵活方便,运行能耗低,净化效果好,且在净化过程的衍生物回收利用方便,从而可有效的满足对垃圾渗沥液进行无害化处理作业的需要,并有助于对垃圾渗沥液中有机质等有益物质的回收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