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8.01.13
公开(公告)日2018.09.21
IPC分类号B65F1/0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废水存储装置,涉及混凝土生产领域,包括有开设于送料通道底部的废水排出口,废水排出口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收集废水的收集桶,收集桶与废水排出口之间连通有引流管道,引流管道包括有主流道以及辅流道,主流道包括有聚流部以及引流部。送料通道内的混有砂、石原料的废水通过废水排出口流入引流管道中,再经由引流部和辅流道流入收集桶中。采用多管路分流的方式进行废水的收集作业,起到降低引流管道发生堵塞现象可能性的作用,进而达到提高引流管道工作的可靠性的目的;且废水经由引流管道引流后直接流入收集桶中,降低外界环境对废水收集作业的影响,限制废水飞溅至外界环境中,从而达到保护周围环境的目的。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废水存储装置,包括有开设于送料通道(1)底部的废水排出口(11),所述废水排出口(11)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收集废水的收集桶(2),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桶(2)与废水排出口(11)之间连通有引流管道(3),所述引流管道(3)包括有主流道(31)以及辅流道(32),所述主流道(31)包括有用于汇聚废水的聚流部(311)以及用于引导废水流入收集桶(2)中的引流部(312),所述聚流部(311)的进水口与废水排出口(11)相连通,所述引流部(312)的出水口与收集桶(2)相连通,且所述辅流道(32)的进水口和引流部(312)的进水口均与聚流部(311)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辅流道(32)的出水口与收集桶(2)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水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流部(311)包括有用于与送料通道(1)的底面可拆卸连接的安装部(313),所述安装部(313)与送料通道(1)的底面相贴合设置,且所述安装部(313)与送料通道(1)之间连接有螺栓(4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废水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流部(311)的内壁上贴合设置有用于加强聚流部(311)结构强度的加强板(3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废水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流部(311)的相对设置的内壁之间连接有用于进一步加强聚流部(311)的结构强度的加强杆(3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废水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桶(2)的桶口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固定引流部(312)的引流部固定环(4),且所述引流部固定环(4)与引流部(312)穿设配合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废水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部固定环(4)包括有用于与收集桶(2)相连接的固定座(41)以及用于锁定引流部(312)的锁定环(42),所述锁定环(42)包括有两半环(421),所述半环(421)均与固定座(41)铰接配合,且两所述半环(421)之间穿设连有螺栓(42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废水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环(421)的内壁上均粘接设置有半环橡胶垫(423)。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废水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桶(2)的桶口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固定辅流道(32)的辅流道固定环(5),且所述辅流道(32)与辅流道固定环(5)穿设配合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废水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流道固定环(5)的内壁上粘接设置有辅流道橡胶垫(51)。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废水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桶(2)的桶身外壁上设置有攀爬扶手(6)。
说明书
一种废水存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生产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废水存储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属于土木工程材料的一种,简称为砼,是指由胶凝材料混合骨料并形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一般是由水泥作为胶凝材料,砂、石作为骨料,并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搅拌成型,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中。
