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桩生产用废水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19-3-11 8:53:05

  申请日2017.12.29

  公开(公告)日2018.05.11

  IPC分类号B01D21/02; B01D21/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桩生产用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分布的数个废水处理箱,且相邻的两个废水处理箱内的介质通过溢流的方式流通,废水处理箱的底端通过支架支撑,所述废水处理箱的底端呈锥形状,且其底端具有一排污口,在排污口的下方还设置有一倾斜设置的排污管道。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过设置数个废水处理箱,并采用溢流的方式使得废水在各个废水处理箱之间流通,这样废水在流通弄的过程中必然会撞击到废水处理箱的内壁,从而方便废水内的水泥、细砂等杂质沉淀,并配合底端锥形的设置,使得杂质沉淀在锥形底部,减少后续的水流对沉淀杂质的冲击,通过这样多级沉淀的方式来净化废水,实现其再利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管桩生产用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依次分布的数个废水处理箱,且相邻的两个废水处理箱内的介质通过溢流的方式流通,废水处理箱的底端通过支架支撑,所述废水处理箱的底端呈锥形状,且其底端具有一排污口,在排污口的下方还设置有一倾斜设置的排污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桩生产用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处理箱的上端中部位置还设置有加强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桩生产用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道的横截面呈弧形状,且其上端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桩生产用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四个呈长方形状分布在废水处理箱下端并与废水处理箱固定的支撑杆,相邻的两个支撑杆之间连接有两个呈X形状分布的加强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桩生产用废水 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处理箱的上端还设置有人行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桩生产用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处理箱一共有六个,依次为处理箱A、处理箱B、处理箱C、处理箱D、处理箱E、处理箱F,其中,处理箱A、处理箱B、处理箱C、处理箱D呈L形状并列分布,处理箱E、处理箱F分布在处理箱C、处理箱D的对面,所述处理箱C、处理箱D共用一个排污管道,处理箱E、处理箱F共用一个排污管道,处理箱C与处理箱E之间通过倾斜设置的流道H实现溢流,处理箱F与处理箱D之间通过倾斜设置的流道I实现溢流。

  说明书

  一种管桩生产用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桩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桩生产用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管桩按混凝土强度等级或有效预压应力分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和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代号为PC,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代号为PHC,薄壁管桩代号为PTC。PC桩的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C60,薄壁管桩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60,PHC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80。

  目前,在管桩生产的过程中,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水中主要还有水泥、细沙、尘土等杂质。传统的处理方式是直接将废水排放,这样不仅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同时还会对排放出的环境造成污染,不利于环保。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合理利用空间并能够将废水收集再利用的管桩生产用废水处理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管桩生产用废水处理系统,其创新点在于:包括

  依次分布的数个废水处理箱,且相邻的两个废水处理箱内的介质通过溢流的方式流通,废水处理箱的底端通过支架支撑,所述废水处理箱的底端呈锥形状,且其底端具有一排污口,在排污口的下方还设置有一倾斜设置的排污管道。

  进一步的,所述废水处理箱的上端中部位置还设置有加强杆。

  进一步的,所述排污管道的横截面呈弧形状,且其上端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包括四个呈长方形状分布在废水处理箱下端并与废水处理箱固定的支撑杆,相邻的两个支撑杆之间连接有两个呈X形状分布的加强板。

  进一步的,所述废水处理箱的上端还设置有人行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废水处理箱一共有六个,依次为处理箱A、处理箱B、处理箱C、处理箱D、处理箱E、处理箱F,其中,处理箱A、处理箱B、处理箱C、处理箱D呈L形状并列分布,处理箱E、处理箱F分布在处理箱C、处理箱D的对面,所述处理箱C、处理箱D共用一个排污管道,处理箱E、处理箱F共用一个排污管道,处理箱C与处理箱E之间通过倾斜设置的流道H实现溢流,处理箱F与处理箱D之间通过倾斜设置的流道I实现溢流。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在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数个废水处理箱,并采用溢流的方式使得废水在各个废水处理箱之间流通,这样废水在流通弄的过程中必然会撞击到废水处理箱的内壁,从而方便废水内的水泥、细砂等杂质沉淀,并配合底端锥形的设置,使得杂质沉淀在锥形底部,减少后续的水流对沉淀杂质的冲击,通过这样多级沉淀的方式来净化废水,实现其再利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时杂质又可才能够排污口经过排污管道输送进行统一收集并处理,更加的环保。

  通过在废水处理箱的上端设置加强杆,则是为了确保废水处理箱的结构强度;对于支架的设置,采用支撑杆与加强杆之间的配合来实现,则是在确保支撑废水处理箱的基础上,提高支撑杆之间的结构强度;在废水处理箱的上端设置人行通道,则是方便人员对各个废水处理箱进行后续的维护。

  对于废水处理箱的分布,采用横向并列、纵向并列以及间隔分布的方式,并通过流道实现连通,这样可根据现场实际的情况选择废水处理箱的分布位置,合理利用空间又不影响正常的生产,并且对于并列分布的废水处理箱可以共用一个排污管道,从而可方便位于内侧的废水处理箱内的杂质的排放。

相关推荐