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7.12.15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IPC分类号C02F3/00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流式生活污水净化池,在净化池一侧的下部设有进水口,在进水口的相对侧设有净化池的出水口,在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设有由隔板围成的净化区,净化区与从上进水、从下出水的污水通道相通,净化区的底部设有朝向污水通道出水口的斜面,在污水通道出水口的上方设有至少一个倒锥形的漏斗,池底的生活污水由倒锥形漏斗的小端向上升流。本实用新型的折流式生活污水净化池,能够大幅度减小净化池体积,并且还能够使污水与净化池底的净水物质充分接触,非常显著的提高了污水净化的效率。
权利要求书
1.折流式生活污水净化池,其特征为:在净化池一侧的下部设有进水口(1),在进水口(1)的相对侧设有净化池的出水口(6),在进水口(1)和出水口(6)之间设有由隔板(3)围成的净化区(2),净化区(2)与从上进水、从下出水的污水通道(7)相通,净化区(2)的底部设有朝向污水通道出水口的斜面(5),在污水通道出水口的上方设有至少一个倒锥形的漏斗(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流式生活污水净化池,其特征为:至少并行设有2个所述的净化区(2),相邻的净化区(2)通过隔板(3)形成位于两个相邻净化区(2)之间的污水通道(7)。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流式生活污水净化池,其特征为:所述的漏斗(4)设于斜面(5)的上方。
说明书
折流式生活污水净化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污水 净化池,具体的讲是折流式生活污水净化池。
背景技术
随着分散式居住的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用水量迅速提升,再加上众多的分散式酒店、民宿、农家乐等业态迅速增长,水环境生态恶化日益明显。目前我国主要的水污染源是分散式生活污水的点源性污染,对分散式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已非常迫切。
目前,对分散式污水的处理方式普遍采用重力流流态的污水净化池,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力流态的污水基质中的营养物质,不能充分的与净化池底部的微生物进行混合、接触、降解、消化处理,因此为了达到净化效果因而导致污水净化池的有效容积空间过大,导致污水净化池的制造成本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流式生活污水净化池,在减小净化池体积的同时,使污水与净化池底的净水物质充分接触,提高污水净化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折流式生活污水净化池,在净化池一侧的下部设有进水口,在进水口的相对侧设有净化池的出水口,在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设有由隔板围成的净化区,净化区与从上进水、从下出水的污水通道相通,净化区的底部设有朝向污水通道出水口的斜面,在污水通道出水口的上方设有至少一个倒锥形的漏斗,池底的生活污水由倒锥形漏斗的小端向上升流。
污水由进水口进入净化池后,通过污水通道从下方进入净化区底部并向上流动,污水基质在向上升流的流态中与池底的有机污泥微生物混合、接触、降解吸收,污水流冲击到净化区底部的斜面后,促使污水涌向净化区的上方,使污水形成升流态由漏斗的小端向上升流。由于漏斗的进水口小,加之漏斗倒锥形侧面阻挡,减缓了污水的升流速度,起到了阻挡污水中的活性污泥过快上浮流入下一池的作用,促使污水中的活性污泥沉淀,滑回净化区底部进行更长时间、更充分的被降解、吸收和消化处理,最终实现提高单池的污水净化效率,有效降低了污水净化池的容积空间。同时,进入漏斗的污水中的活性污泥也会沿漏斗的倒锥形内壁向下滑落至池底。通过更长时间、更充分净化的污水在污水通道出水的动力下最后通过倒锥形漏斗向上升流后向净化池的出水口流动。
优选的,至少并行设有2个所述的净化区,相邻的净化区通过隔板形成位于两个相邻净化区之间的污水通道,通过多个并行的净化区对污水进行多次净化,使净化效果更充分。
进一步的,所述的漏斗设于斜面的上方,使污水流以及倒锥形漏斗中的活性污泥能够更快速回流到净化区底部,使流入的污水能很好的与活性污泥发生生物反应,并且可大幅的阻隔活性污泥在污水的涌动中通过倒锥形漏斗。
本实用新型的折流式生活污水净化池,能够大幅度减小净化池体积,并且还能够使污水与净化池底的净水物质充分接触,非常显著的提高了污水净化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