如图5所示,在现有技术中,混凝土的生产主要由混凝土搅拌楼完成,混凝土搅拌楼主要包括有搅拌主机、物料输送系统、物料称量系统、物料贮存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物料输送系统包括有用于输送砂、石等原料的送料通道以及设置于送料通道内的输送带,输送带在输送原料时,会有原料从输送料带上掉落至送料通道内,因此,送料通道1内设置有用于清洗掉落的原料的喷淋系统,喷淋系统清理掉落至送料通道内的原料并通过开设于送料通道1底部的废水排出口11直接排出至设置于下方的收集桶2中,从而完成清理送料通道1并收集废水的目的;收集桶2上还设置有用于抽取废水的自动抽水单元7,则使用者可通过自动抽水单元进行抽水作业,以便于进行废水处理和二次利用。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送料通道内的废水经由废水排出口直接排出至下方的收集桶中,而混有砂、石原料的废水在掉落的过程中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飞溅至外界环境中,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现有技术存在可改进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水存储装置,通过在收集桶与废水排出口之间设置引流管道,以限制废水飞溅,进而达到保护周围环境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废水存储装置,包括有开设于送料通道底部的废水排出口,所述废水排出口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收集废水的收集桶,所述收集桶与废水排出口之间连通有引流管道,所述引流管道包括有主流道以及辅流道,所述主流道包括有用于汇聚废水的聚流部以及用于引导废水流入收集桶中的引流部,所述聚流部的进水口与废水排出口相连通,所述引流部的出水口与收集桶相连通,且所述辅流道的进水口和引流部的进水口均与聚流部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辅流道的出水口与收集桶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送料通道内的混有砂、石原料的废水通过废水排出口流入引流管道中,废水通过聚流部汇聚后经由引流部和辅流道分流为两部分流入收集桶中。采用多管路分流的方式进行废水的收集作业,起到降低引流管道发生堵塞现象可能性的作用,进而达到提高引流管道工作的可靠性的目的;且废水经由引流管道引流后直接流入收集桶中,降低外界环境对废水收集作业的影响,限制废水飞溅至外界环境中,从而达到保护周围环境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聚流部包括有用于与送料通道的底面可拆卸连接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送料通道的底面相贴合设置,且所述安装部与送料通道之间连接有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流部的安装部与送料通道的底面通过螺栓实现可拆卸连接,连接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人员进行维护或安装作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聚流部的内壁上贴合设置有用于加强聚流部结构强度的加强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废水中混有砂、石等原料,则废水经由废水排出口流入聚流部内时,会对聚流部的内壁产生挂碰,且聚流部的板壁薄,则加强板起到加强聚流部的板件结构强度的作用,以降低聚流部在废水挂碰和侵蚀作用下产生裂纹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聚流部的相对设置的内壁之间连接有用于进一步加强聚流部的结构强度的加强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废水中混有砂、石等原料,则废水经由废水排出口流入聚流部内时,会对聚流部的内壁产生冲击作用,且聚流部的板壁薄,则加强杆起到加强聚流部整体结构强度的作用,以降低聚流部在废水冲击作用下发生结构损坏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桶的桶口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固定引流部的引流部固定环,且所述引流部固定环与引流部穿设配合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流部穿设于引流部固定环,引流部固定环起到支撑稳固引流部的作用,进而达到提高引流管道使用稳定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流部固定环包括有用于与收集桶相连接的固定座以及用于锁定引流部的锁定环,所述锁定环包括有两半环,所述半环均与固定座铰接配合,且两所述半环之间穿设连有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定环通过固定座与收集桶相连接,以提高引流部固定环使用的稳定性;使用者在固定引流部时,通过相对转动两半环,并通过螺栓锁定两半环,从而完成对引流部的固定作业,既实现了对引流部的固定,又便于后期进行更换检修作业,具有较好的便利性和操作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半环的内壁上均粘接设置有半环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半环橡胶垫既起到保护引流部的作用,又起到增大锁定环与引流部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进而达到提高引流部固定环固定引流部的稳定性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桶的桶口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固定辅流道的辅流道固定环,且所述辅流道与辅流道固定环穿设配合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辅流道穿设于辅流道固定环,辅流道固定环起到支撑稳固辅流道的作用,进而达到提高引流管道使用稳定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辅流道固定环的内壁上粘接设置有辅流道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辅流道橡胶垫既起到保护辅流道的作用,又起到增大辅流道固定环与辅流道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进而达到提高辅流道固定环固定辅流道的稳定性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桶的桶身外壁上设置有攀爬扶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维护人员可通过攀爬扶手对主流道以及用于固定引路部的引流部固定环、辅流道以及用于固定辅流道的辅流道固定环进行维护和检修,具有较好的便利性和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送料通道进行清理作业时产生的混有原料的废水可经由废水排出口和引流管道排至下方的收集桶中,从而达到集中收集,减少浪费的目的,以便于后续进行回收利用,同时,废水收集并存储于收集桶中,有利于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其二:送料通道内的混有砂、石原料的废水通过废水排出口流入引流管道中,废水通过聚流部汇聚后经由引流部和辅流道分流为两部分流入收集桶中。采用多管路分流的方式进行废水的收集作业,起到降低引流管道发生堵塞现象可能性的作用,进而达到提高引流管道工作的可靠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