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1992.06.23
公开(公告)日1992.12.23
IPC分类号C02F3/10; B01D21/02
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该装置由初沉池、接触氧化池和再沉池构成,初沉池中设有底部有开口的一次分水槽,其下部设有PVC填料和排污管,其上方设有溢水槽口,氧化池中设有底部有开口的二次分水槽,其下部设有PVC弹性填料和放空管,并设有布气管和气泵,其上方设有溢水槽口,再沉池中设有三次分水槽,其下部设有填料和排污管,上部设有出水管。该装置稳定性好,无污泥膨胀现象,占地少,成本低,投资少,耗电低,运行管理简单。
権利要求書
1、一种复合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进水管、沉淀池、气泵、气管、出水管和排污管,其特征在于:由三个不同直径的筒状容器同心套在一起构成环状的初沉池3、接触氧化池6和再沉池11,初沉池3中设有一次分水槽2,分水槽2的底部有开口与初沉池3相通,初沉池3的下部通过支架17设有PVC斜管填料4,其上方外侧壁上设有溢水槽口18,接触氧化池6中设有与槽口18位置相对应的二次分水槽5,分水槽5的底部有开口与氧化池6相通,氧化池6的下部通过支架17设有PVC半软性弹性填料7,其上方外侧壁上设有溢水槽口19,再沉池11中设有与槽口19位置相对应的三次分水槽10,分水槽10的底部有开口与再沉池11相通,再沉池11的下部通过支架17设有PVC斜管填料4,再沉池11的上方设有出水槽12和出水管13,进水管1设在一次分水槽2的上方,接触氧化池6的底部设有微孔布气管8,布气管8与气泵9相接,初沉池3的底部设有排污管14,氧化池6的底部设有放空管15,再沉池11的底部设有排污管16。
说明书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目前用于处理污水的装置主要有气浮式及生物转盘式两种。气浮式污水处理装置存在着必须加混凝剂,多一套加药装置和计量装置,耗电量大;多相应的压力溶气罐,增加投资及占地面积;多一套除渣机;远行管理复杂,施土困难等缺陷。而生物转盘式污水处理装置比气浮式有所改进,但仍存在着占地面积大;初沉池及二沉池采用斜板,对水流分配均匀性较差;转盘轴极易损坏;整机运行耗电量增加等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污水处理装置所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水流分配均匀,成本低廉,占地面积小,投资少,易于管理,耗电少的复合式污水处理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该复合式污水处理装置由三个不同直径的筒状容器套在一起构成环状的初沉池、接触氧化池和再沉池,初沉池中设有一次分水槽,分水槽的底部有开口与初沉池相通,初沉池的下部通过支架设有PVC斜管填料,其上方外侧壁上设有溢水槽口,接触氧化池中设有与上述槽口位置对应的二次分水槽,分水槽的底部有开口与氧化池相通,氧化池的下部通过支架设有PVC半软性弹性填料,其上方外侧壁上设有溢水槽口,再沉池中设有与上述槽口位置对应的三次分水槽,分水槽的底部有开口与再沉池相通,再沉池的下部通过支架设有PVC斜管填料,其上方设有出水槽和出水管,进水管设在一次分水槽的上方,接触氧化池的底部设有微孔布气管和放空管,布气管与气泵相接,初沉池和再沉池的底部分别设有排污管。
本实用新型污水处理装置的壳体主要由钢材及外衬玻璃钢层制成,可露天放置,不需做特殊的地基处理,一般地基承载力>120KPa即可。
本实用新型可根据用户要求销加改进即可处理医院生活污水,含无机物、氰化物、硫化物等的工业污水,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本装置的BOD去除率为90~95%。该装置还具有负荷变化时稳定性好,无污泥膨胀现象,水流分配均匀,占地面积小,成本低,投资少,耗电量低,日常运行管理简单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